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获悉,《流浪地球2》中多次出现的机械外骨骼产品由外骨骼机器人解决方案公司傲鲨智能赞助。
《安安访谈录》是界面财联社执行总裁徐安安出品的一档深度访谈类栏目。从投资角度对话1000位行业领军人物,覆盖传媒创新、VC/PE、信息服务、金融科技、交易体系、战略新兴等方向。
《财专访》是由《安安访谈录》出品的系列专访,财联社上市公司报道部聚焦行业热点,通过专访各类专家、领军人物,致力寻找投资价值标的,还原行业发展逻辑。
本期访谈人物:
傲鲨智能创始人、CEO、技术负责人徐振华
“外骨骼机器人落地普及是一个长周期的事情,要实现大规模落地仍存在阻碍,需要我们一点一点去克服。”
▍个人介绍
现任傲鲨智能创始人、CEO、技术负责人;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曾在发那科、上汽通用任职,连续参与创办璟和机器人、傅利叶智能两家机器人公司。
▍第一标签
外骨骼机器人技术领导者
▍公司简介
傲鲨智能是一家基于外骨骼技术平台的机器人科技公司,致力于泛工业领域外骨骼机器人产品研发、制造和配套解决方案,傲鲨智能的核心团队在机器人控制系统、运动控制算法、多传感器数据融合、人机交互,机器视觉等拥有丰富的设计研发经验,目前已与多家国际知名汽车品牌商、家电制造、大型航空地服公司、物流仓储等企业签订合作。当前公司已获得明势资本、险峰长青、九合创投、英诺天使等知名基金投资。
“基本把未来科技趋势说清楚了”,近日有知名分析师如此评价今年春节档大热的电影《流浪地球2》。截至发稿《流浪地球2》总票房已突破27亿元,影片中的机械外骨骼、量子计算机、太空电梯、数字人等硬核科技引发广泛关注,其中机械外骨骼无疑是离我们最近的一个科技趋势。
记者获悉,《流浪地球2》中多次出现的机械外骨骼产品由外骨骼机器人解决方案公司傲鲨智能赞助。日前傲鲨智能创始人、CEO、技术负责人徐振华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基于多年的积累,公司外骨骼产品已发展至第四代,目前技术层面已经非常成熟,不过站在行业视角,机械外骨骼要走向民用市场尚待时日。
01
——————————
外骨骼机器人已更新至第四代
此次傲鲨智能向《流浪地球2》赞助的产品包括上肢、腰部、下肢3个种类,出现较多的主要是上肢和腰部机械外骨骼。
“上肢和腰部是标准的产品,这也是为什么他们会用得比较顺手的一个原因。”徐振华告诉记者。
据徐振华介绍,目前上肢和腰部产品成熟度更高,具体体现在价格较便宜、重量相对较轻、使用也比较方便,主要应用于矿山、消防、银行、建筑、电力系统、航空搬运等场景。相比之下,下肢类外骨骼比较复杂,成本比较高,一般只在高校做二次的脑肌电开发,极个别情况也会在大型重载工厂有所应用。另外傲鲨智能官方微博称,公司全身外骨骼已在小批量生产。
早在2020年,曾有外卖小哥穿戴傲鲨智能的HEMS-GS下肢外骨骼机器人走红网络。据了解,机械外骨骼是由钢铁框架构成的可穿戴机器装置,可为人们提供额外的能量,供四肢运动。不论背负的物体有多重,机械外骨骼将力量传导至地面,人主要承担操作力。正如当时傲鲨智能官方介绍,外卖骑手背着100斤的东西就像背着一台笔记本电脑,可以很轻松地行走。
徐振华表示,“当时我们的下肢外骨骼机器人还处于二代机阶段,是用来测试的工程试验机。经过这2年的发展,我们的外骨骼产品已经发展到第四代,目前其实技术上来说是非常成熟的。我们不只是完善了外骨骼本身的功能,针对一些特殊行业的新需求标准,我们也做了相应的改善、调整。”
傲鲨智能成立于2018年4月,长期致力于将机械外骨骼从医用带到工业,最终推向更广阔的民用市场。据了解,公司致力于打造外骨骼机器人技术平台,将产品研发打散到芯片级,没有任何国外卡脖子核心部件。
“我们其实不太购买中间件的,从电机到编码器、减速器系统,很多都是从底层开始进行设计,这样的好处如果订购量足够大,成本可以降到比较低的水平,当然接下来就看我们如何在销售上面和客户能够做进一步的沟通和调整,让客户能够大规模使用。”徐振华称。
02
——————————
民用外骨骼5年内可实现规模化
前不久,工信部等十七部门印发“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针对养老服务,方案明确提出积极推动外骨骼机器人、养老护理机器人等在养老服务场景的应用验证以及研究制定机器人助老助残技术应用标准规范,推动机器人融入养老服务不同场景和关键领域,提升养老服务智慧化水平。
针对此,徐振华向记者表示,养老领域,外骨骼机器人主要针对老年人的行走辅助和康复训练。目前来说,基本上几个典型应用行业的发展都属于齐头并进的状态。
放眼全球,机械外骨骼已经在欧洲、日本、美国等地实现了落地应用。“很多国外的公司年销量基本上已经能够达到千台,甚至更高的级别水准,产品的接受度也越来越高。国内目前也正在不断地普及应用,越来越多人会认识到这种设备可以帮助减少工作强度、提升工作效率,总体来说其发展会越来越快。”
不过在徐振华看来,外骨骼机器人落地普及是一个长周期的事情。“近两年更多的应用还是集中在b端的工业和医疗,这些客户往往有更高的容错率、有更强的购买力,早期的外骨骼设备比较适合在这种场景进行推广和铺设,而逐步走向民用化可能还需要5年以上时间。”
徐振华表示,现阶段外骨骼机器人要实现大规模落地,仍存在阻碍,一是技术方面较为综合性的阻碍,“我们需要更轻巧坚固的材料去做外部本体,需要有更好的软件去提高电机效率,把电池的容量缩到更小。产品的稳定性、耐用度,包括软件适用于不同场景的调整,都比较复杂。”
二是基础科学方面,“电池的能量密度是不是能够提得更高,对外骨骼的续航、重量和成本都会有比较大的影响。驱动能源方面,现在业内主要用的是电机、液压、气动等方式,目前在实验室里还有一种通过人工生物肌肉的方式来做驱动。其能否普及也会极大的影响设计形态和穿戴方式。”
(记者:付静;编辑:曹婧晨)
对话1000位行业领军人物:安安访谈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