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全面合作伙伴,工商银行以更广泛的参与度、更智慧的金融产品、更高的服务标准,从招商招展、配套活动、交易促进、金融服务等多维度参与和服务进博会。
11月5日-11月10日,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举行,127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0家参展商亮相,国别、企业数均超过上届。
作为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全面合作伙伴,工商银行以更广泛的参与度、更智慧的金融产品、更高的服务标准,从招商招展、配套活动、交易促进、金融服务等多维度参与和服务进博会。
绿色金融助力可持续发展,工行推出“中债-工行绿色债券指数”
11月5日,作为第四届进博会的配套活动,由中国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和上海市政府主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中国工商银行和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共同承办的虹桥国际经济论坛绿色金融助力可持续发展分论坛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成功举办。
论坛期间,中国工商银行发布了四项绿色金融合作成果。一是“碳中和”主题BRBR绿色债券。该债券由工商银行发行,获得了境内外绿债标准认证,主要依托BRBR成员机构联合承销,在发行规模等方面树立了业内标杆,为绿色交通和可再生能源等具有显著碳减排作用的绿色项目提供金融支持。
二是发布了《“一带一路”绿色金融(投资)指数研究报告(2021)》和《BRBR绿色金融实践案例》两份报告。《“一带一路”绿色金融(投资)指数研究报告(2021)》是由工商银行与牛津经济学院联合推出,报告通过系统科学测度“一带一路”各国绿色水平,助力发掘和把握“一带一路”沿线绿色投资机遇。《BRBR绿色金融实践案例》是由工商银行作为BRBR秘书处推出,总结BRBR成员优秀实践、倡导同业交流,促进绿色“一带一路”共同建设。
三是工商银行与中央结算公司联合推出“中债-工行绿色债券指数”。该指数基于最新绿色债券项目标准,面向境内外发布,并在澳门、卢森堡挂牌展示,便利境内外投资者参与中国绿色债券市场。
四是工商银行与上海清算所、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签订三方跨境合作备忘录。通过搭建中国首个碳金融、碳交易跨境人民币清算平台,共同助力我国碳市场国际化发展。
架设中欧绿色之桥,工行发布“工银全球行”
此外,在11月6日,同样作为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配套活动,工商银行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成功举办中欧企业家大会。来自中国和欧洲地区近200家企业代表出席。
在大会上,工商银行发布了《架设中欧绿色之桥——中欧企业碳达峰碳中和实践研究报告》摘要。该报告是工商银行依托中欧企业联盟开展的研究成果,总结中欧企业碳达峰、碳中和实践经验,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路径建议。
更值得关注的是,在品牌发布环节,工商银行正式发布了全球金融服务品牌——“工银全球行”。该品牌立足于工行“境内外汇业务首选银行”战略,通过品牌整合构建,旨在将战略优势转变为品牌服务优势,体现“价值之选、稳健之选、长远之选”三大品牌特征,构建涵盖本外币、境内外、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品牌生态,帮助客户精准获得所需产品和服务,进一步提升全球工行客户的服务体验。
事实上,截至2021年6月底,工商银行已在49个国家和地区建立426家机构,并通过参股南非标准银行,业务延伸至非洲20个国家,在“一带一路”沿线21个国家拥有125家分支机构,服务网络覆盖六大洲和全球重要国际金融中心,拥有全球超900万公司客户和近7亿个人客户的庞大客群。
创新服务形式,工行从“行商”转到“坐商”
在本届进博会上,工商银行还结合全球展客商的实际需求,创新服务形式。工商银行首次通过受托布展的方式,在食品及农产品展区为来自约2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50家境外企业提供参展场地,精准服务进博会客商,助力客户克服疫情限制,实现从“行商”到“坐商”的业务情景转换。
其实,2021年以来,工商银行累计组织进博会线下线上招商招展13场,20多个国家和地区逾1000家境内外企业和贸易促进机构参加。
境外招展方面,工商银行联动境外分支机构,成功举办7场“云推介”活动,近千家企业和组展机构代表参加;成功推动新增安哥拉、加纳、卢旺达、卢森堡、秘鲁、哥伦比亚等10国企业参展。
境内招商方面,工商银行在北京、上海等地举办6场交流对接活动,共邀请140余家采购商参与。其中,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展区会上邀请了十余家世界五百强医疗器械参展商与众多在沪知名三甲医院等医疗机构直接对话;多场食品与农产品展区交流会上,共吸引了百余家参展商和渠道采购商共同参会进行经贸交流。
此外,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工商银行持续开展“春融行动”,为重点外贸外资企业等提供专项帮扶,全力保障外贸产业链、供应链畅通。截至今年9月底,“春融行动”累计向重点外贸外资企业及其境外上下游企业发放本外币融资折合人民币近1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