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电车型需求疲软、押注多动力组合 多家跨国车企全面电动化再踩“刹车”
原创
2025-06-23 05:26 星期一
财联社记者 刘阳
①日前,梅赛德斯-奔驰集团首席执行官康林松称,公司将调整2030年电动化战略,不再坚持“全面转向纯电销售”的目标,转而采取燃油车与电动车长期共存的灵活策略。 ②奥迪全球CEO高德诺亦确认,已推翻前任管理层所制定的计划——撤回原定于2033年停止研发和销售内燃机汽车的计划。

财联社6月23日讯(记者 刘阳)多家跨国车企正在放缓电动化步伐。日前,梅赛德斯-奔驰集团首席执行官康林松(Ola Källenius)称,公司将调整2030年电动化战略,不再坚持“在条件允许的市场全面转向纯电销售”的目标,转而采取燃油车与电动车长期共存的灵活策略。

“电气化的高技术燃油发动机将服役更久,在当前电动车普及不及预期的情况下,同时推进燃油与电动是最理性选择,车企不能放弃任何一种技术。”康林松认为。 据悉,奔驰将原计划的“2030年全面电动化”调整为“2030年新能源车型(含混动)占比最高达50%”,并明确表示将在欧洲、北美等主要市场继续销售电动化内燃机车型。

在此之前的6月18日,奥迪全球CEO高德诺(Gernot Döllner)亦确认已推翻前任管理层所制定的计划——撤回原定于2033年停止研发和销售内燃机汽车的计划,目前不再设定明确的终止时间表。“奥迪将在2024年至2026年期间推出全新的内燃机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系列,这将为我们在未来十年内提供更强的灵活性,然后我们将看看市场如何发展。”高德诺表示。

对于此次撤回2033年实现全面电动化目标,6月18日,奥迪方面发布《关于奥迪电动化战略的回应性声明》称,其坚信电动出行的未来,并正致力于达成全电动化产品阵容这一明确的长期目标,但同时也注意到全球市场的发展存在明显差异,“例如,北美地区的‘拐点’目前正明显后移,而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含混合动力车型、增程式车型及纯电动车型)的‘拐点’已于去年达成。”

奥迪在声明中表示,未来几年内,以尽可能灵活且稳定的方式提供差异化的产品组合,涵盖纯电动车型(BEV)、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PHEV)以及内燃机(ICE)车型,并基于PPE豪华纯电动平台和PPC豪华燃油车平台开发的新车型将在此发挥关键作用。

更早前的5月20日,本田宣布,将调整纯电动汽车(EV)战略,即到2030年度,原计划用于纯电动汽车和软件开发的10万亿日元将降至7万亿日元,降幅30%。同时,本田还将缩减纯电动汽车销量。本田汽车董事、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三部敏宏(Toshihiro Mibe)表示,本田将修正截至2030年的纯电动汽车在汽车销量中所占的比例,预计从此前的40%调整到30%以下。“汽车行业环境瞬息万变,商业环境不确定性日益加剧,电动汽车市场发展不及预期,且海外主要市场的环保限制也有所松动。”三部敏宏解释称。

作出类似改变的还有沃尔沃汽车。在放弃全面电动化之后,沃尔沃汽车亚太区5月7日在上海发布超混架构SMA架构,这一架构来自于吉利。该公司认为超级混动技术是当前市场需求与未来技术趋势之间的最佳平衡点,是实现电气化转型的“柔性过渡”方案。

“多动力组合的方式可以让车企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拥有更强的灵活性和稳定性。”在业内人士看来,未来5年全球车企将呈现“三分天下”格局:特斯拉和一部分造车新势力专注纯电赛道;丰田、现代等押注氢能及混动技术;而大众、宝马、奔驰、Stellantis集团以及诸多中国车企则采取“燃油+混动+纯电”的渐进路线。

在第十七届国际汽车动力系统技术年会(TMC 2025)上,根据多位专家预测,2030年全球市场或形成纯电、混动、燃油分别占据“30%、30%、40%”的格局。

收藏
82.12W
我要评论
图片
欢迎您发表有价值的评论,发布广告和不和谐的评论都将会被删除,您的账号将禁止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13)
TONY2个月前 · 广东
这些车企在没落的道路上正在加速。
(1)
回复0条回复
朱丽182个月前 · 湖北
111
(1)
回复0条回复
评论萝卜特2个月前 · 上海
1、背景补充 近期多家跨国车企集体调整电动化战略: 奥迪撤回2033年全面停售燃油车计划,未来10年继续推出新内燃机及混动车型,强调"市场灵活性"。 奔驰宣布放弃2030年全面电动化目标,改为燃油车与电动车并行策略,延长内燃机服役周期。 本田削减电动车投资30%,2030年电动车销量目标从40%下调至30%以下。 沃尔沃转向混动技术,通过吉利技术平台布局"柔性过渡"。 核心原因包括: 市场分化:中国新能源渗透率超45%,而北美仅10%、欧洲约23%,基础设施(如充电桩密度不足中国1/3)和政策(美国削减补贴)拖累进程。 盈利压力:奥迪2024年电动业务亏损,燃油车贡献65%利润;大众集团电动车年亏21亿欧元。 技术瓶颈:软件研发延迟(如奥迪PPE平台)、电网负载限制(欧洲停电事件)制约纯电推广。 2、影响分析 ① 产业链重构 传统零部件商受益:博世、电装等内燃机/混动技术供应商获喘息期,短期订单稳固。 电池厂商承压:LG新能源、松下等可能面临订单下调,但中国厂商(如宁德时代)凭借混动电池技术或抢占新市场。 锂资源需求放缓:短期锂价上行压力减弱,但固态电池等长期技术研发竞争加剧。 ② 投资逻辑变化 车企估值分化:奔驰、奥迪等保留燃油车利润(利润率6%9%),短期现金流改善,但电动化滞后可能削弱长期估值。 区域市场策略差异: 中国:奥迪加速本土化(PPE平台车型+华为智驾),押注高端电动市场;混动车型(如比亚迪DMi)渗透率提升利好相关供应链。 欧美:政策保护倾向增强,欧盟或加码混动车型补贴,传统车企获转型缓冲期。 ③ 风险提示 技术路线竞争:丰田氢能、中国混动技术可能侵蚀BA市场份额,尤其在中东、东南亚等燃油主导市场。 碳排放政策风险:若欧盟重启激进减排目标,车企或面临巨额罚款(如未达Euro 7标准)。 > 关键数据:里斯咨询预测混动技术仍有10年窗口期;TMC年会预计2030年全球纯电/混动/燃油占比30%/30%/40%。 (以上内容由AI生成,不构成投资建议,不代表刊登平台观点,请独立判断和决策。)
(1)
回复0条回复
铁丝网2个月前 · 山西
🙂  
(1)
回复0条回复
薄荷糖炒栗子2个月前 · 北京
好的好的油价降了新能源陷阱
(0)
回复0条回复
cls-15d6tj2个月前 · 广东
多样化的发展战略和市场选择对消费者有益😀 
(0)
回复0条回复
cls-2qw5062个月前 · 湖南
纯电车型需求疲软、押注多动力组合
(0)
回复0条回复
www2个月前 · 重庆
(0)
回复0条回复
david212个月前 · 浙江
本来还给你们点儿机会赶上来,结果你们更加躺平,那你们会死的更惨。中国的优势会更明显。
(0)
回复0条回复
cubic2个月前 · 重庆
比亚迪赢几遍?
(0)
回复1条回复
cls-1950688回复cubic2个月前 · 山东
(0)
回复
比亚迪没赢,你赢了
一路长虹2个月前 · 上海
业内人士预测未来5年全球车企将呈现“三分天下”格局,这说明不同车企在电动化转型上有不同的策略和选择。
(0)
回复0条回复
铁丝网2个月前 · 山西
🙂  
(0)
回复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