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在资金还是技术上,李一男率领的牛创新能源入局新能源汽车赛道稍显迟晚,不过新能源汽车赛道终局未定,差异化竞争也有望弯道超车,李一男的二次创业值得观察。
《科创板日报》(北京,记者 陈美)讯,“造车新势力”再起风云。
12月15日,小牛电动创始人、前小牛电动CEO李一男创立的造车公司“牛创新能源”宣布完成5亿美元A轮融资,该轮融资由IDG和COATUE领投。
此前李一男已投身新能源汽车创业阵营。根据披露,其成立的新能源汽车项目将采用增程式技术方案,首款车为SUV,计划打入20万元左右市场。
成立者李一男是一位关注度颇高的人物。其成立的牛电科技已于2018年10月成功上市美股,目前市值达到13.02亿美元。
但李一男在事业的巅峰时刻也曾遭监管风波,其原因是“内幕交易”。《科创板日报》记者查询到,当年证监会着重点名了这起内幕交易案件,总结为“裙带化”特征明显的案件,即当时参与内幕交易的李一男与时任华中数控总裁李晓涛是华中科技大学的校友,且曾同在华为共事,属于“熟人关系”。
如今,李一男再创业,发力新能源汽车领域,又能否成功?
小牛电动创始人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李一男”三个字或许会比较陌生。
但在创投圈,“李一男”却是一名成功人士。2018年9月,李一男创立的小牛电动向美国SEC递交招股说明书,计划IPO筹集最多1.5亿美元资金。
在此之前,李一男是华为原副总裁、首席电信科学家,港湾网络创始人;2011年还以合伙人身份加盟金沙江创投。但创业似乎是李一男最想做的事。
在提交招股书一个月之后,小牛电动成功上市纳斯达克,上市名称为牛电科技(NASDAQ:NIU),不过募资规模只有计划募资的一半,为7470万美元。同时,牛电科技开盘破发,跌破了9美元的发行价。
即便如此,牛电科技IPO的成功还是给李一男带来了战绩和丰厚的收益,也为其二次创业提供了基础。
根据招股说明书,牛电科技上市时,李一男通过信托控制的实体公司GloryAchievementFundLimited(荣耀成就基金),持有牛电科技43.8%的股份,对应持股数为5901.42万股,成为第一大机构股东。
按照牛电科技公布的2020年年报(20-F文件),截至2021年3月31日,荣耀成就基金持有5141.42万股,持股比例降至33.7%,较2019年的39.7%,对应5901.4万股的持股比例减少759万股。
在2020年期间,牛电科技搭乘了特斯拉的东风,股价从6.9美元左右,一路飙涨至最高的53美元。李一男的减持,意味着李一男至少套现了上千万美元的财富。
李一男背后的投资机构
天眼查显示,在“牛创新能源”宣布完成5亿美元A轮融资之前,该公司已于2020年12月成立。
实际上,李一男的造车立项更早,其在2018年的时候就确立了牛创新能源北京总部,并于上海设立研发中心,在常州设立研发及智能制造基。
另据消息显示,牛创新能源的核心研发团队接近1000人,均来自于国内外主流一线汽车公司,平均工作年限10年以上。
随着融资公开,牛创新能源背后的IDG资本也浮出水面。IDG作为全球头部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于1993年起率先在中国开展风险投资业务,并于近年不断加大智能出行领域的投资。
《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IDG资本先后投进了蔚来汽车和小鹏汽车,以及自动驾驶公司Pony.ai和ZOOX、高精地图宽凳科技、高性价比激光雷达北醒光子等公司。
其中,蔚来汽车和小鹏汽车已经上市,可以看到,IDG资本在智能出行领域经验投资较为丰富。
另一投资方——COATUE则是纽约一家由对冲基金投资人发起成立的一间私企投资公司。牛创新能源是其今年以来,为数不多的被投公司。
或许是深谙股权之道,在股权结构上,牛创新能源被NiutronTechnologiesGroupLimited,这一于2020年成立的香港私人控制。
但更早的股权信息显示,李一男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为59.4%,法定代表人为杨敬一。与此同时,认缴金额也于今年9月从5000万美元,暴涨至40000万美元,增幅为700%。
值得注意的是,在认缴金额增长的前一个月,牛创新能源才新增了新能源汽车整车销售、汽车零部件制造等业务。
从项目设立到工厂落地,再到宣布完成A轮融资,李一男的造车计划似乎进行得十分顺利。
能否实现造车梦?
尽管李一男有成功的创业经历,但市场依然疑问:此时进入,是否是个好时间?
要知道,在新能源汽车赛道中,前有蔚来、小鹏、理想等造车新势力,后有哪吒、小米汽车等新秀入局。
独立经济学家王赤坤在接受《科创板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新能源汽车赛道方兴未艾,各种新旧势力增加投资,使得市场供给和规模都急速扩大,行业消费也快速增长。
王赤坤认为,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底层技术其实是相通的,细微差别在于解决方案的部分差异。“造车最重要的是销售渠道和资金实力,李一男通过多次创业,融资能力有保证,而创办小牛电动车,更是积累了部分技术资源,和部分渠道资源。因此李一男造车,并非完全小白。”
不过,随着各方资本的不断入局,新能源汽车行业也加速进入成熟阶段。
从渗透率增长上看,2005-2015年,10年时间内,新能源车渗透率从0到1%;2016年到2019年,4年时间中渗透率从1%到近5%;然而2021年不到一年时间,却从5%跃至20%,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预测2022底渗透率到35%。
“这意味着新能源行业在渗透率提高的同时,行业竞争也将变得激烈起来。因此,新能源汽车领域留给李一男的行业成长红利期也不多了。”王赤坤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道。
全联并购公会信用管理委员会专家安光勇在接受《科创板日报》记者采访时也认为,经过几年的发展,新能源汽车领域已经并不存在太多的技术难点。“李一男的小牛电动车,虽然少了两个轮子,但也是在电动车领域中,期待两轮的小牛电动车对牛创新能源的协同效果。”
但就品牌而言,安光勇认为,这是李一男的挑战。尽管蔚来、理想、小鹏汽车在市场中并没有形成垄断地位,但其原先创立的“小牛”品牌是两轮电瓶车,这非但不能在品牌上带来协同效果,反而会成为定价“20万”价位的中高端市场上的累赘。
贵州经博智库首席规划师杨秀伦则表示,15岁考入华中理工大学少年班的李一男此时入局,稍为显晚。“一方面,其在资本和技术方面,均无明显的积累优势;另一方面,李想的增程式SUV都已上市,同质竞争并不占优,且增程式也非新能源汽车的主要方向。”
因此,李一男的二次创业值得观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