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5月6日电,2025年4月30日,微电生理接受来自华泰证券等5家机构的调研,本次调研采取电话会议的形式,会上董事、总经理YIYONGSUN(孙毅勇),财务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朱郁作出了回应:
Q1:
问2025年一季度,公司海外业务在哪些区域表现较为亮眼?
有何突出产品?
2025年公司对海外业务发展有何展望?
A:
从区域占比来看,拉美和中东等区域在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占比相对较好,其中拉美区域收入增速最高;从品类上看,公司新产品如压力监测导管的使用比例逐渐提高,高密度标测导管在复杂手术中的增速较快。
海外产品注册方面,公司冷冻标测导管及冷冻消融设备已于一季度获欧盟CE认证,预计六月底冷冻球囊获批CE认证后,于今年下半年会在海外推广冷冻消融产品,此外还会在部分国家进一步推广压力导管,开拓新国家市场。
预计公司2025年国际市场业务仍会保持良好增长。
Q2:
对于国内电生理集采如何看?
福建电生理集采续标时间如何展望?
A:
目前四川省正在进行首轮集采。四川集采的申报周期在4月下旬至5月中,预计会在未来两周积极推进。福建省际联盟集采目前还没有官方消息,公司正积极保持沟通。
Q3:
问公司如何看待2025年净利率的发展趋势?
A:
从2025年一季度表现来看,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1,787.05万元,同比增长328.63%。未来,在销售费用方面,销售人员的增长和市场推广会带来相关费用的增长,但从销售费用率来看同比基本一致;研发费用从一季度表现来看同比下降,预计2025年研发投入绝对额同比会有个位数增长,但研发费用率会呈下降趋势;管理费用率预计也会小于去年同期;预计全年归母净利润将保持良好增长趋势。
Q4:
关于公司自研的PFA产品,预计何时获批?
参股公司商阳医疗的PFA产品商业化进程如何?
A:
公司自主研发的脉冲电场消融(PFA)产品具备压力监测功能,目前已经递交注册,预计在2025年底能够获批;参股公司商阳医疗的PFA导管和设备已于今年4月1日获批,目前在国家挂网的过程中,距离实际销售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Q5:
公司的ICE超声导管在临床中的主要获益有哪些方面?
外资厂商在房颤手术里使用该产品的比例如何?
产品价格对DRG付费会有什么影响?
A:
ICE超声导管的主要获益在于提供无辐射的连续影像能力。
ICE能实时连续观察,可看到整个心腔结构,还能看到各个腔室的实时运动情况,相比未打造影剂时DSA看到的模糊轮廓更具优势,不仅能看到器械位置,还能看到心腔结构,如二尖瓣、肺静脉位置及血栓情况,在消融过程中可监测气泡情况,还能判断穿孔形成,心肌在超声影像下亮度会有变化。
在穿间隔操作中,二维ICE可实时看到心房间隔部位、穿刺针位置及穿刺后的形态,保障穿间隔穿刺入路过程的安全性;三维ICE除具备二维的功能外,还可在消融器械未进入左心房时,在右心房对左心房进行成像,减少器械在左房停留时间。
在美国,ICE在房颤手术中的使用比例较高,属于标准术式,在穿间隔操作中基本都会使用,部分还会使用三维ICE;在左心耳手术中使用也越来越多,但整体比例不高。在欧洲,受医保控费影响,ICE使用比例相对低。中国预计介于两者之间,现在越来越多的手术将ICE纳入现有的DRG体系,未来随着ICE厂家产品增多,价格可能进一步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