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市整体偏强!2023年9月份为违约事件分水岭 四季度信用风险明显收敛
原创
2023-12-18 10:25 星期一
财联社 李响
①截至2023年12月15日,共有新增违约债券108只,新增违约主体13家,违约总规模544亿元,相较往年同期违约数量和规模均大幅减少。
②房地产依旧为海外债违约频率最高的行业,远超其他行业。

财联社12月18日讯(编辑 李响)2023年仍是债市表现整体偏强的一年,不过债牛背后仍暗藏着违约风险。从今年月度环比数据来看,9月份违约数量达到峰值,包括碧桂园等头部民企连续“暴雷”,而债市表现也以9月份为界出现较为明显的分水岭。

纵观信用债全年表现,据机构统计,今年违约主体新增13家,新增违约债券108只,总规模544亿元,相较往年同期违约数量(224只)和规模(1345 亿元)均减少过半。对于明年的趋势,部分机构分析师持偏乐观态度,以城投债为代表的整体风险较地产债相对可控。

今年9月份为信用债违约事件风水岭

据中泰固收首席肖雨表示,债券违约是指债券发行主体不能按照事先达成的债券协议履行其义务的行为,根据国内外评级机构的违约界定,我国债券违约包括未按时兑付本金、利息、回售款等以及提前到期未兑付、企业破产重组等造成的实质性违约和包括技术性违约、展期、担保违约、交叉违约等一般不构成实质性违约的其他类型。

因而债券违约分为本息未兑付为代表的实质性违约和以展期为代表的非实质性违约。

自2014年首支境内债违约以来,伴随去杠杆的信用压缩以及近几年疫情叠加地产周期下行,信用债主体违约频率愈发高涨。据天风固收统计,截至2023年12月15日,境内信用债市场总共有1141只债券发生违约,涉及发行主体295家,违约本息总规模高达6713亿元。

不过步入今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宏观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加码,债券市场流动性得到部分改善。纵观2023年全年表现来说,无论是新增违约债券数量还是金额均大幅减少。据天风固收统计,截至2023年12月15日,共有新增违约债券108只,新增违约主体13家,违约总规模544亿元,相较往年同期违约数量(224只)和规模(1345 亿元)均减少过半。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9月份为今年违约高峰,包括碧桂园等头部民企连续“暴雷”,此后政策层层加码,以“三个不低于”、“房企白名单”、特殊再融资债券、特别国债为代表的文件出台,整体融资环境逐步宽松。至9月份后,新增违约主体仅有一家,为江苏中南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分类为民营房企。

图:2023年境内信用债市场新增违约情况月度分布(亿元,个)

image

数据来源:天风固收,财联社整理

新增违约主体积极处置,展期仍为主要特征

违约主体方面,据国盛固收统计,去年全年展期债券152只,合计1674亿元,同比前值682亿元明显增加,今年也延续此类特征。据天风固收统计,今年新增的13个违约主体均为民企,其中有12个选择展期。不过从历史数据来看,债券展期后兑付比例很低,随着时间推移,多数债券将持续展期或转化为实质性违约。

图:13家境内债新增违约主体及债项一览(截至2023年12月15日)

image

数据来源:天风固收,财联社整理

违约率方面,若以特定时间段内“新发生违约的主体数量/期初有效主体数量”计算边际违约率,天风固收分析师孟万林表示,2018-2020年违约高发周期内,边际违约率均为1%左右,而2023年边际违约率下降至0.18%,处于历史低位水平。

境外债市场方面,孟万林表示,截至2023年12月15日,境外信用债市场总共有216只债券发生违约,涉及发行主体103家,违约规模780亿美元。具体来看,共有29只债项违约,新增违约主体9家,涉及规模115亿美元,均为房地产相关公司,且部分主体海外债违约超过一次。可以看出,房地产依旧为海外债违约频率最高的行业,远超其他行业违约频率。

明年地产债风险或仍会缓慢释放

对于明年信用债的风险展望,天风固收表示,2024年发生城投债券直接信用风险事件冲击的可能性不高。与此同时,在信用环境趋于收敛的状态下,其余非标违约、票据逾期等信用事件冲击可能性似乎也不高,主要起预警作用。

地产债方面,天风固收表示,2023年地产债的信用风险相对集中,2024年若没有进一步政策支持,或不会有明显改观。从到期压力来看,明年3-4月和7月为房企偿债高峰,在外部融资渠道较难打开、销售弱回暖的情况下,房企面临较大的兑付压力。但在一系列政策及地方政府支持下,国企地产债安全性应该仍有一定保障。

收藏
103.48W
我要评论
图片
欢迎您发表有价值的评论,发布广告和不和谐的评论都将会被删除,您的账号将禁止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