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集采的参与企业数量预计要在200家以上,过评企业达到10家以上的品种则有10多个。其中竞争最激烈的注射用奥美拉唑钠共涉及约30家过评企业。
《科创板日报》6月20日讯(记者 徐红),时隔半年多,新一轮的国家药品带量采购终于到来。
今日(6月 20日),上海阳光医药采购网发布《全国药品集中采购文件(GY-YD2022-1)》(下称《文件》)。至此,第七批国家药品带量采购正式拉开序幕。
此次集采相关药品的信息填报工作其实早在2月中旬就已经开始,按照以往惯例,正式集采文件的发布一般是在一个月以后。但是,受上海疫情影响,这一次集采的进度有所延迟,从医疗机构报量到正式文件发布,时间间隔长达4个多月。
自2018年底至今,国家医保局已累计开展了六批国家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其中第一批25个品种分两轮集采,先于“4+7”城市试点,后扩围至全国;第六批则是胰岛素专项集采,也是国家集采首次拓展到生物药领域。
根据《文件》,第七批药品集采共涉及61个品种,从数量看,仅次于第五批集采(62个品种)。
同时,据有关统计,此次集采的参与企业数量预计要在200家以上,过评企业达到10家以上的品种则有10多个,其中竞争最激烈的注射用奥美拉唑钠共涉及约30家过评企业,因此此次集采竞争激烈程度可见一斑。
另外,国家集采从第4批开始探索注射剂集采,相较化药,注射剂的国内市场容量相对也更大。而随着注射剂的陆续过评,被纳入集采的数量也逐渐增多。据《科创板日报》记者统计,在此次集采的61个品种中,注射剂达到了29个,占比接近一半。
在这一次集采中,市场规模超10亿的大品种数量同样也较多。据行业媒体统计,市场规模前10位的品种包括奥美拉唑、美罗培南、替加环素、硝苯地平、奥曲肽、伊立替康、美托洛尔、帕洛诺司琼、唑来膦酸、吗替麦考酚酯。
规则方面,如首年约定采购量、采购周期以及入围企业数量等的确定,此次集采与此前大体一致。不过,可以看到的是,与此前相比,这一次集采在规则的设置上会更加完善,核心是“堵漏洞”。
例如,在关键的“拟中选企业确定准则”上,此前入围企业报价符合三个条件之一的,便可获得拟中选资格。但这一次,拟中选规则有了进一步的细化,被分为两种场景。
图|第七批集采文件对拟中选企业的确定
图|第五批集采文件对拟中选企业的确定
对此,有业内人士向《科创板日报》记者分析表示,“对于竞争格局小的品种(即竞标厂家少,但中选企业数量多的品种)来说,新的拟中选规则可能会增加相关企业的中标难度,降低企业‘围标’可能性。”
同时,按照此次《文件》,履约期间,中选企业应确保持续拥有中选药品的国内有效注册批件,否则视为放弃中选资格。
“这项规定在此前也是没有的,即要求中标企业不得转让批文。也就是说,中选后不许更换厂家,而之前曾有这样的先例。”上述业内人士同时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据其称,此外,《文件》“11.4和11.5”两项,同属新增,“目的是堵住了关联企业的漏洞”。
依据《文件》,第七批国采将于7月12日集中竞标,并将根据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采取线下或线上直播的信息公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