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虚拟偶像“绊爱”消亡 资本扎堆的虚拟人商业化之路 还能走多远?
原创
2022-02-28 10:01 星期一
科创板日报社记者 陈美
“由于其(虚拟人)造价高昂,内容输出迟缓,难以树立IP效应,赛道内卷将是必然。”

《科创板日报》(记者 陈美)讯,作为元宇宙最火爆的细分赛道,“虚拟人”出尽了风头。

不管是互联网大厂,还是做房地产的万科,均推出了自己的“虚拟人”。然而,游戏业内久负盛名的Valve,近日其老板却说,这和10年前的MMO网游,没啥区别。

“大多数正在谈论元宇宙的人,都跑偏了。”Valve公司老板说道,这就像《最终幻想14》能进入拉诺西亚一样,10年前不就已经解决了这一问题吗?

据悉,Valve游戏公司的代表作有大名鼎鼎的半条命、反恐精英(CS)、DOTA2等。与此同时,初代虚拟主播绊爱也开始“消亡”……

虚拟人,元宇宙中的初级赛道

尽管与10年前的数字皮肤相比,如今的虚拟人更加3D,表情动作细节更加真实。但产业人士依然认为,这只有外表的虚拟人,不过是元宇宙中的初级赛道。

秀利(化名),一位从事虚拟现实7年之久的业内资深人士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说道,元宇宙应该是一种基础设施,不能存在一个中心化的运营公司,不能说这个公司没了,元宇宙就没了。

“所以,不管是任何赛道,最接近元宇宙的形态,应该是现在用的互联网。”

在她看来,网游只是“元宇宙”的一个分支。如果硬要从时期上去划分,那么第一时期,电脑将文字数字化;第二时期,手机把语音和部分视觉数字化。

“第三时期,则是元宇宙将空间数字化;第四时期应该是,脑机元宇宙时期,最终将人类感受数字化。”

然而,要实现第三、第四时期的基础设施,并非朝夕之间。

在秀利看来,虚拟人核心竞争力应该在于AI技术,且不是低阶的AI,而是高智能机器人AI。那样的数字人才可以称得上是“人”,但是AI本身就是一个庞大的产业。并且,这一产业并不需要数字人,数字人只是高阶AI技术手段下的产物,用于满足人类的精神需求。

纵观美国互联网科技界四大巨头,亚马逊与Facebook,都满足了消费者的精神需求。比如,亚马逊满足人类买买买的欲望;Facebook则抓住了社交上的情感需要。

虚拟人,作为元宇宙中的初级赛道,光有皮肤与3D表情可不行。“更深层次的情感塑造,与IP运营,才是赛道升级、破圈的根本。”

资本追逐虚拟人,红杉、字节都来了

在虚拟人赛道的变革下,VC/PE以及互联网大厂,也齐齐现身。

据不完全统计,近一年里,虚拟人赛道至少发生34笔融资,涉及27家公司。佼佼者万像文化,更是一年完成3笔融资。

2021年3月,万像文化完成数百万美元A轮融资,海纳亚洲创投基金独家投资;6个月之后,该公司又被保时捷战略投资;2021年11月,海纳亚洲创投基金加码,完成数千万美元的A+轮投资。

从最开始的数百万美元A轮融资,到数千万美元A+轮融,8个月时间,万像文化融资金额几乎翻了10倍。并且,投资方也是全球著名的美元基金。

再者,次世文化也被头部资本围堵。

2021年7月,创世伙伴资本CCV与顺为资本完成其500万美元的A轮融资;10月26日,网易资本入局,与前述老股东等一同参与数百万美元的A+轮;2022年2月,红杉中国介入,独家参与次世文化的A++轮融资。

对这笔投资,红杉中国合伙人郑庆生认为,“尽管元宇宙相关基础技术在不断发展,但是现阶段,已处于元宇宙商业模式爆发前夜。产品和场景的缺乏,成为一个明显痛点。”

除了VC/PE外,互联网大厂也在积极行动。

网易在该赛道表现活跃,2021年,参与相关融资事件多达5起:包括虚拟形象技术公司Genies、“元宇宙”社交平台Imvu、打造虚拟交互式演唱会的美国直播公司Maestro、“微软小冰”母公司—北京红棉小冰科技有限公司、和次世文化。

字节跳动通过关联公司,先后投资虚拟偶像女团A-SOUL和布局XR赛道的李未可。此外,小米集团、阿里巴巴、IDG资本、真格基金、鼎晖资本也纷纷下场。

商业代言,成虚拟人最快变现之路?

资本齐齐介入,一方面是看中头部公司的技术和运营实力;另一方面,对于互联网大厂来说,商业代言,推出自己的虚拟人,或许也是其投资的一大目的。

2022年,字节投资的虚拟偶像女团A-SOUL,就参加了北京奥运会集光之夜。《科创板日报》记者查询发现,这一商演的背后,浮现了乐华娱乐的身影。

值得注意的是,乐华娱乐创始人杜华,在今年也悄悄做起VC。多个工商变更显示,杜华持股的公司,投了几家消费品牌。但作为“娱乐教母”,在一周年纪念直播时,A-SOUL实现了3.5小时创收125.71万元的成绩。

并且,在2021年,A-SOUL还首次商业代言,与手游《第五人格》跨界合作。与此同时,多个品牌也向虚拟人发出邀请,让其代言。

一时间,从虚拟偶像到商业应用,虚拟人的发展之路迈过了元宇宙发展的新纪元。

但这样的发展之路能走多远?上述虚拟现实领域资深人士,秀利(化名)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没有内容生态赋能,自己造虚拟人造IP,其实是空中楼阁。

在她看来,静观数字人行业业绩,一年下来是什么样,已经很清楚了。“互联网大厂自己不做虚拟人,因为虚拟人根本不赚钱。”

在秀利说话的前几天,《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初代虚拟主播“绊爱”宣布进入“无限期休眠”。在休眠前,“绊爱”举行了线上演唱会,最终获得了36.26万元营收,以及B站高达1065万的人气值。

但从绊爱2016年出生,到“无限期休眠”,这位初代虚拟主播也只存活了5年多时间。

休眠的背后,让粉丝唏嘘不已。但秀利认为,数字人不是元宇宙的基础设施,只是衍生应用之一,属于KOL、MCN领域。“由于其造价高昂,内容输出迟缓,难以树立IP效应,赛道内卷将是必然。”

面对开始“消亡”的虚拟人,GGV纪源资本投资人罗超曾表示,许多虚拟人公司如果只负责生产制作,很难差异化,结果就是IP不够有亮点,流血烧钱。

“若缺少后续融资,很难维系与保持热度。优秀的团队必须关注数据和技术积累,打磨优质生产工具,构建壁垒,如此才能长期脱颖而出。”

收藏
66.83W
我要评论
图片
欢迎您发表有价值的评论,发布广告和不和谐的评论都将会被删除,您的账号将禁止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