零跑科技董事长朱江明:新能源汽车发展超乎想象 核心技术全域自研是“王道”
原创
2022-05-20 17:43 星期五
财联社记者 刘阳
4月新势力交付榜单,首次位居第一;全球供应链紧张之下,仍然保持稳定可控;港股上市进程亦稳步推进,市场瞩目。

4月新势力交付榜单,首次位居第一;全球供应链紧张之下,仍然保持稳定可控;港股上市进程亦稳步推进,市场瞩目。

产品、供应链、资本,相辅相成的三大元素在同一时刻汇集在这家2015年成立的这家造车新势力身上,让业界好奇,是什么变量让零跑汽车越跑越快?

人生中的第三条“赛道”

“我要再次从零开始,进入智能汽车产业,所以叫零跑汽车。”朱江明说道。

朱江明,一位有30年研发经验的“超级工程师”,曾经是杭州摩托罗拉业务运营总监、总经理。1993年,与现任大华股份董事长傅利泉一起,5000元白手起家开始创业于2001年创立的大华股份,目前其已发展成为安防监控行业领域全球第二的企业,市值超450亿元人民币。

在2015年切入新能源汽车领域之前,事业的成功让朱江明早早实现了财富自由,但基于智慧交通领域的研究以及对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趋势的预判,他却看到了新能源汽车的机会,毅然决定“跨界造车”,并在2015年创办零跑汽车,开始All in的造车之路,这也成为他人生中的第三条“赛道”。

面对“为什么会进入造车领域”这一问题,朱江明笑着说,选择加入智能电动汽车行业一方面是智能化、电动化是汽车行业发展大趋势,更重要的是,希望引领中国汽车行业弯道超车、带领中国品牌向上突围的使命感。“我总感觉汽车行业还有很大的机会。目前为止在中国销售的汽车只有40%左右是中国品牌,约60%是外资品牌,后者则意味着外资主导、中国更多还是制造的角色,但显然这种情况需要扭转,就像手机、家电那样。”

当新能源汽车风起之时,国产汽车品牌慢慢走上舞台,并成为了新时代下全球车市的“C位”。2021 年,全球新能源车型累计销量近650万辆,较去年同期增长108%,而其中,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领衔全球,达到339.5万辆,同比增长155%,占据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50%的份额。具体到品牌,2021年全球新能源品牌销量榜单前20中,中国品牌共有8家,远超德系的4 家欧系的3家和美系、韩系的各2 家。

“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主要原因还在于中国品牌新能源汽车在产品研发、质量验证以及动力电池等产业链布局方面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在朱江明看来,智能电动车是技术密集型产品,融合了传统汽车工业技术、智能化技术、网联化技术,是一个全新的物种,在这条赛道上大家都是“开拓者”,“很多人觉得新势力的进入给传统车企带来压力,但中国的汽车产业需要有一些外来的力量促使其改变。”

七年过去,零跑汽车从“开拓者”成为了“领跑者”。官方数据显示,今年4月,零跑以9,087辆的交付量位居新势力第一名,实现连续13个月同比增长超200%,全年累计交付30,666辆。

为国人造豪车

“我们自己的产品策略就是‘为国人造豪车’。” 朱江明表示,让零跑汽车的产品、功能更丰富,性能比同类价格的产品更好,“希望大家花普通产品的钱,买到豪华品质的车,这是我们的目标。”

直白且没有过多修饰的目标,听起来依然很“理工男”、很“实诚”,这是朱江明的坚持,也是市场的需求,更是这家公司的技术底气。

长期以来,国内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呈现着“哑铃型”结构——经济实力强的用户选择高端产品作为“尝鲜玩具”,而大部分普通用户购入小尺寸的新能源车型作为代步工具(这也是令零跑T03取得成功的细分市场)。如何推动品牌向上,零跑汽车迫在眉睫。

初夏,在经历了S01、T03、C11三款产品的经验积累后,C01的出现对于零跑汽车和朱江明而言,就像搭载在它身上的那颗高通8155芯片一样,令人怦然心动。作为全球首个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cell-to-chassis,“CTC”技术)量产车型,刚刚首发亮相并正式启动预售的零跑C01,不仅成为“价格屠夫”, 更与朱江明提出的“花普通产品的钱,买到豪华品质的车”的理念不谋而合。

“C01以科技进阶带来体验进阶,将凭借C位智慧、C位设计、C位品格三大实力,刷新中高级轿车市场价值标准。”朱江明对新作品零跑C01如是定义。

在朱江明看来,C01冲击15万-30万元市场优势明显。在这一细分领域,智能电动车还没有明显的领先产品,零跑汽车致力于把C01打造成这个价格区间市场的主力军和价值标杆,以高性价比赢得稳固而持续的客户群体。

根据零跑汽车官方公布的消息,在开启预售后的48小时内,零跑C01的订单就突破3万台成为新爆款。市场良好反馈的背后,正是零跑汽车在技术上的不断积淀。截至2021年底,零跑汽车共计拥有超1000人的研发团队,占团队规模的34%,三年内技术累计研发投入达13.88亿人民币。自研成果方面,已经涵盖了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动力三大领域。

“CTC技术将成为未来动力电池技术方案的重要方向。”朱江明把话题重新回到了CTC上,在他看来,CTC技术的应用使整车零部件减少、结构成本降低,整车刚度提高,同时,简化了总装工艺,实现高度集成化和模块化,已出现在很多新能源车企和电池供应商的技术路线中,未来或将成为主流。

全域自研打开想象空间

“我们希望通过全域自研,未来实现规模优势将成本降下来,同时对利润空间的要求也像传统车企在10万-15万元区间对毛利的要求去要求自己。”朱江明表示,通过这两个途径,希望零跑在20万元左右的价格区间能够做到BBA的豪华车配置,甚至更高。“这是我们的策略。”

为了让国内消费者真正感受到技术进步带来的实惠,零跑汽车早在品牌创立之初就明确要走一条短期艰难、长期正确的全域自研路线,目的是构筑企业底层核心竞争力。其中,经过6年攻坚克难的首款可量产CTC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便是最好的证明。

通过CTC技术,零跑汽车零部件数量减少20%,结构件成本减低15%,而提高整车刚度25%,实现了高度集成化和模块化。不仅如此,其CTC技术将免费开放共享。“新能源汽车发展不能闭门造车,行业崛起也不是一家一人之事,交流、互联才是中国汽车赶超全球的关键。”朱江明认为。

天风证券研报指出,CTC方案是未来电动汽车电池成组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随着电动汽车对于便捷性、轻量化的要求提升,CTC将逐渐成为技术研发和应用的重要方向。国海证券则研报预计,2030年,我国CTC市场空间或将达到8500亿元。

“全域自研,总有人说我们走得过于慢热。”朱江明坦承,选择全域自研虽然目标清晰,确实是会有点慢,但核心竞争力的塑造本就非一朝一夕可以形成,零跑有这个心理准备,也相信当核心竞争力累积到一定程度后,就可以厚积而薄发,拥有更多发展空间,慢也就成了快。

回顾创立零跑的过去7年,令朱江明感触最深的是始终坚持并且从未动摇过“核心科技全域自研的道路是正确的”这一认识。“新能源汽车发展速度超乎想象,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只有在核心技术领域保持领先,才能在大浪淘沙中立于不败之地。”朱江明表示,未来,零跑将继续坚持全域自研路线,打造和巩固自身核心竞争力,用更高的配置、更好的产品为用户带来更好的选择。

今年3月,零跑科技(零跑汽车主体)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书,继“小理蔚”之后,或将成为登陆港股的第四家中国新造车企业。

“IPO是让企业尤其是研发投入阶段的企业加速发展的助力方式之一。”朱江明表示,公司竞争力正在不断显现,零跑有信心通过全域自研实现更多亮眼成绩,打造全球领先的智能电动汽车公司。

【采访实录】

谈市场:至2026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预计将达到1100万辆

Q.7岁的零跑已经成为了行业的领跑者,您怎么看这期间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变化?

朱江明:全球汽车发展新能源化或者说是电动化,已经成为全球各国和企业的共识。过去,很多国家对这点存在争议和摇摆,而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则一直在增长,不断迈上新台阶。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已进入不可逆的快车道。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中国将在较长时间内处于领跑地位。按2021年销量计,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0.03亿辆,大致约为整个欧洲市场规模的2.5倍,约为美国市场规模的五倍,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2026年预计将达0.11亿辆。

谈供应链:提前布局,实现多供应商、多区域规划机制,可最大程度减少供应链不利因素影响

A.去年以来受疫情等因素影响,全球汽车工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您如何看待供应链的管理,以确保主机厂的正常运营?

朱江明:目前对整个汽车行业最大的挑战是供应链,我们通过前期的准备,能在最大程度上抵御一定的风险,基于全域自研,零跑在供应链的选择上采取多供应企业、多区域规划,有效改善了疫情对供应链保供的影响,让我们在疫情期间的供应链压力没有其他车企这么严峻,可控范围比其他车企相对要好,目前为止未停止过整车生产。

供应链管理更是关键。零跑为应对供应链的不确定性,提前布局,实现了多供应企业、多区域规划的机制,大大提高了供应链抵御风险的能力。以电池为例,现在零跑有两种电芯,有五六个电池供应商解决供货难的问题,这种模式我们从去年年初已开始筹划。所以,未来零跑的T03或者C11、C01,6家供应商提供两种标准的电芯,适配零跑的所有车型,可以较好地平衡所有产能,也增强了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谈资本:企业长效发展能力是评估企业的重要指标

A.目前“蔚小理”已集体回归港股市场,除了零跑外,哪吒、威马等多家企业也正向IPO的路上努力奔跑,零跑如何保持后来居上的长期加速?

朱江明:公司选择港股上市,是公司战略发展需要,也更契合公司目前的发展现状。目前大家都是处于研发投入的阶段,IPO是让企业尤其是研发投入阶段的企业加速发展的助力方式之一。

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2022年4月,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升,达到25.3%,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54.4%。

企业长效发展能力则是评估企业的重要指标,T03的热销表明了市场对公司全域自研路线和实力的初步认可,C11自2021年10月开始交付,截至2021年12月31日获得了22,536份订单,公司进军中高端市场初显成效;日前发布的C01更是搭载了全球量产车首次采用的CTC技术。

收藏
146.95W
我要评论
欢迎您发表有价值的评论,发布广告和不和谐的评论都将会被删除,您的账号将禁止评论。
发表评论
要闻
股市
关联话题
2.6W 人关注
4.25W 人关注
7324 人关注
1.26W 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