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
8864关注
专门探讨在食品加工、存储、销售等过程中确保食品卫生安全,防范食物中毒的一个跨学科领域。
全部内容
2025-03-27 12:52 来自 财联社 梁又匀
①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食品标签新规,明确规定预包装食品不得使用“不添加”“零添加”等标注强调未添加某种原料,新规2年后正式执行。
②“0添加”营销概念出圈源于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担忧,未来整治配料表营销上的不正当竞争,仍需品牌主动配合、消费者积极揭露举报。
收藏
59.97W
2025-03-27 01:15 来自 央视新闻
新发布标准包括:食品标签标准2项、特殊膳食食品标准3项、食品产品标准4项、生产经营规范标准3项、食品相关产品标准1项、食品添加剂和食品营养强化剂质量规格标准8项、检验方法标准29项,以及《生乳》《灭菌乳》《食品中污染物限量》等9项标准修改单。
收藏
95.02W
2025-03-21 00:12 来自 财联社
①千禾味业回应酱油产品检出“镉”:原料中存在,符合国家标准;
②千禾味业澄清商标与零添加关系:商标设立初心为区分产品,无误导消费者行为。
收藏
50.64W
2025-03-19 10:56 来自 新华社
①意见明确了食用农产品协同监管、食品生产经营许可审查、食品贮存监管、食品运输协同监管、食品寄递安全和配送安全管理等九个方面的要求。
②意见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强化组织领导,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收藏
52.34W
2025-03-15 12:47
【2025年央视315晚会曝光第四个行业乱象:保水虾仁磷酸盐超标,部分商家超量添加保水剂、包冰增重】315晚会接到群众举报,称有部分生产厂家在加工水产品时违规、超量添加保水剂。保水剂即食品水分保持剂,常用复合磷酸盐,能保持虾仁的水分、提升口感和延长保质期,业内称这样的方式为“保水”或“泡药”,但部分企业却用保水剂来“给虾增重”。

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国家对冷冻水产品中磷酸盐的添加量有着极为严格的规定,但多家企业“会根据客户需求,定制不同规格的虾仁”,例如,一家企业的虾仁磷酸盐添加量达到千分之三十,浸泡时间长达十几个小时,保水率高达百分之二十,这会导致虾仁磷酸盐含量严重超标,企业负责人却对此并不在意。毕竟水比货压秤,添多少,就能多出多少重量。在另一家水产企业的生产现场,泡完药的虾仁被迅速送入冰冻环节,工人告诉记者,包冰是为了二次增重。记者问:“包冰衣最高能包到多少?”工作人员说:“多少都能包,70%都能包,一斤解冻之后只有三两虾仁。”

在另一家企业,工作人员表示,这样的保水虾仁,他们自己不吃,“我们沿海地区都是吃(新鲜)海虾”。

走访过程中,多家企业告诉记者,尽管虾仁在加工时添加了保水剂磷酸盐,但他们的成品外包装上,并不作标注,成分表仅标明虾仁和水。

据悉,长期过量摄入磷酸盐可能会带来健康风险,例如消化系统问题、导致人体的钙磷比失衡、缺钙、引发心血管疾病。
收藏
333.55W
加载更多
热门话题推荐arr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