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与中国软件共筑未来 | 从“软件文盲”到技术专家:一位中国软件人的成长与感恩
CSS中国软件
我与中国软件共筑未来
2025年是中国软件成立45周年。45年来,一代代中国软件人砥砺奋进、薪火相传,用智慧和汗水书写了企业发展的壮丽篇章。公司官微特推出“我与中国软件共筑未来”专栏,讲述职工与企业共同成长的故事。本期带来的是一名在中国软件工作25年的退休员工殷树勋的故事。
从中国软件的培训教室到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从对软件一窍不通到优化软件过程度量,一路走来,他的每一步都与中国软件的发展息息相关。
“软件文盲”的逆袭:从零开始的启蒙之路
1981年9月,殷树勋从清华大学自动化系调入中国软件。那时的他,虽然是一名大学教师,但对计算机软件却是个彻头彻尾的“门外汉”。公司安排他到培训部工作,面对全新的领域,他既兴奋又忐忑。
1982年初,一个难得的机会降临——中国软件与日本NEC合作举办软件学习班,公司特别推荐他参加。这个学习班就像一扇新世界的大门,他开始第一次系统地接触COBOL语言、操作系统、数据库等核心知识。为了跟上进度,他每天早晨6点起床,挤一个多小时的公交车赶到工人体育场上课,晚上回家后继续钻研编写程序。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以笔试和上机双第一的成绩结业,并因此获得赴日本NEC总部深造的机会。
在日本研修的4个月里,殷树勋如饥似渴地学习先进技术,回国后承担起了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讲授任务。面对挑战,他没有退缩,而是将所学转化为教学实践,赢得了学员的一致好评。
1984年,公司再次推荐他赴日本夏普公司研修一年,进一步夯实了技术根基,并在回国后被任命为培训部副主任。他利用所学,编写了《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教材,并牵头开设C语言课程,带领团队从零开始编写教材、举办培训班。回想起这段经历,殷树勋谈到:中国软件不仅给了我平台,更给了我成长的勇气和信心。
征战“国产操作系统”:科技报国的荣耀时刻
1990年,“八五”计划启动,国家下达了核心软件国产化的重大任务。中国软件牵头承接COSA国产系统软件平台项目,目标是从零开始研发中国自己的操作系统。得知这一消息后,他热血沸腾——参与国家重大项目,是毕生的梦想!
1992年,殷树勋正式加入了国产操作系统研发团队。当时,我们对UNIX系统的了解几乎是一片空白。为了攻克技术难关,他和团队奔赴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封闭一个月分析UNIX源代码。白天讨论架构,深夜整理笔记,最终带回了厚厚几本分析报告,为后续开发奠定了坚实基础。
随后,又马不停蹄地研究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的Mach3.0微内核系统,最终决定基于微内核架构设计国产操作系统COSIX2.0。他带领团队负责UNIX服务器的开发,从概要设计到编码实现,每一步都充满挑战。记得1995年春天,全体研发人员进驻北京西峰寺封闭开发一个月,日夜联调、排查BUG,终于让系统成功运行。
1996年,COSIX2.0荣获电子工业部科技进步特等奖,1998年又斩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一刻,所有的汗水都化作了自豪——不仅为国家解决了“卡脖子”难题,更培养了一支能打硬仗的团队,为后来的麒麟操作系统奠定了人才基础。
推动行业变革:CMMI五级的攀登之路
2000年后,全球软件行业掀起CMM/CMMI认证热潮。中国软件敏锐地抓住这一趋势,成立科技质量部,由殷树勋负责推进认证工作。
CMMI是衡量软件企业过程管理能力的国际标准,最高等级为五级。面对这一全新领域,他和团队从零开始学习,组织培训、制定流程、反复优化。2006年,经过6年攻坚,中国软件成功通过CMMI五级评估,跻身全国领先行列。
这一路走来,殷树勋最大的感悟是:CMMI不仅是一套标准,更是一种思维革命。它让我们从“小作坊式”开发转向规范化、可度量的现代软件工程管理。
回首在中国软件工作的25年,从一个“软件文盲”成长为高级工程师,从普通员工到参与国家重大项目,殷树勋谈到,这一切都离不开公司的培养与信任。值此中国软件成立45周年之际,祝愿中国软件在新时代的浪潮中,继续勇立潮头,为国家信息化建设再立新功! 也愿每一位中国软件人,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广阔天地!
宣讲人 | 杨春白雪
编 辑 | 张瑨琪
审 核 | 党群工作部
发 布 | 党群工作部
点赞!转发!在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