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吴晨报0610】【策略】【行业】电子【个股】精锻科技、奥海科技、锅圈、隆鑫通用
东吴研究所 东吴研究所
欢迎收听东吴晨报在线音频:
注:音频如有歧义以正式研究报告为准。
策略
并购重组跟踪(二十三)
本期(2025年6月3日-2025年6月8日):
政策端,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在2025天津五大道金融论坛发言时强调,要根据科技创新的特点,优化上市、并购重组、股权激励等制度安排,发挥区域性股权市场的作用。
以上市公司作为竞买方的并购事件中,共计3例为“失败”(竞买方分别为粤宏远A、康平科技、高凌信息),剔除失败事件后,共发生并购重组事件63例,重大并购重组16例;其中并购重组完成9例,重大并购重组完成1例(竞买方为湖北宜化)。
本周共计3家上市公司披露控制权变更。
市场表现看,重组指数跑输万得全A,超额-0.12%;中期维度看,重组指数与万得全A滚动20个交易日的收益差在正值区间震荡。
风险提示:国内经济复苏不及预期;海外降息节奏及特朗普政府对华政策不确定性风险;地缘政治事件“黑天鹅”;行业基本面不确定性风险。
行业
电子:
电子行业中期策略
——自主可控加码,AI硬件加速落地
投资要点
H1业绩改善显著,H2旺季加速复苏。25Q1电子行业A股上市公司营收合计为8595亿元,同比+18%;归母净利润为366亿元,同比+30%。 25Q1营收淡季环比24Q4旺季仍有增长,复苏态势明确。我们认为随着下半年旺季叠加库存去化结束,电子行业有望持续复苏。从细分板块来看, 25Q1功率、模拟半导体持续复苏,我们认为主因下游经过两年的库存,库存水平已到达较低水平。同时价格亦在底部企稳。而数字IC由于AI需求,营收利润增长强劲,同环比均有20%左右增速。下半年传统旺季来临,其余板块亦有望再添复苏动力。同时,工业、汽车领域或将迎来复苏。从库存端看, 25Q1,电子板块的存货合计为6787亿元,环比+9%,整体存货略有提升。从盈利端看,考虑到过去两年的下行周期电子板块产品价格已经有一定幅度的下跌,今年以模拟行业为代表的成熟制程厂商,有望实现盈利端的显著改善。
消费电子:2025年Q1,智能手机/PC和平板电脑出货超预期,出货分别同比+1.5%/4.9%/8.5%,主要由于关税波动导致提前拉货,同时换机周期对PC拉动较为明显,国内消费电子补贴政策效果明显。从2025年初以来全球主要终端厂商推出新品来看,AI已成为配置升级的核心关键词,各厂商加速构建AI系统和软件生态,利用AI打破硬件壁垒成核心方向。同时折叠PC/桌面机器人等终端形态创新密集。AR眼镜赛道,今年为AI+AR拐点年,关注光学显示增量环节。2025年,Meta、百度、小米、三星、Rokid、雷鸟、Amazon等多家厂商都将发布AI眼镜和AR眼镜。2025看AI眼镜放量元年和AR眼镜的产品力拐点年。下半年看好Micro-LED、光波导和SiC材料三大增量赛道。
IC设计:(1)模拟:需求/供给/库存/价格全面改善,25年迎行业拐点。需求端,模拟板块汽车需求持续增长,但今年预计仍有降价压力。工业领域去库结束,目前处于复苏初期。通信领域(如基站)经历22-24年去库,25年开始有补库需求。除汽车外,各领域、各料号产品线价格今年预计企稳。部分料号交期变长。思瑞浦、纳芯微等汽车工业占比高标的有望核心受益。(2)存储:周期逐起,关注模组+定制化存储机遇。Q2存储现货价格持续上涨,中国台湾存储厂指引乐观。南亚科估计在第3季前清完所有库存;华邦电指出,公司近期接获大量急单,第二季出货动能强劲。乐观看待存储Q2业绩。我们认为,25、26年端侧AI存储需求逐渐显现。兆易依托自身设计经验及外部先进产能工艺,完美适配需求。产业25H2-26年项目落地催化不断。(3) SoC:差异化场景催生差异化IP需求,关注NPU&ISP。年初至今,我们陆续看到各家国产SoC厂商补齐技术,推陈出新,如恒玄成功研发低功耗高性能ISP系统、富瀚微推出独立NPU、泰凌微补齐2.5D GPU设计。各家厂商技术储备升级,核心IP模块自研能力突破。与之对应,场景端,AI眼镜芯片进入密集发布期,AI玩具芯片与终端品牌合作深化。建议关注:瑞芯微、恒玄科技、炬芯科技、泰凌微等。(4)IP&定制服务:大厂自研芯片成为趋势,关注IP&定制服务供应商。字节、阿里CapEx预期更乐观,25年字节跳动的资本性开支预算升至1600亿元,阿里、腾讯紧随其后。我们预计国内云厂商CapEx上升空间依然广阔,有望带动算力芯片需求增长。另外,大厂自研加大发力,后续有望进入高增长期,芯原股份&翱捷科技AI ASIC定制双雄迎AI国产化大年。我们认为,GPGPU和ASIC两种技术路线在数据中心场景中都至关重要。建议关注:芯原股份、翱捷科技、寒武纪、海光信息等。
设备:(1)Fab厂资本开支增速放缓,建议关注国产测试线表现及国产HBM扩产。两存扩产接近顶峰,SMIC 25年资本开支持平,今年一线fab厂资本开支增速明显下滑。在资本开支绝对值预期内背景下,半导体设备的国产化率提升重要性提升,先进制程的国产测试线表现尤为重要。此外,国产HBM的扩产也落在预期外,值得期待。建议关注:芯源微、北方华创、微导纳米。(2)存储+逻辑测试机国产化元年,有望复刻23年前道设备行情。国内存储测试机龙头精智达和逻辑测试机龙头华峰测控均有望在今年实现验证突破,存储测试机和逻辑测试机的市场空间各60亿,目前国产化率均为0%。数字测试机国产突破元年,有望覆盖23年的前道设备行情。建议关注:精智达、华峰测控。
算力硬件:海外算力方面,春节以来Deepseek R1的算力通缩冲击、数据中心砍单、CoWoS订单预期下修等导致整体预期下滑明显。随着CSP Q1释放乐观资本开支展望,特朗普废除《AI扩散规则》,整体预期得到扭转,我们仍看好下半年GPU/ASIC放量驱动下的零部件出货增长趋势。国产算力方面,昇腾引领的技术创新持续在推进,910C/920/384超节点等产品的陆续推出正在突破海外厂商主导全球算力芯片市场的局面,看好昇腾服务器对国产算力相关零部件技术迭代、以及产品需求的推动。
投资建议:电子板块整体触底回升,同时自主可控逻辑持续加码,25年各种形态的AI硬件相继落地。继续看好周期复苏链、自主可控链、AI硬件链等方向。
AR眼镜:杰普特、歌尔股份、天岳先进、舜宇光学科技、蓝特光学、水晶光电、华灿光电、天键股份、佳禾智能、亿道信息;
设备:精智达、芯源微、北方华创、微导纳米、华峰测控;
SoC&通信芯片:恒玄科技、瑞芯微、晶晨股份、全志科技、乐鑫科技、星宸科技、炬芯科技、泰凌微、中科蓝讯、盛科通信、裕太微、龙迅股份;
存储:兆易创新、江波龙、德明利、佰维存储、普冉股份、香农芯创;
模拟:纳芯微、思瑞浦、圣邦股份、杰华特、帝奥微、雅创电子;
国产算力:寒武纪、海光信息、龙芯中科、芯原股份、翱捷科技、华丰科技、南亚新材、深南电路、兴森科技、欧陆通、光迅科技、英维克、申菱环境、高澜股份、伟测科技、利扬芯片;
海外算力:沪电股份、胜宏科技、生益科技、生益电子、景旺电子、广合科技、中际旭创、新易盛、天孚通信、德科立、太辰光、博创科技、沃尔核材、神宇股份、兆龙互连、鼎通科技、麦格米特;
消费电子:立讯精密、蓝思科技、鹏鼎控股、东山精密、领益智造、奥海科技、华勤技术、恒铭达、德赛电池、环旭电子、信维通信、中石科技、思泉新材。
风险提示:政策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技术迭代不及预期风险。
个股
精锻科技(300258)
精密齿轮行业龙头
布局减速器卡位机器人核心部件
投资要点
深耕精密齿轮三十余载,锥齿轮赛道隐形冠军:公司成立于1992年,于2011年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当前公司已形成以汽车差速器锥齿轮、差速器总成、变速器结合齿齿轮+铝合金轻量化锻件、机器人减速器双擎驱动的发展格局。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达20.25亿元,同比-3.7%;实现归母净利润1.60亿元,同比-32.8%。2025Q1营收为5.12亿元,同比+1.7%;实现归母净利润0.40亿元,同比-14.4%。
精锻齿轮领军企业,差速器总成步入收获期。精锻齿轮行业属于重资产、技术和资金密集型行业,高行业准入门槛使得行业格局进一步向头部集中。公司作为差速器行业的龙头,当前差速器锥齿轮的市占率位居全国第一。拓展差速器总成业务,ASP大幅提升。受益于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和四驱渗透率的逐步提升,市场空间广阔,我们预计2025/2030年差速器总成市场规模分别为71.51/83.81亿元。公司通过定增和可转债等方式扩充产能,近年来增量显著,获全球头部电动车客户定点,2024年差速器总成销量达270万件,营收为4.92亿元,同比+18.84%。后续随着泰国工厂的投产以及公司现有客户的需求爬坡,公司差速器总成业务营收有望持续保持高增速。
铝合金锻件加码电动化转型:公司以转向节、控制臂铝合金锻件、铝合金零部件锻造产品切入轻量化铝合金部件增量赛道,规划产能分别为70万件、80万件,4万吨,同时以重庆精工为主体规划4万吨铝合金零部件锻造产品,目前均处于在建状态,后续投产将为公司持续导入新能源客户,加快公司电动规划转型进程。
入局机器人减速器赛道,合资公司落地兑现预期:行星减速器是机器人关节的核心部件,与公司主业行星齿轮在工艺和设备上具有协同性。公司于2023H2开始推进研发工作,截至2024年11月已开发出相关样品。2025年3月公司与工业机器人知名品牌天津爱码信成立合资子公司太平洋关节,2025年6月3日以5000万元获得格蓝若智能机器人10%的股份,加快布局机器人关节、精密减速器、控制电驱动、丝杠等领域。公司卡位机器人核心部件,积极推进机器人智能关节模组业务的研发和市场开拓,有望成为人形机器人智能关节供应商。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实现营收23.06/26.52/31.19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2.41/2.90/3.59亿元,EPS分别为0.45/0.52/0.67元/股,当前市值对应2025-2027年PE为30/25/20倍。差速器齿轮隐形冠军,铝合金锻件和差速器总成加码电动化转型,布局机器人减速器打开第二增长曲线。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源渗透率不及预期;产能爬坡不及预期;新业务拓展不及预期。
奥海科技(002993)
端侧AI驱动充电龙头成长
新能源汽车/服务器业务贡献新增长极
投资要点
全球手机充电龙头,布局三大高成长领域持续成长:奥海科技2004年成立依赖持续高速发展,2019-2024年公司营收从23.16亿元增长至64.23亿元,五年CAGR为23%。同期归母净利润从2.22亿元增长至4.65亿元,五年CAGR为16%。从营收结构看,2024年充电器及适配器营收49亿,占比77%,新能源电控5.53亿占比8.6%,储能等业务营收9.4亿,占比14.6%。公司制定了“一三三”战略目标,布局智能物联网设备充电、新能源汽车、数字能源三大领域,短期目标是手机领域维持行业龙头地位,中长期目标是智能物联网设备充储电、新能源汽车、数字能源实现三个百亿。
手机充电器全球第一,产品和业务结构持续升级: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恢复增长,奥海科技作为全球手机充电器龙头,2023年全球市占率17%,有望受益行业复苏。端侧AI应用推升设备算力和续航能力的要求,手机电池容量和充电功率同步提升,充电器功率升级推动产品单价上行。2024年公司60W以上手机充电器营收占比已达到50%。可穿戴/智能家居等新兴消费终端涌现,PD协议等政策催化冲储电设备需求提升。同时公司加速打造“AOHI”“移速”等自主品牌,有望实现公司的产品和业务升级。
新能源电控/服务器电源贡献新增长:2024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超过1700w,三电系统作为新能源汽车核心成本占比50%,其中电控系统成本占比约5.5%,市场空间大。公司通过收购智新控制战略性切入新能源汽车电控领域,主要产品包括VCU/MCU/BMS等,主要客户包括东风集团、广汽集团、北汽福田、吉利汽车、一汽红旗等,2025年公司已经进入双电控装机量TOP 10。数字电源板块,公司服务器电源产品有望受益于AI服务器需求持续高增,当前公司构建了覆盖550-8000W功率段的服务器电源全场景方案,大功率模块成功导入头部AI服务器厂商,单机柜供电能力突破30KW。同时公司构建"光储充一体化"产品矩阵,进一步丰富公司产品线。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实现营业收入84.58/103.54/126.05亿元,归母净利润为6.32/7.94/9.90亿元,公司在消费电子领域优势明显,汽车/数据中心等新兴业务有望持续贡献成长动力,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终端需求不及预期、数据中心竞争加剧风险,客户开拓不及预期。
锅圈(02517.HK)
精耕餐食零售赛道
拓店重启再添万家
投资要点
领先的一站式在家吃饭餐食产品提供商。公司以零售门店为载体,从火锅食材入手,为C端消费者提供一站式餐食产品购买方案,至2024年末公司门店数量达到10150家。1)在家吃饭的餐食产品有接近4000亿元的市场规模,目前竞争格局还非常分散,公司以3%的份额居第一位。同行也是零售业态居多,公司与同行相比不仅门店数量最多,而且最为下沉,目前公司已经能够下沉到乡镇市场(约2000家门店)。公司加盟门店投资额低(14万元)、投资回报期中等,是具备吸引力的加盟业态。2)采购端基于规模优势与优质供应商合作,并且已经能够实现20%的自产(旗下有6家工厂,自产比例仍会提升)。3)产品端以火锅食材入手,后续也逐步扩充烧烤、中西餐等品类,目前火锅产品占比约80%、有逐步下降的趋势。4)品牌端通过与官媒、代言人合作打造知名度,另外从广宣到门店设计,都匹配公司亲民化、社区化的定位。
门店规模进一步巩固供应链壁垒,上游持续整合,下游深挖场景。1)万店验证商业模式,规模强化核心壁垒,公司于品类拓展、产品组合(如爆品套餐)和会员运营等维度持续精进,优化的同店将助力继续拓店。火锅食材兼具需求度好和标准化高两大特质,适合发展为垂类业态,2020-2022年在家就餐的需求激增,助力公司迅速把门店突破到万家(3年时间公司门店数量从4300家提升到9221家),进一步强化了公司的规模效应和领先优势。2)门店规模化提升对上游话语权,整合上游供应链水到渠成,公司通过自建和收购实现重点品类的产业链深度控制,通过单品单厂放大规模效应。3)销售门店场景价值可挖掘空间较多。公司是餐食行业少有掌握消费者数据的企业,目前公司在会员运营上已经有成熟的打法,仍在持续精耕;此外也在尝试门店业态的延展,比如嫁接即时零售等。
短期单店营收修复确定性强,中期拓店万家乐观。1)单店营收的修复已有成效,改善还有延续性。公司在新品、营销、会员运营上通过一系列组合动作带动单店营收2024H2转正,公司在毛肚套餐上积累了大单品运作经验, 2025年推新节奏进一步加快;并且尝试无人零售技术拉长营业时段。2)提出5年再开1万家门店的规划,乡镇店型是重头戏。公司目前有约2000家乡镇门店,2020年我国共有3万个乡镇,空间广阔。公司在乡镇市场同类竞争对手较少,乡镇市场合适的选址有限,较早占位者有一定先发优势。公司乡镇店型经过改善向好趋势明显,销售额有显著提升,门店净利率亦高于高线城市,对加盟商有较强吸引力。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的营收为72.8/83.4/94.4亿元,同比+13%/15%/13%;归母净利为3.3/4.0/4.9亿元,同比+43%/22%/23%;对应PE为24/20/16X。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食品安全问题、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居民消费力复苏不及预期、加盟门店管理风险。
隆鑫通用(603766)
无极品牌加速成长,聚焦主业再度出发
投资要点
摩托车行业领跑者,从代工到三大品牌自主车企。公司为深耕摩托车行业三十年的行业领先企业,早期以发动机为主业,2005年起为宝马代工摩托车发动机,2015年起为其代工摩托车整车,20年间合作不断深入,沉淀出优秀的制造和品控能力。2018年公司推出自主品牌无极,正式进军大排量摩托车市场,当前公司已形成“VOGE+LONCIN+ BICOSE”三大品牌矩阵。2019-2024年,公司营收从106亿元增长到168亿元,5年CAGR 9.6%,归母净利润从6.23亿元增长至11.2亿元,5年CAGR12.4%。
战略聚焦重塑增长动能,宗申入主强强联合。1)战略转型:早期公司业务分散多变,通过对外收购等方式拓展各类新兴业务,收购公司经营不佳+商誉减值造成业绩拖累;2021年公司进行重大战略转型,聚焦“摩托车+通机”主业,剥离亏损业务,24年商誉减值已计提完毕,有望轻装上阵。2)股权重组落地:24年12月股权重整顺利落地,公司实控人变更为左宗申,宗申集团旗下摩托车业务有望整合进公司体内,有望充分发挥协同效应,带动公司成为国内第一大摩托车企。
无极复盘:打造无极品牌,进军大排量玩乐车市场。公司于2018年推出无极品牌,前期爆发后2022年经历调整,2023年重回增长通道,期间公司多方面能力改善。1)产品:公司从工业品思维向消费品思维转变,爆品打造能力提升,2023-2024年新推出产品如CU525、DS525X、DS900X在细分市场领先,同时公司2023年起每年新推产品达5-7款,新品数量显著增加、产品矩阵持续完善,与海外竞品相比,公司产品性能相当的同时价格仅为进口车1/2,与国产竞品相比,公司品控+性价比具备优势;2)渠道:公司持续开拓国内外销售网点,截至2024年底,公司国内销售网点990个,海外销售网点1165个;3)营销:线上多平台发力共同营销,聘请代言人进行宣传,品牌形象逐渐年轻化。
成长展望:大排量摩托车空间广阔,无极品牌势能向上。1)行业空间广阔:内销方面,2024年内销大排量渗透率7%,对标日本可看2-3倍空间;出口方面,海外摩托车总销量 4000万辆以上,其中大排量销量约350万辆,为国内8-9倍,中国品牌全球份额提升空间充足。2)无极新品周期向上:公司产品矩阵相对完善,覆盖150-900CC排量段的各类车型,将充分受益于行业β,同时25年推出重磅新品DS800 Rally、CU625、SR150S等,我们看好无极品牌持续势能向上。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08.8/240.2/264.2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8.7/22.9/25.7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9/1.1/1.25元,对应PE分别为15.6/12.8/11.4倍。考虑公司无极品牌势能持续向上,营收利润处于快速增长期,且中长期空间较大,我们认为隆鑫通用应享受更高估值,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海外经济波动,摩托车市场价格战,贸易战加剧,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
最新金股组合
东吴证券研究所机构销售通讯录
法律声明
本公众号(微信号:scsresearch)为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吴证券”)研究所依法设立,独立运营的官方订阅号。本订阅号不是东吴证券研究所的研究成果发布平台,本公众号所截内容均来自于东吴证券研究所已经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如需了解详细的证券研究信息,请参见东吴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在任何情况下,本号所截内容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东吴证券或东吴研究所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所截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本订阅号所截内容版权仅归东吴证券研究所所有,东吴证券及东吴研究所对本订阅号保留一切法律权利。订阅人对本订阅号发布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影像等)未经书面许可,禁止复制、转载;经授权进行复制、转载的,需注明出处为“东吴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本订阅号所截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或修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