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6月24日电,2025年6月17日,统联精密接受来自易方达基金等4家机构的调研,本次调研采取特定对象调研的形式,会上董事会秘书黄蓉芳,证券事务代表唐磊,证券事务专员吕一波作出了回应:
一、公司介绍公司专业从事高精度、高密度、形状复杂、外观精美的精密零部件的研发、设计、生产及销售。围绕新材料的应用,公司在能力范围内持续拓展多样化精密零部件制造能力,逐步打造精密零组件综合技术解决方案平台。目前,公司具有金属粉末注射成型(MIM)、高精密线切割成型、高精密车铣复合成型、高速连续冲压成型、高精密数控机械加工(CNC)、高精密激光加工等多样化精密零部件制造能力
此外,公司结合未来行业的发展趋势,在新型轻质材料及3D打印等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方面,积极进行技术储备与产能布局。公司的产品以定制化为主,可广泛应用于汽车、消费电子、医疗和其他工具等领域。目前,以收入来源来看,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新型消费电子领域,涉及折叠屏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智能触控电容笔、智能穿戴设备、航拍无人机、运动相机等,具体产品类型包括:
1、折叠屏手机:
支撑件、活动杆、定位块、轴盖等铰链相关的精密零部件;
2、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
电源支撑件、音量支撑件、摄像头支架、Lightening和TypeC电源接口件等精密零部件;
3、智能触控电容笔:
套筒、插头、穿线长管、装饰环等精密零部件;
4、智能穿戴设备:
TWS耳机:
耳机、充电盒外壳、翻盖转轴、电源支撑件等精密零部件;
铰链、镜框、支撑架、镜腿、导光柱等精密零部件
此外,还有智能手表表壳、智能戒指内外壳、头戴式耳机配件等精密零部件;
5、无人机:
转轴支架、云台配重块等精密零部件。
二、相关问题解答问题
公司非MIM工艺主要包括哪些?
未来有哪些业务、技术储备?
答:
公司除了MIM业务外,在自己能力范围内持续拓展非MIM业务,非MIM业务目前主要有CNC、线切割、激光加工、精密注塑、车铣复合加工、冲压成型等多样化精密零部件制造工艺。公司结合未来行业的发展趋势,在新型轻质材料及3D打印等新技术的应用方面,积极进行技术储备与业务布局。目前公司3D打印技术已有小批量量产经验。
问题
公司近年来非MIM业务收入占比超过MIM业务,主要是什么原因呢?
答:
近年来,公司围绕新材料的应用,持续拓展多样化精密零部件制造能力。目前,公司非MIM精密零部件业务主要涉及CNC、激光加工、线切割、车铣复合加工、精密注塑等。公司通过持续输出创新技术综合解决方案能力,成为了核心客户更多产品线、更多料号的主力研发供应商,市场份额不断提升,与其合作粘性稳步增强,获得了更多的非MIM业务机会,带动了公司非MIM业务收入显著增长。
问题
公司储备的新业务、新技术中,哪些未来可以快速转换成业绩?
答:
公司立足精密制造,在尊重客观规律及紧密贴合市场需求的基础上,顺应人工智能向终端加速渗透的趋势以及市场的变化,以新材料、新设备及新工艺的应用为切入点,加大对新型轻质材料应用、3D打印技术的研发投入,通过差异化技术路径在客户选择关键环节上获得竞争优势;同时,保持多样性思维,在高度重视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及其联动效应的前提下,继续稳步拓展多样化的精密制造能力,丰富客户结构,推动公司发展模式由单一业务引擎向多元驱动转变,与更多海内外优质的、追求技术创新客户建立稳定合作关系,打造覆盖更多应用领域的业务矩阵,为公司业务增长提供多元化驱动。
问题
面对美国关税变化,公司如何应对?
答:
近年来,我们的大部分终端客户已经通过全球化布局形成关税缓冲机制,且在过往,硬件制造商(包括零部件厂商)承担过关税成本的可能性较小。后续若出现极端情况,关税差异达到终端客户不能接受的程度,部分成本压力有可能会平均传导至供应链。
对于供应商来说,这个阶段就更加考验自身研发创新、方案解决以及降本增效的能力。自身能力强,问题本身就会变弱,比较优势就会得以显现。
未来,公司会继续坚持走技术攻关路线,通过持续输出综合技术解决方案驱动公司业务稳步增长,通过不断工艺创新提升和巩固盈利能力。并且,公司也会继续实施走出去战略,强化供应链的韧性与协同效应。
总而言之,在动态变化的外部环境中,公司将不断构建并强化自身反脆弱性能力,提升"技术韧性"和"市场弹性",使公司不仅能够抵御外部冲击,更能从波动和不确定性中获取发展动力。
问题
公司湖南长沙工厂及越南工厂目前是什么进度?
主要规划的是MIM产能吗?
答:
目前,公司湖南长沙工厂和越南工厂均已通过部分目标客户的审核,正在根据客户的需求,分批购置设备,逐步投产的进程之中。上述两个工厂不局限于某一业务,MIM业务和非MIM业务都会布局,两块业务产能布局节奏根据客户的需求来。
问题
随着公司长沙和越南工厂的投产,公司的折旧费用会不会越来越多,对毛利率影响大吗?
答:
在海外客户需求的驱动下,公司目前正逐步加快长沙工厂及越南工厂的投产节奏。由于公司一直坚持"需求先行、规划谨慎、落地有声"的产能扩充原则,对于新增产能,我们希望能迅速铺产,即时转化效益,综合实现生产成本及费用可控、盈利水平稳定的经营目标。
问题
如何看待公司2025年的盈利能力?
答:
2025年第一季度,受客户需求季节性波动影响,公司盈利能力短期内出现波动。后续,随着现有客户需求的恢复,以及新客户、新业务需求的放量,将带动公司相关投入经济效益的转化,公司的盈利能力会逐步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