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锂盐价格狂飙、长单协议定价调整”作为行业共性的前提下,锂盐行业业绩在今年一季度“超预期”或成共识。
财联社(厦门,记者 李子健)讯,受锂盐价格狂飙、长单协议定价调整、锂盐库存延后销售等原因,被投资者建议改名为“雅化锂爆”的雅化集团(002497.SZ),今年一季度业绩“大爆炸”。2月21日晚间,雅化集团披露公告显示,公司今年一季度预盈9亿元-12亿元,中位数赶超2021年全年。
在“锂盐价格狂飙、长单协议定价调整”作为行业共性的前提下,锂盐行业业绩在今年一季度“超预期”或成共识。对于“有矿”的锂盐公司而言,则有望迎来“戴维斯双击”。财联社记者则注意到,国内锂盐厂正竞相加急推进锂矿的开发。
一季度赚超全年
雅化集团披露一季度业绩预告显示,公司预盈9亿元-12亿元,同比增长1053.67%-1438.22%。同日披露的2021年业绩快报显示,公司2021年实现归母净利润9.25亿元。若据2021年Q4净利2.92亿元计算,2022年Q1净利预计环比增长208%-310%。
对于2022年一季度业绩赚超去年全年,雅化集团表示,报告期内,公司民爆业务继续稳中求进,业绩稳步增长;锂行业需求不断攀升,锂盐产品价格持续上涨,公司抓住机遇释放产能、增加销售,锂盐产品销量逐步提升,锂业务利润大幅度增长。
据上海钢联发布数据显示,2月21日,电池级碳酸锂涨9000元/吨,均价报45.4万元/吨;电池级氢氧化锂涨8500元/吨,均价报40.3万元/吨。春节过后,锂盐几乎“一日一个价”,但尽管如此仍“现货难寻”。
而在公告背后,长单协议定价调整亦在助力业绩。财联社记者从产业链人士处获悉,进入2021年四季度,国内头部氢氧化锂企业均改变与日韩长单定价方式,赣锋锂业(002460.SZ)的长单目前已有部分采用月度定价的模式。
雅化集团的报价时间和报价机制亦发生变化,与此同时,公司有多个长协订单在手,其中2020年12月雅化锂业与美国特斯拉公司签订电池级氢氧化锂供货合同,约定从2021年起至2025年,Tesla向雅安锂业采购价值总计6.3亿美元~8.8亿美元的电池级氢氧化锂产品。
除此以外,有业内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从雅化集团2021年Q4净利润环比基本持平可看出,公司有部分锂盐库存延后至一季度释放的情况。且前期雅化集团囤有足够的锂精矿,亦给锂盐利润留有弹性。在氢氧化锂长单协议定价调整进一步落实的情况下,相关锂盐厂业绩仍有空间。
另一方面,雅化集团目前锂盐综合产能为4.3万吨,其中氢氧化锂产能3.3万吨,碳酸锂产能0.6万吨;另外雅安锂业二期5万吨电池级氢氧化锂、1.1万吨氯化锂及其制品项目已启动建设,其中3万吨电池级氢氧化锂生产线将于今年底建成投产。
锂盐厂竞相推进锂矿开发
同日,西藏珠峰(600338.SH)公告,公司拟和蓝晓科技(300487.SZ)签订蓝晓吸附设备供货合同,合同总价6.5亿元;公司拟和启迪清源签订启迪BOT合同,合同总价16亿元。另外,公司在项目矿建设计、采购和施工(EPC)方面和中电建国际进行合作,并签订《阿根廷锂钾有限公司年产5万吨碳酸锂盐湖提锂建设项目矿建设计、采购和施工(EPC)框架协议书》。
按照公告,上述工程目标在2022年度前完成建设并投入试生产。西藏珠峰称,上述合同如正常履行,将有效促进公司间接控股阿根廷锂钾有限公司年产5万吨碳酸锂盐湖提锂建设项目的开发、建设,预计对公司2022年度经营业绩开始产生积极影响。
加紧推进锂资源建设的国内A股上市公司不仅西藏珠峰。记者获悉,西藏矿业(000762.SZ)计划在扎布耶盐湖一期原有太阳池继续尽量增加产能(品位50-70%锂精矿);万吨级碳酸锂项目计划2023年9月份投产;另外公司与久吾高科(300631.SZ)签订了100吨氢氧化锂中试合同,待中试成功后,后续考虑万吨级氢氧化锂项目建设。
雅化集团今年下半年亦有多个参股锂矿厂“提供弹药”。公司参股李家沟37.25%股份,后者折合氧化锂储量51万吨,项目目前正按进度进行建设,预计下半年投产。除此以外,雅化集团参股澳洲Core公司并签订7.5万吨锂精矿包销协议,Core目前已开始进行矿山建设,预计今年四季度将有锂精矿供应。
赣锋锂业亦在积极推进阿根廷Cauchari-Olaroz盐湖项目建设,计划实现年产4万吨碳酸锂产能,据悉,预期将在今年建设完毕,但或受疫情影响尚需进一步观察。另外,盐湖股份(000792.SZ)前期信息显示,公司与比亚迪(002594.SZ)合作的3万吨电池级碳酸锂装置正在进行中试、金圆股份(000546.SZ)子公司拟8亿元建设捌千错盐湖万吨级锂盐项目。而海外抢矿的情况,亦“战火正酣”。
实际上,推进锂矿建设,不仅是保证锂盐厂的供应链安全,而且在锂精矿价格日渐攀升中,有望迎来业绩的“戴维斯双击”。上海钢联新能源事业部锂分析师曲音飞对财联社记者表示,今年全球增量预计16.3万吨(LCE),供应增速约为24%,但是需求的增速近40%。2022年在面临更低的期初库存情况下,供应仍显不足,难以满足高速增长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