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京杭运河山东济宁段,千帆竞发。在山东融汇物产集团的指挥大屏上,实时跳动着航道水位、船舶位置、货物状态等数据。“过去货主找船、船主找货全凭经验,如今‘港货郎’平台一键匹配,船舶空驶率降低12%,一年省下10%物流成本。”内河航运数字化变革,让济宁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智慧港航部负责人刘娜印象深刻。如今,数据要素正激活千年运河济宁段的新动能。
作为国家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全国开放数林指数第一的省份,山东近年来以系统性思维统筹推进数字强省建设,不断完善法规标准与政策体系,大力释放数据要素价值,协调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全面推进数字政府建设,深入推进数字社会构建,并超前布局数字基础设施。山东省将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作为工作主线,持续强化公共数据供给、数据资产管理、数据流通交易与创新应用。
在济宁龙拱港自动化码头,一场“静悄悄的革命”正在上演:无人集卡载着集装箱精准驶向货轮,北斗导航将定位误差压缩至2厘米;岸桥司机坐在百米外的控制室,通过5G回传的高清画面远程抓放货箱。这座全国首个内河全流程自动化港口,用“龙拱方案”攻克了海港技术“卡脖子”难题,铁水中转效率提升超50%。
支撑这场变革的,是济宁构建的北方最大内河数据枢纽。济宁能源下属融汇物产全力打造内河航运可信数据空间,汇聚了多式联运、物流、大宗商贸、航道及气象等33类共9.2TB的结构化数据及4.3PB的非结构化数据,现已成功串联600余家物流企业。这不仅是济宁的探索,也是山东省“强化数据流通利用设施”、探索可信数据空间建设,并推动“数据要素×”创新应用的生动体现。
在济宁腾讯融发产教融合基地,一场特殊的“考试”正在进行。大学生们紧盯屏幕,为自动驾驶视频逐帧标注车辆轨迹。“传统培养需半年上岗,我们通过‘双园融通’模式压缩至2周。”项目经理王梦娇展示智能预标注系统——京东言犀大模型完成80%基础工作,人工专注复杂校验,效率提升50%。目前基地联合20余所院校输送3000名“数据工匠”,支撑着自动驾驶、医疗AI等高精尖领域需求。
济宁的实践,正是山东以“数”为笔,扎实推进国家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建设,深入实施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据价值化、治理服务数字化,奋力书写数字强省答卷的生动缩影和前沿阵地。未来,山东将持续深化数据赋能,实施数据价值释放提速、数字经济发展提质等“六大行动”,打造更多标志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