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两豪宅遭维权背后:限价时代乱象丛生
原创
2018-09-21 15:34 星期五
财联社记者 李洁
在限价时代,房企的利润直线降低,已被迫改变传统的“利润逻辑”,转而用各种方法从业主身上收钱。

【财联社】(记者 李洁)日前,北京豪宅项目华润昆仑域因业主维权事件发布了11条整改方案,并同意在法律框架下为客户提供退房通道。

据了解,在业主维权事件后,项目操盘方华润置地连续组织四场业主沟通会,华润置地北京大区董事长张大为、北京大区总经理蒋智生亲自出面沟通并确定了此次整改方案。

近期北京部分豪宅进入交房阶段后,引发了系列风波。其中,华润昆仑域与中国玺项目在交房期间陆续被业主指出质量问题以及补缴面积差价等问题,引发两项目业主大面积维权。

华润昆仑域部分业主认为项目与当初规划质量大相径庭,主要问题包括电梯间、楼梯间、项目大堂粗制滥造;房子内部墙壁粉刷不规整、门窗配件受损等。部分业主在华润北京总部组织维权活动,要求退房。

紧邻华润昆仑域的另一个豪宅项目中国玺在近日也被曝出,其通过违规增加套内面积,变相增加利润。原因是购买147平米户型的业主在收房前需要先交约27.5万元面积价差。

该项目业主向媒体表示,中国玺147平米户型因套内实测面积增加2.5平米,业主需要按套内近11万元/平米的价格补差价,总差价约27.5万元。本次涉及到的是其2号楼,房源接近200户,补完差价开发商可回款近5000万元。

一位北京本地开发商高层告诉记者,在限价背景下,房企境地比较难,由于地价较高,同时各种财务费用以及税费都无法减免,开发商要想盈利或者不亏损,只能降低成本。

经济学家宋清辉告诉财联社记者,在限价时代,房企的利润直线降低,已被迫改变传统的“利润逻辑”,转而用各种方法从业主身上收钱。

为控制新建商品房均价,在2016年“930”新政后,北京市住建委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预售审批价格,并有一条预售价格审批的“隐形红线”,房企申请单价8万元以上的项目预售证难度较大。

而位于北京丰台区的华润昆仑域、中国玺项目正好赶上限价政策升级。华润昆仑域拿地成本较高,曾计划在2016入市,并于当年10月上报给北京市住建委,报批销售均价为11万元/平米,但并未获批。随后在2017年3月,再次提报预售价格10万元/平米,同样未获批。直到2017年下半年,华润昆仑域才拿到备案价10万元/平米的预售证。

“开发商为扩大规模,加快周转,不会想着囤地,而是想尽快出售回笼资金,即使牺牲一些利润。”一位开发商高层表示。

由于售价低于预期,华润昆仑域、中国玺开盘时均一房难求,购房人争先抢购,未料在收房前却遭遇质量等问题。

“在新房限价的情况下,项目盈利空间往往会减少,部分开发商会降低建筑成本、降低标准,这样品质自然下降。”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

收藏
145.02W
我要评论
图片
欢迎您发表有价值的评论,发布广告和不和谐的评论都将会被删除,您的账号将禁止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