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恺英网络“操纵计”:王悦和3款游戏的传奇“兴衰史”
2019-07-01 03:34 星期一
添添财富
从2015年王悦凭借《全民奇迹》作价63亿元借壳泰亚股份之后,从2016年-2018年,王悦以极度“精准式”预测眼光,无论从交易时间,交易策略,交易产品,还是交易估值都非常相似,最终以合计46.70亿元估值先后对两个“传奇”系公司完成了同样操作。

2019年6月12日晚,恺英网络公告,实控人王悦因涉嫌操纵证券市场罪被上海市公安局正式逮捕。这个自3月30日始甚嚣尘上的“实控人失联”消息终于有了公开明确的进展。

财富君不嫌麻烦,百科了操纵证券市场罪的定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八十二条规定,操纵证券、期货市场罪,是指以获取不正当利益或者转嫁风险为目的,集中资金优势、持股或者持仓优势或者利用信息优势联合或者连续买卖,与他人串通相互进行证券、期货交易,自买自卖期货合约,操纵证券、期货市场交易量、交易价格,制造证券、期货市场假相,诱导或者致使投资者在不了解事实真相的情况下作出证券投资决定,扰乱证券、期货市场秩序的行为。

上一次因操纵证券市场罪被广为关注的还是2015年11月1日,开车过杭州湾跨海大桥而被捕的穿白大褂大佬——37岁的徐翔,最终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半,罚金110亿元。

事实上,徐翔被认定的操作市场罪的手段非常简单:即通过实控近百个账号,然后上市公司董事长或实际控制人,按照徐翔等要求,控制上市公司发布“高送转”等利好信息的披露时机和内容,借此徐翔等操纵上市公司股票交易,通过低买高卖抛售股票获利。

回到恺英网络的王悦,则简单的多了,因为他作为上市公司董事长和实际控制人,天然盘踞信息优势方。

从32岁来到A股,33岁以70亿身价登顶胡润富豪榜,36岁沦为阶下囚,在短暂的4年间,王悦如何演绎这场资本游戏,完成人生跌宕起伏?

而上市公司,又是如何在2年间实现从市值12.68亿元“狂飙”至437.96亿元?

本文以抽丝剥茧的态度,带着大家观览这场“操纵计”的同时,更希望大家能在垃圾中找到投资逻辑,提升投资水平!

1.前传|上市仅三年,市值12.68亿元的壳

2015年4月,时年仅32岁的王悦带着63亿元的恺英网络横空出世于大A股之时,兴起于2013年的影视、游戏并购重组概念已在市场发酵了长达2年之久,上市公司们纷纷涌向这些领域,逆袭、暴富的神话持续上演。

资本、资金、资源,三资汇聚,全民娱乐,投资者欢呼,A股一派欣欣向荣。

image

上市三年便“壳化”

时间倒回2013年12月,上市仅3年的泰亚股份实控人林氏夫妇的股份终于迎来解禁。

林祥伟(1968年,高中学历)、王燕娥(1972年,高中学历)夫妇持有57.69%。泰亚国际作为公司控股股东,注册地为香港,公司外商性质。

只是,对于这家头顶泉州最大的鞋底供应商而言,林氏夫妇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上市三年,尽管老板兢兢业业专注提升鞋底技术,扩建了两个年产2000万的鞋底项目,首发时所募4.08亿元至2013年12月已用完毕,可经营规模的扩大和鞋底技术的提升却没有给公司带来任何起色:营业收入几乎停滞在3.4亿元~4.0亿元,营业利润从上市当年的4,600万元一路下滑至仅555万元。

当然,按照公司的解释,行业属性(属劳动密集型的传统制造业)之下成本因素(原材料、能源等生产要素价格及劳动力成本)是罪魁祸首。

这样的经营状况,自然无力讨好投资者,公司市值在上市后一路下行,至2014年1月停牌时,仅剩下12.68亿元市值,而公司历史上高光时刻,市值也未曾越过30亿元的门槛。

image

努力固然重要,但方向(行业)更重要。财富君想说,这句话无论个人,还是行业均适用。

身处这个关键点的林氏夫妇,即便在3年解禁当月火速套现约6,000万元后,依然高度控股上市公司(53.17%),可面对经营层面和市值层面的低潮,是继续固守主业竭尽所能前行,还是抽身?

深谙自身状况的林氏夫妇自然有了最佳的选择。

“触影”卖壳:27亿元欢瑞“蛇吞象”终止

2014年1月,即林氏夫妇所持股份解禁次月,泰亚股份便火速进入停牌状态。

停牌6个月后,市值12.68亿元泰亚股份等来了作价27亿元的影视公司欢瑞世纪,投资者迅速反应,“蛇吞象”,三个涨停板,杨幂、何晟铭等一众明星和掌趣科技等股东的财富效应成为舆论关注焦点。

事实上,林氏夫妇这样的抽身选择是契合当时的市场环境和投资者偏好的。只是,骚动背后,泰亚股份已在停牌期间发现了实质性变化:林氏夫妇将其通过泰亚控股(香港注册,外资性质)高度集中持有的53.17%的股份(对应市值6.74亿元)“拆解”,并以5.298亿元的低价转让至所谓的“毫不相关”的其他“林氏群”等5名自然人,在实现外资变内资的同时,实控人由林氏夫妇悄然换成了林松柏、林诗奕父子,后者持股比例也是刚好在29.41%,完美地不踩30%的收购要约红线。

对于新的实控人,舆论高度质疑几乎来自同一村的“林氏群”的一致行动性,但公司决然否定。

这场重组前极具“技巧”的实控人变化,再结合重组交易方案具体细节,新实控人林氏父子在完成27亿元“蛇吞象”后,继续保留第一控股权地位,由此交易不会构成借壳,这场处心积虑的设计背后,规避借壳的意图昭然若揭。

具体细节财富君不在此赘述,只提醒两点:

泰亚国际(注册在香港)作为公司控股股东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外商投资企业目录中影视制作属于禁止类,需要在重组前解除外资身份,否则构成了实质性障碍,因此,公司需从外资变更为全内资;

同时,2011年,证监会提出借壳上市审批比照IPO标准,A股规避借壳成为市场趋势。

只是,如此用心良苦,必然引来监管层的高度关注。2014年9月,重组终止。

“触影”落空,但从外资到内资的转变,为接下来恺英网络的借壳奠定基础。

2.王悦的游戏,63亿元《全民奇迹》

事实上,一家公司一旦出现了卖壳迹象,继续卖壳的走势几乎就定了。

尽管2014年泰亚股份“放纵地”进入全面亏损状态,但这丝毫不妨碍公司市值三级跳:从2014年1月停牌时12.68亿元上升至2015年1月停牌时25.48亿元。

财富君反复说过,A股投资逻辑向来简单粗暴,比如预期这个玩意儿,与基本面无关,博的全靠想象。

image

仅隔3个月,公司迎来了另一只足够震撼A股的重磅“大象”--63亿元的游戏运营商,恺英网络!

当然,更扎眼的,是它年仅32岁的实际控制人王悦(1983年)和他带领的一群“80”后伙伴们!

关注游戏行业的都知道,游戏圈的创业者主要集中在“80~90”年轻一代,早在32岁的王悦来到A股之前,已有一大批年轻的80后示范在先,比如:

2013年8月,神州泰岳以12.15亿元收购壳木软件100%股权,后者实际控制人是刚30岁的李毅(1983年),不到两年时间内凭借一款名为《小小帝国》的手游,一夜便拥有9.25亿元的身家。

2014年1月,世纪华通以市值18亿元作价8.5亿元收购七酷网络,开启资本市场神话演绎之旅时,后者的实际控制人邵恒(1985年)才29岁。

2014年6月,中文传媒作价26.60亿元拿下智明星通100%股权时,后者董事长唐彬森是1982年的!

而后2015年12月,上市才半年的金科文化作价29亿元收购杭州哲信时,王健(1988年)才27岁,一夜逆袭!

这样的案例在游戏圈举不胜举,不过能一口气直接估值63亿元借壳的,游戏圈里当属王悦!

王悦的第一款现象级产品:《全民奇迹》!

只是,作为63亿元的“大象”,它到底应该有怎样的姿态?

抛开招股说明书晦涩的“流量获取(建设流量入口)--流量经营(多平台运营)--流量变现(提供包括自主研发在内的丰富的互联网产品和服务)的闭环互联网生态系统”等词藻,财富君简而言之,恺英网络自己打造了一个叫XY苹果助手的平台,大伙儿在这个平台可免费下载游戏和应用app等,来下载的人越多了,就是所谓的流量大,然后公司通过投放第三方的广告,以及运营自家开发或代理的游戏来赚钱。

这样赚钱模式,而且要赚大钱,对得起63亿元估值,自然必须优秀:

(1)自主平台行业第二

根据艾瑞咨询数据产品的监测,2014年下半年在中国垂直型苹果第三方应用分发渠道中,按照平均月度覆盖人数排名,XY苹果助手排名第二,仅次于PP助手。

(2)每年研发投入近亿元

截至2015年6月30日,共有员工820人,其中1/4研发人员,每年研发投入近亿元,对得起排名第二的称谓。

image

(3)收入必须疯涨:3年超10倍

恺英网络2012年营收2.1亿,净利润0.25亿元,但按照预测,2015年收入23亿,较2012年超10倍的飞跃;净利润预测则高达4.62亿元,超18倍增长。

缘何呢?

难道恺英网络年均过亿的研发,真的厚积薄发,千金一刻只等此时?

事实并非如此。

逆转:买来“奇迹”的2015年!

事实上,即便查看恺英网络2014年经营数据,营收也不过7.28亿元,净利润0.62亿元,净资产也仅有区区0.43亿元,而2015年的爆发裂变,全靠《全民奇迹》!

《全民奇迹》有多“奇迹”,透过数据可略见一斑:

2014年10月正式上线;

不到半年,充值金额逼近7亿元,活跃用户量已超7,000万;

2015年全年营收突破33亿;

连续蝉联Apple Store排行榜前三达15天,是第一款代表中国手游杀入韩国市场Googleplay畅销榜前五的产品。

当然,还有3年(2015-2017)累计17.30亿元的业绩承诺(分别为4.62亿元、5.71亿元,7.02亿元)。

联想到公司过去几年每年近亿元研发投入,终于有了爆款,似乎理所当然!

但事实上并非如此!

根据披露,2014年7月,恺英网络全资子公司上海悦腾与韩国(株)网禅(WEBZEN INC.)签署《知识产权许可协议》,使用游戏《奇迹MU》相关知识产权,与天马时空共同开发手游《全民奇迹》,授权有效期为自《全民奇迹》上线收费起两年。2014年8月,恺英网络全球独家代理《全民奇迹》,2014年10月正式上线。

也就是说,这款“奇迹”其实是买来的,所谓的与天马时空“共同开发手游”,直白讲就是利用别人现成的东西“组装”成自己的!难道真的有人相信一款自研游戏能在短短3个月内就完成开发并上线?更何况这还是一款现象级爆款!

既然是买来的,付出的成本是多少呢?

2年仅100万美元的许可费+依据总收入情况按月支付网禅6%-8%-10%不等的使用费+最高100万美金的额外奖励!

这笔固定成本不足千万元(RMB)的交易,可谓是相当的划算!

因为在7个月内,它成就了两家合计85.50亿元估值的公司!

具体地,2014年7月签订协议后,仅隔5个月,即2015年2月,天马时空整体估值22.50亿元,被掌趣科技(300315.SZ)收购80%股权,2015年4月,恺英网络估值63亿元借壳泰亚股份。其中,天马时空对《全民奇迹》更为倚重,公司的收入几乎全靠这一款游戏支撑。

半年:从10亿元至63亿元!

财务数据爆发的背后,必然是一场极速的资本演进史!而这个出身于苏州昆山普通教师家庭的83后,对资本市场却已深谙其道!

早在2008年,25岁的王悦(和冯显超)用50万元注册恺英网络后,从2009年A轮至2012年C轮,王悦带领着恺英网络架设的VIE红筹结构融资约4,000万美元,其中不乏KPCB CF、KPCB CFF18、Matrix、Zero2IPO等知名美元基金。

也因此,恺英网络借壳之时,结合当时的上市规则,面临拆VIE问题。直白讲,就是要将当时的美元基金投资方纷纷清除掉换成人民币基金。

为此,2014年11月,王悦按照整体估值不足1.2亿美元,花了6,069.6万美元回购所有美元基金。

只是,回购所需的这笔6,069.6万美元基金从哪里来?

当然靠募了。

马上就要借壳上市,还担心找不到出钱的?

2014年9月,按照10亿元的估值,海通开元增资2.6亿元取得26%股权,经纬创达增资2,000万元取得2%股权,而这笔融资正是要满足前述拆VIE所需。

另外,2014年11月,海通开元以1.1亿元价格转让部分股权给海桐兴息11%股权。

image

而就在一边拆解VIE的同时,公司估值从2014年12月到2015年4月借壳的4个月时间里旋风式进阶,实现从10亿元到63亿元的大跃进!

image

问题来了,如果说4个月内估值旋风式进阶是因为现象级产品《全民奇迹》的魄力。那么,为什么2014年9月,海通开元进来的时候估值才10亿元,2015年2月华泰瑞麟和九彤投资却愿意按照60亿元估值受让进来,难道后两家机构真的那么看好恺英网络借壳后市场,晚了仅5个月却不惜以高6倍的估值突击进去?

好了,财富君又要来给大家科普资本市场的规则之一了,懂不懂什么叫做“抬杠”?

2015年2月,两家机构虽然是按照60亿元,冒着被“千夫所指”的突击入股风险进来,但请仔细算算这笔交易所涉及的金额,区区1.53亿元,在60亿元的估值中,仅占2.55%。

试想,比起“4个月从10亿元直接跃升至63亿元的合理性”解释难度,这个不经意的“抬杠”在解释估值旋风式进阶时难道不会更合理,也更轻松?

无论如何,凭借着这头大象,通过“置换+发行股份购买资产+股份转让+募集配套资金31.71亿元”的交易策略,即便收购中有同行的“搅局”,却也丝毫未影响公司5个月内取得证监会审核通过,并在2015年11月取得证监会正式批复,泰亚股份实现了主人的更换和主业的脱胎换骨。

2015年4月公告后,次月便遭受了盛大游戏的“狙击”式打扰,盛大向福建证监局和深交所举报,认为恺英网络借壳上市涉及虚假陈述,一时间搞得沸沸扬扬,后来这件事情以和解告终。

image

回到二级市场,对于这头63亿元的“大象”,“投资者们”致以热烈认可。从2015年1月停牌的25.48亿元市值,复牌后2个月直冲117.75亿元,尽管2015年6月的A股千股跌停大奇观下,公司未能幸免,但也很快得以反弹,“大象”正是入驻后,公司市值于2015年12月更是高达438亿元!

回顾所有,从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的两年期间,泰亚股份只做了一件事,叫“卖壳+收购‘大象’”。

image

王悦,按照其21.97%持股比例,以70亿元身价登上2016年度胡润富豪榜却也是妥妥的事。

只是,身价再高,都是朵朵浮云,毕竟王悦所持股份3年解禁期难有套现机会,最多就是玩玩质押罢了!

果真如此?

联想到被控以证券市场操纵罪,王悦到底是如何操纵的?请看下文。

3.王悦的两款游戏:46.70亿元的“传奇”系

2016年1月,甫一上任成为新掌门人的王悦,旋即拉开了资本市场大宏图。次月,泰亚股份也正式变更为“恺英网络”。

同时,他的“80后”小伙伴们,冯显超(1982年)、陈永聪(1983年)、林彬(1986年)等,除了在此次交易中作为股东实现财富自由,日后也在公司身居要职。

如果说2015年现象级产品《全民奇迹》助力王悦实现了风光登陆A股的传奇,但游戏毕竟是有生命周期的,再爆款也不会永恒,如何承继辉煌,打造下一个爆款,成为了王悦上任后的头等大事。

资本市场从来就需要“爆款”故事的!

王悦的第二款游戏,31.50亿元,90后“贪玩”

新官上任5个月,即2016年6月,公司公告以2亿元受让净资产为负的游戏研发商浙江盛和20%的股权。

美其名曰,“完善产业链”。

浙江盛和,2015年末净资产-320万元,收入仅965万元,此刻却被估至10亿元,公司拟2亿元现金拿下其20%股权,如此大胆的手笔在引来市场争议和质疑:公司的自信和勇气来出自哪里?

来自王悦“精准式”预测爆款的魄力。

简而言之,这家被收购公司尽管2015年看起来破败不堪,但它研发了一款叫《蓝月传奇》(又“贪玩蓝月”)的游戏,它的厉害点就在于,2016年4月正式上线后第2个月测试阶段流水已突破6,000万元!

image

净资产为负,重要嚒?

联想到为了打造这个爆款,浙江盛和前期的努力开发、大量投入、快速扩张、累计亏损,所以2015年净资产为负,也是合理的!

更何况,打造这个潜在爆款的实际控制人(占比80%),是一名叫金丹良的90后(学历不明),优秀不言而喻!

当然,双方还约定了,只要浙江盛和2016年度经审扣非后净利润达到0.8亿元,恺英网络未来则按照整体31.50亿元价格收购其剩余80%的股权,而且,未来的业绩承诺都约好了:2017年~2019年扣非后净利润分别为2.5亿元、3.1亿元、3.8 亿元,三年预估净利润总和为9.4亿。

2亿元,20%股权,换来一个一年后潜在估值31.50亿元的爆款,以及动辄9.4亿元的利润承诺,这笔生意,相当可行!

当然,“贪玩蓝月”在启动纯小春/轱天乐/渣渣辉等轰炸式魔性广告后,被群嘲“粗制滥造”的同时,却也顺利实现了“2016年10月单月流水突破2亿元, 2016年全年流水突破11亿元,稳占据页游霸主地位”的爆表数据。

如数完成2016年的承诺后,剩余股权收购也纳入历程。

2017年7月,恺英网络如约按照31.50亿元的整体估值,受让了浙江盛和剩余股权,不过只收了51%,而不是约定的80%。而且,按照约定,恺英网络需一次性全额支付16.065亿元。

为什么没守约呢?后文解释!

这也意味着,从2016年6月收购到2017年7月,这家净资产-320万元估值10亿元,“如约”华丽逆袭至净资产1.02亿元估值31.50亿元,只花了13个月。

而它,凭的就是上线2个月被王悦“精准式”预测到的爆款--“贪玩”,

事实上,《全民奇迹》也好,《蓝月传奇》也罢,两款游戏均在上线仅2-6个月内快速估值实现资本化运作,而王悦的“神算子”功能实在令人折服。

所幸,这笔全现金收购,根本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仅有3份简洁公告可寻。

2017年,凭借这款爆款,公司市值在跌宕的资本市场一路回升至近400亿元状态。王总一开心,高送转在路上:2017年半年度和2017年年度,公司先后实施10转10,10转5,完成了“扩盘”。

image

只是,至此,难道没有人好奇这么牛逼的产品背后的问题嚒:

为什么要全现金收购,而不是发行股份?全现金收购也罢,为什么要如此“宠溺”90后,一次性全额支付16.065亿元而不分期,公司有那么多现金嚒?钱从何而来?为什么是51%而不是此前约定的剩余80%股权?《蓝月传奇》爆款背后的90后到底是如何的天才boy?

对此,财富君以抽丝剥茧的态度一一解答:

(1)为什么要全现金收购,而不是发行股份?

事实上,这笔交易是按照“全现金收购+二级市场购买股票”策略来安排的,按照约定,在一次性支付了这16.065亿元后,交易对方需在2017年12月31日前,90后金丹良将其中7.5亿元用来购买恺英网络流通股,且自实际购买日分3年逐年解禁(36%、32%、32%)。

这也就是传统的发行股份收购资产的变相版本,联想到2016年中市场一度盛传监管层暂停对影视、游戏等行业跨界定增、重组等消息,恺英网络如此变相收购似乎是迎合市场的无奈之举。

(2)全现金收购也罢,为什么要一次性支付而不分期?

一般情况下,为缓解全现金收购带来的财务压力,上市公司时常按照业绩承诺兑现情况分期支付,即便本案中需要金丹良用7.5亿元购买恺英网络股票,考虑2016年6月2亿元现金20%股权,那也意味着一年左右的时间,浙江盛和的90后股东妥妥的将10.565亿元现金放在自己兜里,王悦为何对其如此“宠溺”?

(3)钱从何而来?

试问,一次性去银行提现16.065亿元真金白银的,这土豪行为全中国估计也没几个,只是,恺英网络搞游戏,真的那么有钱?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还记得借壳之初,当时的重组方案中设置了拟配套募资31.71亿元,用来建设各种平台、助手、大数据、补流等项目。尽管重组事宜在2016年2月实施完毕,但由于监管政策、市场环境变化,公司市值一路下跌,至2016年11月,该配套募资才完成发行,最终由金元顺安基金(12.69亿元,3.78%)和信瑞丰基金(6.34亿元,1.89%)认购,募资仅19.03亿元,远低于方案之初的31.70亿元。但有钱进来终归是好的。

2017年7月,公司一纸公告,除了补流项目,其余募投项目都没必要再推进,通通换掉,于是,这16.065元的募资成为了收购浙江盛和51%股权的资金来源。

直白的说,此次收购的钱,是两个基金认购方提供的,不是靠自己赚的!

(4)为什么是51%而不是约定的80%?

财富君只能介绍大家去复习2016年9月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之“第十二条、第十四条”规定了。

结合恺英网络2016年末总资产40.59亿元,净资产33.91亿元的现实状况,如按照约定的25.20亿元成交价收购剩余80%股权,必然超过总资产、净资产50%,由此构成重大资产重组。

而按照法规条文,即便全现金收购构成重大资产重组无需证监会的审核批准,但因涉及重大资产重组而必须详尽的信息披露,同时还有可能面对交易所潜在的问询,如此一来,这笔交易最终不可能只是简单的3份简洁的公告,数页A4纸即可轻松搞定。

事实上,包括公司在2017年7月而不是6月收购,同样也是为了规避了12个月内连续对同一资产进行购买的累计数。

由此看来,王悦的第二款游戏规避详尽信息披露和监管层问询的意图昭然若揭!

但,这只是开始。

王悦的第三款游戏:15.20亿元,《传奇来了》

累计流水超10亿美金的现象级产品《全民奇迹》(2015)在继续,“爆款”《贪玩蓝月》(2016-2017)在承接,王悦依然行进在“精准式”预测下一个爆款的路上。

这不,2018年5月,公司公告要用10.64亿元现金收购浙江九翎70%股权。

尽管这家公司成立仅13个月,只有一款叫《传奇来了》的游戏,但:

它有符合时代发展的“H5页游”概念;

上线首月即超千万元流水的靓丽业绩;

2017年度营业收入2.03亿元,净利润1.22亿元;

当然,更重要的,是还有合计近7亿元的三年业绩承诺(2018~2020年度预估净利润分别不低于1.9亿元、2.2亿元和2.9亿元)。

这样的优秀,13个月估值15.20亿元,又何妨?

同样地,在资本运作手法上,与收购上一款游戏《蓝月传奇》一样,王悦采用了“一次性10.64全现金收购+不低于5亿元的二级市场购买股票”方式变相完成了此次交易。

至此总结,从2015年王悦凭借《全民奇迹》作价63亿元借壳泰亚股份之后,从2016年-2018年,王悦以极度“精准式”预测眼光,无论从交易时间(均在刚上线一两个月内打造出超千万现金流水),交易策略(均一次性全额支付的现金收购+二级市场购买股票),交易产品(均只有唯一的“爆”款),还是交易估值(均快速提升),最终以合计46.70亿元估值先后对两个“传奇”系公司完成了同样操作。

4.抽丝剥茧,解剖“操纵计”

更重要的是,2年内,将28.705亿元的现金先后支付出去的同时,却因“巧妙”的现金收购设计方案,仅有有限的几份公告和极度简洁的信息可见。 除此之外,这表面看似独立的两个普通现金收购案,真的,那么独立还普通?

当然不是!

注册地同一幢楼不同楼层

事实上,根据公开资料,浙江盛和的金丹良,浙江九翎大股东周瑜(65.55%)、二股东黄燕(17.10%),三人均是浙江绍兴嵊州人。

不止于此,两家公司连注册地都几乎相同。

工商资料显示,浙江九翎和浙江盛和注册地在同一幢楼不同层,一个在3楼,一个在5楼罢了。

财富君只想问,难道是王悦对人、对楼都有极其独特偏好,所以花重金分次批发扫货?

image

image

金峰的“离奇”进阶!

更令人奇怪的是,表面上,公司收购的是金丹良(80%股权)控制的浙江盛和,但金丹良除了按照约定耗资7.5亿元购买恺英网络的流动股,此后并未在上市公司管理层有任何位置。

财富君提醒,一般情况下,被收购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会在上市公司担任高管或董事职位。

反而是1988年生,实际只有高中学历的金锋,一个收购中从未被提及的名字,在上市公司开启了“离奇”进阶:

2018年1月,金锋升任浙江盛和的总裁兼CEO,2018年7月,选举金锋为上市公司董事,三天之后,金锋被选举为副董事长,2018年9月,金锋更进一步,被选为联席董事长,2019年3月,金锋被选为恺英网络的董事长。

复看金锋的简历,事实上,其从2011年就开始担任浙江盛和的产品经理,2013年,升任浙江盛和市场总监,打造了“蓝月”神华,但不持有浙江盛和任何股权!

而金锋在公司的“离奇”进阶,难道只因他,也是绍兴嵊州人!

金锋:衔接浙江盛和与浙江九翎的桥梁

事情到此远未结束!

根据工商显示,九玩科技在2017年8月前是王悦收购的第三款游戏《传奇来了》研发商浙江九翎设立之初的控股股东(51%股权),而浙江盛和(王悦收购的第二款游戏《蓝月传奇》)2016年7月前是九玩科技的大股东,金锋2016年6月前曾担任九玩科技执行董事。

这意味着金锋也好,浙江盛和也罢,其实和九玩科技历史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更进一步,浙江盛和与浙江九翎之间的桥梁,由此被搭建。

至此,可以总结为,王悦从2016-2018年,按照合计46.70亿元的整体估值,收购了两个“传奇”系爆款,抛开资本运作手法的相同点,恺英网络以合计28.705亿元现金完成收购,扣除12.50亿元二级市场购买股票,将16.205亿元的现金,妥妥的落入了来自同一幢楼的几个绍兴嵊州人手里!

他们有的是90后,有的年龄不详,但他们都擅长打造唯一爆款,并凭借仅有的一款游戏逆转人生。

只是,擅长“精准式”预测爆款的王悦,最后没预测到自己几个月后会被“爆”失联,并沦为“阶下囚”,实在令人惋惜!

image

5.恺英之殇:劣迹、纠纷、高管集体式“沦陷”

事实上,对于经历过游戏浪潮的王悦而言,比谁都清楚风口的重要性。

从直播、网红、VR/AR疯行的2016年,互联网金融、消费金融甚嚣尘上的2017年,区块链疯狂的2018年,在曾风靡市场的贾式“颠覆、生态”等词藻中,王悦学的比谁都快:市场有的,恺英网络一个都不能少。

2016年5月推出直播平台“板栗娱乐”;2016年年报“平台+内容+VR/AR”三大战略,

2017年撤资超1亿元投资相关标的,包罗大数据及信贷风控、金融资产管理及互联网品牌策划等领域,同时设立恺英小贷;2017年年报“游戏+平台+互联网高科技(即科技金融、VR/AR、大数据智能处理中心等)”

2018年初果断投入百人技术,成立区块链事业部,并计划在下半年推出颠覆产品。2018年年报不提战略。

可又奈何,上述概念很快都消逝在某个角落,再也不曾被提及。而恺英网络自上市以来,仅风光了一年(2016年),在进入2017年后,公司却也是劣迹斑斑、诉讼仲裁不断,进入2019年后更是高管集体式“沦陷”。

具体来看:

2017年,恺英网络因内部经营管理不规范,被福建证监局责令改正措施;负责审计的天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也被出具警示函;

从2016年9月始至今,因知识产权、纠纷等问题,公司被国际、国内公司提起诉讼仲裁超20起,其中,仅娱美德提起的诉讼案件就涉及超32亿元金额。

而从2018年7月至2019年3月,王悦先后辞掉总经理、董事长职位,随后便被传失联,2019年6月12日晚,正式被公告因涉嫌操纵证券市场罪被上海市公安局刑事拘留,和他当年一起拼搏的“80后”小伙伴们身居要职,却先后以各种严厉的罪名集体式“沦陷”,成为A股一道独特风景:

4月23日,冯显超(1982年,副总、董事)因涉嫌个人经济犯罪正在接受公安机关调查;

6月19日,当年作为核心技术人员并未直接持股的陈永聪(1983年,总经理、财务总监)和林彬(1986年,监事会主席)因涉嫌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罪,被上海市公安局正式逮捕。

其中,王悦(1983年)(含一致行动人,合计占比26.74%)和冯显超(占比12.10%)两人所持上市公司股份被全部轮候司法冻结。

从玩游戏,到玩资本的游戏,到“阶下囚”,王悦只用了4年来演绎!

至于恺英网络在2018年度瀑布式直线下滑的经营数据,如果硬是要用2018年度监管部门对游戏版权等政策变化、行业约束来解释,自然极具合理性,只是看完本文后,到底是人为还是天意,自有答案!

image

当然,这还不是最残酷的,对于如今市值73亿元走着织布机行情的恺英网络,头顶29.51亿元商誉,在天时、地利、人不和等要素下,不知那7.47万户股东到底还在图啥?

6.最大的赢家:海通开元

有人忧愁,有人欢喜。

我们仅能从经营层面和资本运作层面分析王悦的操纵,确切地讲,台前,王悦的股份因锁定而只能股份质押并未套现,甚至在2016年下半年市值一路走低时两次合计增持2,633万元,但幕后,王悦从中赚取了多少钱,我们并不知晓。

但我们能确认的是,海通开元在恺英网络借壳前于2014年9月按照10亿元估值投资的1.5亿元,换来上市后9.69%股份,该部分市值最高时曾超过40亿元,解禁后半年时间(2017年3月-8月),海通开元套现10.48亿元,而这还只是披露出来的数据,未披露的5%相信套现不少。

海桐开源兴息1.1亿元成本,换来了上市后7.11%股份,迎来解禁后也快速(2019年1月-5月)套现8,458.60万元,至今依然持股6.01%。

当然,未减持的部分,不是他们不想,而是锁定期不能。这笔合计2.6亿元的投入,无论恺英网络和王悦如何跌宕,他们才是市场最大的赢家!

结尾

至此,恺英网络的整个运作逻辑已然分析完毕,王悦和3款游戏的传奇“兴衰史”中的“操纵计”,大家是否了然于心?

收藏
159.7W
我要评论
图片
欢迎您发表有价值的评论,发布广告和不和谐的评论都将会被删除,您的账号将禁止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3)
any366年前
😥
(1)
回复0条回复
AA(太极)AA6年前
然而投资者的损失还是打水漂
(1)
回复1条回复
杨熙(熙0728)回复AA(太极)AA6年前
(0)
回复
资本市场,总的有人贡献,别人一口气赚你十亿,要多少韭菜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