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股份 | 深度:寡头竞争差异化加速,千亿伊利剑指全球
2024-02-03 18:02 星期六
食品饮料光头阳线

本文来自华福证券研究所2024年2月2日发布的报告《伊利股份(600887.SH):寡头竞争差异化加速,千亿伊利剑指全球》。

分析师:

刘   畅 (S0210523050001)

张东雪 (S0210523060001)

核心观点

管理团队强大,渠道壁垒深厚

公司定位于全球健康食品提供者,中期战略目标坚定,利润导向明确。我们认为伊利能够成为乳制品行业龙头的关键在于管理团队优秀且稳定,稳定的管理团队使得公司的战略得以延续。在稳定的管理层和充足的人员激励背景下,公司顺利建立了高效并灵活的营销体系和渠道体系,伊利自2006年开始“织网计划”,不断投入资源以实现对渠道的精细化和扁平化管理,增强对渠道的掌控力,尤其是在下沉市场更加具备优势。

行业空间广阔,双龙头展现差异化竞争

对比国内外,我国人均乳制品消费量同世界平均水平尚有较大差距,尤其是下沉市场需求空间有待挖掘。细分品类增速来看,低温鲜奶和奶酪增速最快,而酸奶、婴配粉和乳饮料品类偏存量竞争。从格局来看,双寡头格局清晰,当前常温奶品类的CR2在70%左右,份额战趋于尾声。看向未来,伊利和蒙牛战略布局重点呈现差异化,伊利重点发力奶粉等高毛利率产品,蒙牛则在高速成长且格局未定的低温和奶酪抢先发力。

常温奶稳健,各事业部持续升级,发力数智化

公司常温奶基本盘稳健,叠加产品创新升级拉动业绩增长;同时公司各事业部持续结构升级,布局低温鲜奶及奶酪等蓝海赛道,此外仍横向拓展品类寻找新的增长点;近年公司数智化转型可圈可点,显著提升公司经营管理效率,有望成为公司进军全球第一乳企的助推剂。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5年可实现营收1274.89 /1358.82 /1467.53亿元,同比增长3.9%/6.6%/8.0%;不考虑煤炭资产收益下,公司归母净利润预计104.25 /116.38 /132.14亿元,同比增长10.5%/11.6%/13.5%。公司作为乳业龙头,竞争优势明确,未来成长可期,我们给予公司2024年21X PE,对应目标价为38.39元/股。首次覆盖,给予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行业促销竞争加剧;终端需求不及预期;食品安全事件;海外市场扩张不及预期的风险等

投资要件

关键变量

液体乳。考虑到疫后居民健康意识有所提升及短期消费能力尚待恢复,预计液体乳销量稳中有升,我们预计2023-2025年公司液体乳营收874.84/918.94/974.81亿元,同比增长3.0%/5.0%/6.1%。

奶粉及奶制品。公司奶粉业务受益产品创新以及全人群、全价格带的覆盖,近年来实现了营收增长,我们预计2023-2025年公司奶粉及奶制品营收272.79/297.72/331.19亿元,同比增3.9%/9.1%/11.2%。

冷饮产品系列。由于短期内伊利品牌在国内的绝对龙头地位难以撼动,叠加公司正扩宽东南亚市场,强大的品牌和供应链体系有望继续做大市场,持续放量,因此我们预计2023-2025年公司冷饮产品系列营收106.29/120.34/138.83亿元,同比增长11.1%/13.2%/15.4%。 

区别于市场的观点 

市场担心乳制品行业进入周期后半段,增量空间较为有限。我们认为乳制品行业依旧有增量空间,我国人均乳制品消费量同世界水平尚有较大差距,尤其是下沉市场需求空间有待挖掘,此外新兴细分品类如成人奶粉、低温鲜奶和奶酪仍处于蓝海增长阶段。

市场担心伊利作为乳业龙头,未来成长空间有限。我们认为公司未来成长动力仍足,收入端液态奶量价均有空间可进一步挖掘,奶粉改革成效显著,份额有望持续提升,其余品类业也均具备成长亮点,预计未来3年将实现中高个位数增长;利润端受益于产品升级和原奶成本下滑,毛利率不断提升,同时费用率方面受益于双寡头竞争放缓,优化费用投放,实现2025年净利润率9%-10%目标,对应未来净利润增速将实现双位数增长。

股价上涨的催化因素

乳制品行业需求回暖超预期;(2)公司产品销售超预期;(3)公司海外市场扩张超预期;(4)原奶价格上行,公司买赠促销减少,盈利能力提升从而催化股价;

估值和目标价 

基于上述假设,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可实现营收1274.89 /1358.82 /1467.53亿元,同比增长3.9%/6.6%/8.0%;不考虑煤炭资产收益下,公司归母净利润预计104.25 /116.38 /132.14亿元,同比增长10.5%/11.6%/13.5%,当前股价对应 23-25 年 PE 分别为 16x/15x/13x。考虑到公司作为乳业龙头,竞争优势明确,未来成长可期,我们给予公司2024年21X PE,对应目标价为38.39元/股。首次覆盖,给予公司“买入”评级。

目录

1、全球健康食品提供者,管理&渠道优势明确

公司定位于全球健康食品提供者,中期战略目标坚定,利润导向明确。经过30余年不断发展,公司形成了以液态奶为基本盘,奶粉、奶酪和冷饮等业务多元发展的产品矩阵,并且公司在“成为全球最值得信赖的健康食品提供者”愿景指导下,积极培育有机乳品、乳及植物基营养品、奶酪、天然矿泉水等业务发展。

公司作为乳制品行业龙头,液态类乳品、成人奶粉、冷饮业务市占份额实现细分市场第一,婴配粉市占份额2022年跃居细分市场第二,公司战略目标坚定,力争2025 年进入全球乳业第三,2030 年成为全球乳业第一。此外,公司利润导向明显,2025年净利润率目标为9%-10%(2022年公司净利润率为7.66%),在该利润指引下,公司加大力度布局高利润率产品如高端白奶、奶粉和冷饮,调整产品结构,同时对标雀巢、达能,积极布局高毛利率的专业营养领域,在费用端,双寡头竞争放缓,公司将优化费用率投放,从而实现净利润率目标。

核心管理团队稳定,激励充足。我们认为伊利能够成为乳制品行业龙头的关键在于管理团队优秀且稳定。从股权结构来看,公司股权较为分散,无实际控制人,公司高管团队(潘刚、赵成霞和刘春海)共持股7.39%,因此公司管理团队稳定且话语权强,其中公司董事长潘刚自2005年任职至今,其余核心高管也均在公司任职多年且经验丰富,稳定的管理团队使得公司的战略得以延续,从而围绕长期目标进行战略布局,对比之下蒙牛则历经3任管理团队,发展战略和组织架构也在不断调整。此外,伊利对于核心高管、核心人员激励充足。公司曾多次对董监高、核心业务人员和技术人员进行股权激励,深度绑定员工利益和公司利益。在稳定的管理层和充足的人员激励背景下,公司顺利建立了高效并灵活的营销体系和渠道体系,充分调动各环节相关方的积极性。

渠道壁垒坚固,下沉市场更具优势。伊利自2006年开始“织网计划”,不断投入资源以实现对渠道的精细化和扁平化管理,增强对渠道的掌控力。伊利也凭借稳固的市场地位维持较高的上下游占款,从而实现高杠杆率,高资产周转率以及杠杆率也是伊利常年维持高ROE的核心所在。从终端数据上看,公司在下沉市场优势明显,截至2020年年底,公司直控乡镇村网点数量已达110万家,对比蒙牛的2021年底乡镇村网点数仅为60万家。此外,公司在夯实线下传统渠道深度分销优势的同时,主动探索新的消费场景,积极创新开拓线上新零售渠道, 2022年线上电商平台及新零售业务实现双位数的增长。

2、行业空间广阔,双寡头逐步显示差异化竞争

渠道下沉与产品升级促进行业增长。根据Euromonitor数据,2022年中国大陆乳制品零售额为6599.7亿元,同比增长3.27%,近5年CAGR为4%,从赛道发展来看,乳制品行业已步入成熟期。但我们认为我国乳制品行业空间仍有增量空间:根据《中国奶业质量报告》数据,2022年我国人均奶类消费量约43公斤,与2010年相比提高了48.3%,但与美国、日本等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特别是在我国农村地区,农村居民人均乳制品费水平约为城镇的1/2,且偏低端的乳饮料等产品消费仍然占据较大比,未来受益于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增长以及对健康关注度提升,乳制品将在下沉市场实现较快增长。此外,疫情后消费者健康意识提升,消费结构升级,价格更高、富含更高营养成分的白奶品类景气度提升(根据Euromonitor数据,白奶零售额2021/2022年同比增速11%/9%,而17-20年增速保持在5%-7%左右),带动乳制品持续增长。

细分品类增速分化,低温鲜奶和奶酪快速增长。从细分品类增速来看,奶酪和低温鲜奶近5年CAGR实现双位数增长,是细分品类中增速靠前的品类,此外人口老龄化趋势下,银发经济催生非婴配奶粉品类较快增长,居民健康意识提升带动常温白奶品类实现稳健增长,而酸奶和婴配粉品类偏存量竞争,增速较低,乳饮料市场规模萎缩。

双寡头格局清晰,竞争走向差异化。伊利与蒙牛作为乳制品行业双雄,合计市占率从2013年的41.5%不断提升到2022年的56.6%,其中2022年伊利和蒙牛的市场份额分别为30.3%和26.3%。过去伊利和蒙牛在常温奶品类争夺激烈,采用价格战方式抢占份额。看向未来,伊利和蒙牛战略布局重点呈现差异化,伊利凭借深厚的渠道壁垒侧重常温奶和奶粉,奶粉业务重点发力,实现金领冠与澳优双轮驱动,蒙牛则在高速成长且格局未定的低温和奶酪抢先发力,低温鲜奶打造“高端鲜奶新标杆”的每日鲜语品牌,稳居高端鲜奶第一地位,奶酪业务收购妙可蓝多,自身品牌爱式晨曦也将与妙可蓝多整合。我们认为未来的乳制品行业竞争已从过去较为单一的价格竞争,转变为产品、渠道和品牌的综合性竞争。

3、常温奶稳健,各事业部持续升级

伊利产品矩阵完善,在各细分品类均占据龙头地位。根据尼尔森数据显示,2022年公司液态类乳品零售额市占份额为33.4%,稳居细分市场第一;婴幼儿配方奶粉零售额市占份额为12.4%,跃居细分市场第二;成人奶粉零售额市占份额为25.3%,位列细分市场第一;奶酪业务的终端市场零售额份额比2021年提升了3.5个百分点;冷饮业务市场份额保持市场第一,连续28年稳居全国冷饮行业龙头地位。

公司按照产品系列及服务划分,以事业部的形式,构建了液态奶、奶粉(现分拆成婴配和成人粉两个事业部)、冷饮、酸奶、奶酪六大产品业务群。在公司的战略统筹和专业管理下,事业部于各自业务领域内开展产、供、销运营活动。

常温奶:基本盘稳固,产品升级与新兴渠道促成长 。常温奶业务现有三大系列产品超200亿级规模(“伊利纯牛奶”“金典纯牛奶”“安慕希常温酸奶”)、其他品类包括基础白奶、优酸乳、儿童奶和风味奶,其中金典在常温有机液体乳细分品类的市占率为51.24%(截至2021年年底)。看向未来,常温奶业务作为公司的基本盘将实现稳健增长:1)常温白奶在疫后受益于消费者健康意识提升,景气度提升;2)产品升级,金典系列持续向高端化推进,2022年公司研发上市了金典超滤、金典有机娟姗、金典有机 A2 等系列新品,安慕希系列不断开发新口味和新包装,2022年相继推出了 AMX 果味奶昔、气泡酸奶等系列新品,满足消费者“美味+健康”需求;3)新兴渠道,受益于公司加快O2O、社群团购、生鲜平台等新兴渠道的拓展,同时影院、餐饮等特殊渠道的专业定制化服务能力提高,常温奶的渗透率将不断提升。

低温鲜奶:蓝海赛道,超巴奶打开销售半径。2019年底,公司开始布局超巴奶,在 2020 年底,伊利对旗下的鲜牛奶系列产品进行了全新升级,包括金典鲜牛奶和伊利鲜牛奶两款。目前,伊利低温业务战略卡位一二线市场,通过精选近奶源市场、布局高端产品。我们认为低温鲜奶品类业务收入将保持快速增长:1)行业前景广阔,低温奶通常含有更好的优质乳蛋白,营养价格更高,我国居民健康意识的崛起以及冷链的发展为低温奶的腾飞奠定坚实基础,Euromonitor数据显示中国大陆的低温奶近5年CAGR均呈双位数增长;2)超巴奶打破销售半径限制,传统巴氏奶在冷链系统中可保存约3-7天,因此受到运输半径限制,区域乳企具备一定优势。超巴奶口感与营养价值与巴氏奶相似,但能够延长保质期至15天以上,市场格局有望迎来改变;3)伊利具备奶源、渠道、营销等多方面的竞争优势,奶源方面,伊利掌握国内第一大牧业优然牧业、中地乳业以及新西兰乳企Westland Dairy;渠道端伊利壁垒深厚,兼具广度和深度,同时新兴零售渠道也占据先机,低温鲜奶可以借助现有渠道实现快速铺货;营销方面公司可充分利用爆款IP、合作、代言等多种方式实现线上线下联动,共同推高品牌的美誉度和知名度。

低温酸奶:强化功能性定位,后续高端化空间较大。过去我国国内酸奶产品品类单一,以低端为主,但目前区域乳企已经开始重视差异化、功能化打法,推动产品高端化升级从而实现更高利润率,例如卡士推出餐后专属的助消化酸奶,达能碧悠卡趣滋谷物组合酸奶定位于代餐酸奶,简爱40周酸奶定位于0添加并有效促进肠道通畅。伊利尽管低温酸奶份额较高,但以中低端为主,盈利能力依旧较差,价格战竞争激烈,我们认为伊利有望在低温酸奶领域通过创新产品种类,培育超大单品推动低温酸奶品类高端化升级,实现业绩的增长。当前伊利低温酸奶主要有三大品牌,“畅轻”主打餐后概念,通过添加益生菌双菌种和膳食纤维帮助肠道消化;“每益添”是活性乳酸菌饮品品牌,2021年进行产品升级,每小瓶含有500亿活性益生菌,2022年上市0蔗糖版每益添,为消费者提供控糖助消化新选择。“JoyDay”芯趣多是酸奶品类中极具差异化的品牌,口味独特,通过添加巧克力豆吸引消费者。

奶粉:携手澳优份额加速提升,有效提升盈利能力。伊利在奶粉业务积淀深厚,奶粉业务主要有三大品牌——婴配粉“金领冠”、儿童奶“QQ星”和成人奶粉“欣活”,2022年成功收购“澳优”, 奶粉品类通常具备较高利润,也是公司重点发力的品类之一,2019年至今公司奶粉业务份额提升加速,我们认为伊利奶粉业务未来也将保持快速增长:1)“澳优”整合赋能,提供增长动力,在奶源上澳优掌握优质且稀缺的羊奶资源,是羊奶第一品牌,能够有效补充伊利现有的产品矩阵,在渠道上澳优的优势渠道在于母婴连锁店,伊利的优势渠道是在单体母婴店,二者能够有效互补提升份额;2)“金领冠”内生增长,金领冠主打母乳喂养,针对中国母乳的配方已经改变了消费者对于国产奶粉的认知,同时伊利在产品上有望通过营养升级等方式不断推动产品高端化,在渠道上加大母婴渠道建设,提升渗透率;3)成人奶粉赛道景气,我国老龄化趋势明显,受益于银发经济,成人奶粉品类近5年复合增速为高个位数,未来成长可期。

奶酪:积极布局,份额提升。公司2018年正式进军奶酪业务,2019年收购新西兰第二大乳企威士兰(Westland),引进牧恩黄油,不断扩充产品线,现有儿童奶酪、佐餐奶酪和厚乳酪三大产品线,我们认为伊利奶酪业务一方面受益于行业增长,另一方面伊利的常温奶酪能够利用现有的渠道资源以及伊利强产品力背书从而实现快速铺货,此外伊利专门成立伊家好奶酪子公司,提高业务的灵活度,并通过引入核心员工持股平台的创新模式,使员工与公司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从而激发奶酪业务内生动力与活力。

冷饮:高端化趋势明显,行业加速整合。冷饮行业当前高端化趋势明显,冷饮正在从传统的解暑产品升级为体现精致生活方式的产品,伊利顺应高端化趋势,推出高端品牌须尽欢、甄稀以及绮炫系列,此外也在积极与故宫等进行跨界合作。2018年公司收购泰国企业Chomthana,Chomthana作为泰国本土最大的冰淇淋企业,拥有超过37年的行业经验,此次收购加快公司在东南亚冷饮市场的布局。截至2023年半年报,公司在海外市场的销售规模持续扩大,公司已经成功探索了并购及泰国当地运营的盈利模式,公司也在积极研究和布局除冷饮外的其它品类,包括酸奶、白奶等,进一步扩大海外市场规模。从供给端来说,疫情以及成本上涨加速了行业整合,伊利也抓住机遇抢占更多终端网点。因此,我们认为伊利的冷饮业务将在未来保持较好的增长趋势。

创新品类:不断试水新兴业务。对标国际巨头雀巢的发展路程,雀巢聚焦“健康食品”大赛道,通过内生和延长从较为单一的乳制品赛道走向饮料、营养保健、预制食品、巧克力等多元化发展之路,横向拓品类。伊利同样定位于“全球健康食品提供者”,在产品上布局乳品、乳及植物基营养品、天然矿泉水等高增长业务,例如在植物基领域推出“植选”,在包装水品类推出“伊刻活泉”,伊利在新兴业务上试水、进行拓品类的尝试有利于其不断挖掘增长点,实现持续成长。

4、多因素驱动公司利润率提升

从利润端来看,公司21-25年五年期规划给出净利润率目标提升至9%-10%。我们认为公司净利润率提升的驱动因素在于:

1)品类结构调整:公司过去毛利率的提升主要依靠品类内产品的高端化升级,例如高端有机奶金典、安慕希等,现阶段公司毛利率提升主要依靠产品结构的调整,公司重点发力如奶粉、奶酪、冷饮等高毛利品类。

2)布局专业营养方向:雀巢、达能毛利率水平已经进入较为稳定区间,在50%水平浮动,而伊利毛利率仍处于上行通道,2022年伊利毛利率为32.0%,较雀巢、达能仍有超过10%的差距,我们认为伊利与国际巨头之间毛利率之间差异其中一方面原因是国际巨头在专业营养方向等高毛利品类收入占比较高,拉动整体毛利率,而伊利当前产品结构还较为单一,伊利有望通过在专业营养方向布局,提高整体毛利率水平。

3)费用率稳中有降:从伊利和蒙牛竞争来看,二者在竞争格局发生变化或者有200亿级大单品出现时会增加费用投放从而抢夺市场,例如2013年200亿级大单品高端常温酸奶推出之后,蒙牛和伊利通过价格战方式抢夺市场,带动销售费用率明显提升。2019年以后,伊利和蒙牛在常温奶领域竞争接近尾声,例如根据Euromonitor数据,2022年伊利蒙牛合计市场份额超80%,持续价格战难以帮助企业实现份额上大幅提升。预计在利润导向下,伊利销售费用率稳中有降。

4)生鲜乳成本下降:新一轮产能扩张导致上游原奶供应过剩,2023年年初至今原奶价格同比下跌,原奶价格下降有望驱动毛利率改善。

5、发力数智化转型,迈进全球第一乳企

数智化赋能最强乳业。近年来,公司以实现“消费者价值领先”为前提,从核心业务场景赋能、数据和技术能力建设以及生态网络构建等方面,推动并促进营销、供应链等专业领域的创新变革,加快了业务数字化运营转型进程。渠道端,公司成立专业团队开发和管理相应的数字化渠道,并与互联网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整合各类数字化渠道流量,推动线上线下一体化营销,预计未来数字化渠道会给公司带来更大增量。营销端,公司持续推进消费者数字化运营模式转型升级,围绕“潜客入口-新客转化-老客留存”的会员服务链路,不断探索优化消费者运营模式,升级智慧终端,整合线下线上营销资源,全面提升消费者产品与服务体验满意度。

数智化显著提升公司经营管理效率。根据投资者日活动介绍,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是当前数智化程度最高的乳业智造标杆,其中液态奶全球智造标杆基地的灌装生产线,每小时生产40000包产品,效率较之前提升近2倍,是全球灌装速度最快、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最高的灌装生产线。通过全产业链的数智化转型,伊利端到端的产品创新周期缩短20%,间接采购效率提升40%,采购成本下降10%,整体采购成本对比行业市场保持了5%到7%左右的优势。

6、盈利预测与估值分析

关键假设:

我们将公司业务拆分成液体乳、奶粉及奶制品(包括澳优)、冷饮产品系列其他主营业务和其他业务这五个部分,对2023-2025年业绩做出以下假设:

液体乳。考虑到疫情期间消费疲软但伊利液体乳销量仍维持在6.7%的增幅,同时考虑到疫后居民健康意识有所提升、同时短期消费能力尚待恢复液体乳销量稳中有升,同时预计未来在需求端逐步恢复,我们预计2023-2025年公司液体乳营收874.84/918.94/974.81亿元,同比增长3.0%/5.0%/6.1%。受益产品结构优化升级,毛利率稳中有升。

奶粉及奶制品。公司奶粉业务受益产品创新以及全人群、全价格带的覆盖,近年来实现了营收高增长,我们预计2023-2025年公司奶粉及奶制品营收272.79/297.72/331.19亿元,同比增3.9%/9.1%/11.2%,毛利率将受益婴配业务的恢复有所增长。

冷饮产品系列。由于短期内伊利品牌在国内的绝对龙头地位难以撼动,叠加公司正扩宽东南亚市场,强大的品牌和供应链体系有望继续做大市场,持续放量,因此我们预计2023-2025年公司冷饮产品系列营收106.29/120.34/138.83亿元,同比增长11.1%/13.2%/15.4%。 

我们预计2023-2025年其他主营营收分别为4.35/4.78/5.26亿元,同比增长10%/10%/10%;其他业务营收分别为16.62/17.04/17.46亿元,同比增长-18%/2%/2%。

费用率方面,受澳优并表影响2022年公司费用率上升,但2023年公司降本增效成效显著,我们预计2023-2025年公司销售费用率分别为18.0%/17.8%/17.7%,管理费用率分别为4.0%/4.2%/4.4%。

相对估值:

2024年1月5日,公司全资子公司盛泰创投转让其持有的昌吉盛新95%的股权给鄂托克旗新亚公司,交易对价为26.47亿元。此次交易预计将为公司2024Q1净利润带来可观增量,但由于具体影响金额尚待公司披露,故本次报告尚不计入24年归母净利润。

基于上述假设,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可实现营收1274.89 /1358.82 /1467.53亿元,同比增长3.9%/6.6%/8.0%;不考虑煤炭资产收益下,公司归母净利润预计104.25 /116.38 /132.14亿元,同比增长10.5%/11.6%/13.5%,当前股价对应 23-25 年 PE 分别为 16x/15x/13x。考虑到公司作为乳业龙头,竞争优势明确,未来成长可期,我们给予公司2024年21X PE,对应目标价为38.39元/股。首次覆盖,给予公司“买入”评级。

7、风险提示

行业促销竞争加剧的风险:如果乳企竞争走向价格战,将会对企业成长带来不利影响。

终端需求不及预期的风险:自疫情放开、疫情影响散退后,乳制品终端需求一直呈现出弱复苏局面,未来乳制品消费情况将影响各个乳企营收端的恢复。

食品安全事件对行业带来不利影响的风险:三聚氰胺事件不仅导致大量婴幼儿深受其害,也对企业口碑带来深远影响,一旦再发生将会对企业成长甚至行业声誉带来不利影响。

海外市场扩张不及预期的风险:公司近年来拓展海外业务例如收购Chomthana扩张公司冷饮业务在东南亚的布局等,泰国冷饮市场若增长乏力会存在公司盈利不及预期的风险。

欢迎关注华福食饮团队!

\ | /

刘畅

所长助理、大消费首席分析师

证书编号:S0210523050001

张东雪

食饮家电联席首席分析师

证书编号:S0210523060001

覆盖领域:

食饮:白酒、啤酒、乳制品、休闲食品、软饮料、保健品

家电:白电、黑电、小家电

童杰

食饮家电高级分析师

证书编号:S0210523050002

覆盖领域:

食饮:餐饮全产业链

家电:照明设备和家电零部件

王瑾璐

食品饮料分析师

证书编号:S0210522090002

覆盖领域:烘焙茶饮产业链、小餐饮连锁、食品添加剂

林若尧

食品饮料研究员

覆盖领域:低度酒(啤酒、预调酒)、软饮料、部分白酒

周翔

食品饮料研究员

覆盖领域:调味品、速冻食品、肉制品

左行

食品饮料研究员

覆盖领域:乳制品、休闲食品、保健品

李妍冰

食品饮料研究员

覆盖领域:白酒

关注我们

法律声明及风险提示:

通过本公众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供华福证券客户中符合《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规定的机构类专业投资者参考。因公众号暂时无法设置访问限制,若您并非华福证券客户中的机构类专业投资者,请您取消关注,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公众号中的任何信息。对由此给您造成的不便表示诚挚歉意,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本公众号所载内容仅面向专业机构投资者,任何不符合前述条件的订阅者,敬请订阅前自行评估接收订阅内容的适当性。订阅本公众号不构成任何合同或承诺的基础,华福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或接收本公众号内容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本公司的客户。

本公众号不是华福证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所载内容均来自于华福证券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订阅者若使用所载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对完整报告的了解或缺乏相关的解读而对其中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提请订阅者参阅华福证券已发布的完整证券研究报告,仔细阅读其所附各项声明、信息披露事项及风险提示,关注相关的分析、预测能够成立的关键假设条件,关注投资评级和证券目标价格的预测时间周期,并准确理解投资评级的含义。

华福证券对本公众号所载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本公众号资料、意见等仅代表来源证券研究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研究观点可依据华福证券后续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在不发布通知的情形下作出更改。华福证券的销售人员、交易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士可能会依据不同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头或书面发表与本公众号资料意见不一致的市场评论或交易观点。

本公众号内容并非投资决策服务,在任何情形下都不构成对接收本公众号内容受众的任何投资建议。订阅者应当充分了解各类投资风险,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对依据或者使用本公众号所载资料所造成的任何后果,华福证券均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本公众号及其推送内容的版权归华福证券所有。未经华福证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翻版、复制、刊登和引用相关内容,否则由此造成的一切不良后果及法律责任由私自转载、翻版、复制、刊登和引用者承担。

要闻
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