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海上到陆地 海油发展擦亮塑强“海龙”品牌
2024-03-12 10:09 星期二
海油发展

近日

海油发展公布HAILOONG LIFT

永磁电潜泵节能实验结果

与常规电潜泵相比

永磁电潜泵平均节电率达到24%

今年年初

海油发展HAILOONG INSPECTION

实验室通过资质认可

成为国内首个获得国家认可的

井下安全阀检测机构

海油发展坚持塑强“海龙”品牌

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向“绿”而行 科技引领动力澎湃

电潜泵是海上石油开采的核心设备,海上约95%的原油通过电潜泵开采到地面。高扬程、大排量的电潜泵才能满足海上油田高效生产,但进口设备价格高且供货周期长。为降低油田开发成本,提高电潜泵运行寿命,2002年,海油发展“海龙”攻坚团队开启电潜泵研发之路。

宽幅电潜泵可以解决油藏产液量幅度变化大的难题,但彼时国内还没有适用的宽幅电潜泵。科研团队通过调研国内各类电潜泵,进行大量实验,最终寻找到解决办法。他们基于原有性能相对较好的叶导轮进行宽幅性能探索,优选出最适用的产品,使宽幅电潜泵满足渤海油田98.35%的生产井需要。

不仅要高效还要节能降耗。电潜泵的耗能占整个平台耗能的近一半,“海龙”攻坚团队又将目光转向绿色生产,致力于更节能的永磁电潜泵研发。

为使永磁电潜泵和平台已有的变频柜兼容,科研人员开展数百次实验。陆地实验现场地面控制组长栾德爵在调试永磁电潜泵电压与频率参数时,习惯在袖口记录参数,工服常常被他写得密密麻麻。

“常规的电潜泵与变频柜之间的兼容参数是简单的线性参数,按照这一思路进行调试,永磁电潜泵始终发出咣当咣当的巨大声响。”受困于异响问题的栾德爵,因为辅导孩子功课找到了解决灵感。他尝试用非线性方案寻找参数设置规律,调试后异响终于消失。2021年4月17日,中国海油第一套永磁电潜泵在渤海油田启泵,与传统电潜泵相比,单井每年可节电42万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400吨。

随着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加速发展,海油发展以人工智能与产品融合为主线,加快智能工厂建设。2023年11月3日,国内首条潜油电机智能全自动生产线建成,永磁电潜泵实现了规模化应用。

鏖战“非常规” 增储上产后劲更足

随着中国海油非常规油气发展,2009年,一群来自海油发展的青年开始“登陆”。他们租民房、住窑洞、爬山坡,开启非常规能源探索之路。

压裂是提高非常规油气产量的关键环节。一开始,压裂技术和压裂液等产品一直依赖外方,成本居高不下。海油发展开始研发属于自己的“海龙”压裂品牌技术和产品。他们聚焦“地质+工程”一体化能力,形成“地质+工程”人才联合作战局面,合力打造地质油藏研究、钻完井设计及钻完井施工等全覆盖的一体化模式。

井场地处群山万壑。为保障压裂用水需要,压裂工程师要沿着崎岖不平的土路,从数十公里外的小河拉水。一次压裂作业长达数十小时,有数十个施工节点,上百道作业程序,全部要求零失误,科研人员和压裂工程师们接续作战。

为做好压裂液性能改进研究,压裂技术人员要在实验室和现场来回奔波。白天在实验室做好配方优化,晚上到现场试用。2020年,低温胍胶压裂液在临兴成功应用。紧接着,“海龙”攻坚团队根据神府区块储层特点,开展针对性改进,2021年,适用于神府区块的压裂液成功推广应用。

“海龙”品牌非常规压裂技术逐步完善,形成了深煤层“井工厂”压裂、多井组高效“拉链”压裂等工艺,助力发现临兴致密气千亿方气田和神府深煤层千亿方气田。

“海龙”品牌压裂工具也持续优化,压裂层数从2019年的99层扩大到2023年的790层,大幅提高非常规天然气产量,降低了非常规油气开发成本。

策划 / 工程技术公司

文字 / 贾佳 李晶晶 张娅

图片 / 许兰 齐晓涛 杨飞 陈露 郝丽翠 谭毓灵 韩磊

编辑 / 邢川航

责任编辑 / 李晶晶

监制 / 李世铭

分享

收藏

在看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