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专访|东方生物方效良:净利润最高的科创板医药公司,是如何做到的
原创
2021-08-09 18:26 星期一
科创板日报记者 朱洁琰
东方生物现在还在构建第三方检测中心,并以此为契机,要以每年3-5个的速度向全国扩展开来。

编者按:筚路蓝缕敲钟成,上下求索知路远。这是一档针对科创领域上市公司核心高管(包括但不限于董事长、创始人)的访谈节目。“大佬们”有哪些少为人知的传奇经历?公司上市前后,他们的心路历程有何变化?《科创家》与您一起探寻,以期远眺未来。

本期,《科创家》栏目对话的嘉宾是浙江东方基因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东方生物”)创始人、总经理方效良。

image

东方生物,总部位于浙江安吉,主要业务为体外诊断(IVD)产品研发、生产与销售。在新冠疫情发生后,公司先后开发布局了10余款新冠检测试剂,经营业绩爆发式增长。东方生物预计2021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下限为29.8亿元,为科创板医药企业最高净利润。

在科创板开市二周年峰会上,方效良接受了《科创板日报》记者的专访,直面疫情时代的变局、体外诊断核心原材料的研发以及集采压力等问题。

将聚焦POCT快速诊断全产业链”

作为2020年春节开市后首家登陆科创板的公司,东方生物上市之初就因新冠检测概念广受关注,开盘当日即暴涨328.2%。

据了解,东方生物新冠抗原检测试剂在2020年1月就在国内完成开发,4月取得欧盟CE认证,7月纳入商务部出口白名单,自第三季度开始开始全面推向国际市场,是全球第三家取得欧盟CE认证的公司。公司充分抓住了新冠抗原试剂先发优势,深耕欧洲市场。2020年,由于海外疫情反复,而抗原试剂更能符合国外“居家检测”需求,从数据看,东方生物2020年境外营收激增,较上年同期增长798.84%。

但有部分业内人士认为,新冠疫情带来的业绩增长具有偶发性和不可持续性。

对此,方效良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对于一家公司来说,我们也绝对不会想因为参与抗击一场疫情来解决以后发展的问题。说实话,因为疫情成为一只爆发股也是我们没想到的,我们只是产品有人要就不断做。”

“所以说后疫情时代的布局,其实我们早就布局了,只是快一点和慢一点。不过,疫情后公司产品的影响力更大了,客户渠道扩展得更广了,对公司原有业务将带来持续深远的影响。接下来,公司将聚焦POCT(即时检验)快速诊断全产业链,并重点展开分子诊断和液态生物芯片两大产业。”方效良说。

除了要把快检、分子诊断和生物芯片这三个平台打造好,方效良还向《科创板日报》记者透露,东方生物现在还在构建第三方检测中心,“我们在上海嘉定已经设立了一个万子健医学检验中心,并以此为契机,要以每年3-5个的速度向全国扩展开来。同时我们在美国也在建医学检验中心,预计是每年1-2个的速度在美国同步扩展。

方效良认为,这样一来,公司就能把产品从检测到一线服务,建立一个循环机制。

突破荧光纳米微球技术“卡脖子”

回顾此次疫情,新冠检测试剂需求大增,进而导致对上游原料供应需求旺盛,但也一度出现了上游原料供应不足的现象。

有业内人士曾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IVD试剂原材料研发技术要求高、研发周期长,生产工艺流程复杂,核心原材料几乎被跨国企业垄断,下游企业对进口原材料依赖程度极高。

方效良指出,按照性质不同,原材料可以分为好多种,比如抗原与抗体、酶与辅酶、微球等。一家企业很难把每种材料的上下游都做透,但最核心的需要由自己来研发。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东方生物自主开发了荧光纳米微球。性能微球材料制备与应用被《科技日报》列为制约中国工业发展的35项“卡脖子”技术之一。也正是因此,“纳米微球第一股”纳微科技科创板首日上市直接以发行价14倍开盘。

在科创板开市二周年峰会上,方效良公开表示,“荧光纳米微球这种核心原材料长期受到国际制约,我们可以补上这个空档。一方面为东方生物自己的产品开发创造条件、打下基础;另一方面,也为同行企业服务。”

荧光纳米微球是一种载有荧光分子的功能性纳米微球。纳米微球在IVD领域有很重要的应用,但目前几乎所有高性能、高附加值的荧光微球材料都被国外垄断。这意味着东方生物已成为世界上少数几家可以规模化制备高性能纳米微球材料的公司之一。

方效良在专访中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其实,公司研发荧光纳米微球并不是单纯做材料,而是为研发液态生物芯片检测系统,只是最近陆续接到国内厂家和科研机构的购买需求。”

方效良进一步表示,东方生物在核心原材料的开发上有专门的专家团队,同时公司在加拿大、美国和青岛都有自己的研发和生产基地,“所谓‘卡脖子’的现象以后在我们这边可能不会存在了。”

谈体外诊断试剂集采:只有鞋子去适应脚

在IVD行业,“体外诊断试剂究竟会不会集采”这个问题,一直是市场关注的一个热点。

对此,方效良表示,有部分地区已经进行了集采,而公司也参加了一些集采。在他看来,集采是很正常的政府行为,欧美也会进行招标,“市场是多样化的,企业就像鞋子,只能是鞋子去适应脚。”

关于集采带来的降价压力,方效良认为竞争就是如此,“我们除了降低生产成本之外,更多的在不断加强科技创新,开发优质高效的诊断糸列产品,增加竟争力,困难走过去了就不是困难。”

除了公司和行业方面受人关注的问题,在采访的最后,方效良还谈到了选择上科创板的初衷,“其实上科创板之前有过犹豫,因为科创板设立了‘两年投资经历’加‘50万资产额’的投资者准入门槛,我们担心市场交流不够活跃等。但后来公司仔细分析了一下,科创板更具科创属性,对科创型企业来说,它让我们能够更快速进入资本市场,谋求更好的发展。”

方效良还表示,除产品优势外,东方生物如今能够做大也与成功登陆科创板很有关,“科创板最大的好处是企业规范,上市后的持续互动也让世界更加了解我们企业”。他还称,公司目前已与牛津、剑桥、麻省理工及西门子等国外科研机构建立深度联系,正准备与软银、摩根大通以及来自英国的资本进行合作。

收藏
104.59W
我要评论
欢迎您发表有价值的评论,发布广告和不和谐的评论都将会被删除,您的账号将禁止评论。
发表评论
要闻
股市
关联话题
1.09W 人关注
3.89W 人关注
6219 人关注
7324 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