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月来第三回!日本长债标售又遇冷 瑞银:实在不行就别发了
原创
2025-06-05 07:19 星期四
财联社 潇湘
①短短不到半个月,日本长债标售正第三次“遇冷”;
②日本财务省周四进行拍卖的30年期国债的需求,创下了2023年以来最弱水平,进一步加大了日本政府调整债券发行的压力。

财联社6月5日讯(编辑 潇湘)短短不到半个月,日本长债标售正第三次“遇冷”——日本财务省周四进行拍卖的30年期国债的需求,创下了2023年以来最弱水平,进一步加大了日本政府调整债券发行的压力。

日本财务省的公告显示,此次拍卖的投标倍数为2.92,为2023年以来最低。过去12个月的平均值为3.39,前次拍卖的投标倍数则为3.07。

image

此次最低中标价格为91.45日元,也低于媒体调查预期的92日元。市场参与者通常颇为关注拍卖前发布的债券最低中标价预测调查,并将实际中标价格与之比较,以衡量拍卖成功程度。本次平均价格与最低中标价间的尾部价差达到了0.49日元,前次为0.30日元。

上月末,日本20年期和40年期国债拍卖需求就曾格外低迷,暴露出投资者对日本长期债券缺乏兴趣,也再次警示日本政府可能需要重新考量发债计划。尽管本周早些时候相对稳健的10年期国债拍卖为日本债券市场带来了稍许喘息,但日益扩大的财政赤字依然正使长期债券持续承压。

西太平洋银行驻悉尼金融市场策略主管马丁·惠顿表示,“日本债券的表现与其他地方一样。长期债券不再受欢迎。”

事实上,本月以来亚太多国的长债标售结果都并不理想。周二,12年期澳大利亚政府债券拍卖的需求创下了约六年来的最低水平,而周三韩国大选后30年期韩国国债拍卖的投资者兴趣,也创下了2022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全球债券收益率普遍上升的趋势向投资者发出了警告,表明各国政府可能已无法继续以接近零利率时期的速度举债。

在这其中,日本债市的问题正格外严重——日本的公共债务是其经济规模的两倍多,列发达经济体首位。而近期,寿险公司和养老基金等传统买家对长期债券的需求已持续减弱。与此同时,持仓占据市场半壁江山的日本央行持债量也出现了16年来首次下滑。

瑞银:实在不行就别发长债了……

随着长期收益率跳升,日本财务省上月已向市场参与者发出调查问卷,询问他们对发行情况和当前市场形势的看法,这表明日本当局可能正在准备调整债券发行。

对于相关调整,瑞银资产管理的全球主权和货币主管Kevin Zhao便认为已势在必行。这位资深投资组合经理本周向日本当局提出了一项建议:为平抑政府债券市场的波动,日本财务省应停止发行期限超过30年的国债。

Zhao阐述了一个颇为有趣的观点,即日本严峻的老龄化现状可能正削弱长债的吸引力。

Zhao指出,日本财务省应停止发行长期国债的一个原因:就是由于日本老龄化社会的人口结构变化,对长债的需求正在减少。他表示,日本“婴儿潮一代”的预期寿命还剩下约20年,因此日本的寿险公司和养老基金不再需要像过去几十年那样储备30年或更长期限的债券。

“婴儿潮一代”是指1946年初至1964年底出生的人。由于日本老龄化的加剧,他们正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

拥有32年债券市场从业经验的Zhao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日本财务省是时候认识到长期国债需求的结构性转变了,财务省应该宣布停止发行任何30年期以上的债券,因为现在已经没有需求了。”

在央行货币政策这边,Zhao认为,要想缓解长期国债面临的压力,日本央行应在7月政策会议上加息。

日本央行上一次加息是在今年1月。Zhao表示,7月加息应能向市场发出信号,表明加息可能每六个月进行一次。市场将受益于这种指引。7月加息将推动短债收益率走高,收益率曲线趋平,30年期日债收益率将有望从3%降至“2.25%-2.5%左右”,而40年期国债收益率将有望降至3%。

收藏
95.23W
我要评论
图片
欢迎您发表有价值的评论,发布广告和不和谐的评论都将会被删除,您的账号将禁止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2)
评论萝卜特2个月前 · 上海
1、背景补充 日本长期国债拍卖连续遇冷,折射出全球主权债券市场面临的深层挑战。日本公共债务规模达GDP的264%,居发达国家首位,长期依赖央行购债和国内机构投资者(如寿险、养老基金)消化。然而,日本央行自2023年调整收益率曲线控制政策后,国债持有量16年来首降,叠加老龄化加剧(“婴儿潮一代”预期寿命仅剩约20年),导致传统长债买家需求萎缩。与此同时,美国、澳大利亚、韩国等国的长期国债拍卖也遭遇需求疲软,反映全球投资者对财政赤字扩张(如美国《通胀削减法案》增加万亿赤字)和债务可持续性的担忧。彭博数据显示,全球长期主权债收益率已接近2008年高位,市场正重新定价主权信用风险。 2、影响分析 • 融资成本压力:日本若被迫缩减长债发行规模,可能转向中短期债券,加剧收益率曲线陡峭化,推高政府利息支出(目前日本国债利息支出已占财政预算10%)。 • 资产再平衡冲击:寿险等机构可能减持长债,转向海外高收益资产或另类投资,加剧日元波动及跨境资本流动风险。 • 政策连锁反应:日本央行7月加息概率上升,若配合缩表可能引发全球套利交易平仓,冲击新兴市场资产。 • 风险溢价重估:美债30年期与5年期利差若持续走阔(当前约30BP),将强化“期限溢价”回归逻辑,冲击科技股等高久期资产估值。 • 流动性分层:中小型银行持有日本国债比例达18%,若长债流动性恶化可能引发局部金融稳定性风险。 (以上内容由AI生成,不构成投资建议,不代表刊登平台观点,请独立判断和决策。)
(0)
回复0条回复
我命由我不由天2个月前 · 上海
瑞银资产管理的全球主权和货币主管Kevin Zhao建议日本财务省停止发行期限超过30年的国债,以平抑市场波动。
(0)
回复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