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大革命激起了人们对历史的兴趣,也推动了英雄事迹题材的绘画,这当中的佼佼者,就是拿破仑在法国执政时期,热烈拥戴拿破仑的官方艺术家雅克·路易·大卫(Jacques-Louis David)。
维多利亚时代的伟大作家狄更斯在他著名的小说《双城记》的开篇写下:“那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这句话一语道出改革时代的腥风血雨。当人们对社会不满时,也经常借此话描述自己所处的时代,而这句话也道出了人们对法国大革命的最初印象。
受到革命风潮的影响,文学家对社会有强烈的期许或批判,而艺术家们亦如此。也许没有哪位新古典主义时期的艺术家比雅克·路易·大卫(Jacques-Louis David)对改革时代有着更深刻的感受。
法国大革命激起了人们对历史的兴趣,也推动了英雄事迹题材的绘画,这当中的佼佼者就是拿破仑在法国执政时期热烈拥戴拿破仑的官方艺术家雅克·路易·大卫。
《自画像》雅克·路易·大卫 1794年 81x64cm 卢浮宫 法国
相信许多人在提到拿破仑时会想起他骑在白色骏马上、英姿勃发的画作。这张热烈歌颂拿破仑,彰显其非凡领袖魅力的画作就是出自于大卫之手。在拿破仑的指示下,大卫画了五个版本的《拿破仑越过阿尔卑斯山》(Napoleon Crossing the Alps),用以纪念其横越山脉,远征意大利取得的胜利。
《拿破仑越过阿尔卑斯山》(凡赛尔宫1版)雅克·路易·大卫 1802年 271x232cm 凡尔赛宫 法国
大卫在大革命时代,直到拿破仑失势之前,旗下学生无数,主导着整个法国艺坛的审美品位,将其从洛可可的轻浮甜腻,转变为古典的严谨。除了对艺术的追求,大卫还是名政治狂热者,他早年的艺术生涯与其后的政治之路可以说是险象环生。
大卫的艺术启蒙老师是洛可可时期宫廷艺术家布歇,布歇对这位有亲缘关系的后辈呵护有加,但与布歇不同,大卫似乎对甜美的洛可可风格没什么兴趣。大卫随后进入了皇家美术学院学习,接受肖像绘画的训练。不过在接连几年争夺学院大赛“罗马奖”失败之后,大卫信心受挫,甚至起了自杀的念头。直至1774年,他终于赢得了罗马奖并开设了自己的画室,规模愈做愈大,也开始尝到成功的滋味。
1784年,大卫绘制了《荷拉斯兄弟之誓》(Le Serment des Horaces),继而一举成名。这张作品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古典主义的画面均衡、建筑格局与构图严谨。作品描绘了一场战争之前,三位兄弟向父亲立下誓言决心为国效忠的画面。大卫选取主人公立誓的一瞬间,父亲高举着三柄剑,儿子们的手齐齐指向剑,在老父亲的身后则是悲伤的女人们,她们蜷曲着身体哭泣,与男性们坚毅硬朗的直线构图形成鲜明的对比。
《荷拉斯兄弟之誓》雅克·路易·大卫 1784年 330x425cm 卢浮宫 法国
画面明确地传达了大卫对于古代男性阳刚与肃穆的崇尚,肯定了个人为国家尽忠、牺牲的精神,由此得出大卫本人对于公民与国家有着强烈的期许。在法国大革命期间,大卫是当时政治上最有影响力的雅各宾党的一员,在政坛上极为活跃;在雅各宾党失势以后,他接连入狱;不过在1800年,大卫又获得了拿破仑的庇护。
跟随拿破仑的前一年,大卫绘制了若干作品,例如现在被视为经典的《马拉之死》(The Death of Marat)描绘了法国大革命领袖之一的马拉(Jean Paul Marat)被保皇党派在药浴中刺死的场景。这件作品布局巧妙,马拉与染血的浴池占据了画面的下半部,他右手握着羽毛笔垂地,左手还紧紧地抓着一封信,光源从右半边打入,集中在马拉上半部的脸庞、肩膀以及拿着信的左手上。身为马拉好友的大卫将这个场景描绘得有如殉道徒一样神圣、沉静,带有一丝悲剧色彩。
《马拉之死》雅克·路易·大卫 1794年 165x128cm 卢浮宫 法国
在雅各宾党专制时期,马拉残忍地杀害了许多政敌,但大卫仍将马拉刻画成新时代的英雄、革命的殉道者,仿佛一切的罪恶随着他的死去而逝去,而他的离去则是一个时代的悲剧。这件作品带给大卫前所未有的影响力,引起世人对雅各宾党的同情与共鸣。
拿破仑让大卫视其为革命分子的后继者,希望大卫竭力推崇他的领袖魅力。事实上,除了大卫的卖力宣传,当时的拿破仑凭借赫赫的战功迅速掳获许多法国民众的心。浩大的声势让拿破仑的野心开始扩大,甚至修改宪法自冕为王。
大卫奉拿破仑之命绘制的《拿破仑一世加冕大典》(The Consecration of the Emperor Napoleon and the Coronation of Empress Josephine),就是描述了1804年在教宗庇护七世的见证下,拿破仑将妻子约瑟芬加冕为后的场景。这张图场景盛大,出场人物众多,诸如教宗、红衣主教、手捧后冠的拿破仑、跪在台阶上的约瑟芬、拿破仑的亲朋好友,甚至画家与他的朋友们都出现在画面中。大卫为此制作了许多草图,展现其从古典作品中习得的严谨构图和对色彩的精准运用,加之原先就擅长的对光源的把握,整幅作品非常有感染力,让观者身临其境,仿佛目睹一场华丽的盛典。
《拿破仑一世加冕大典》雅克·路易·大卫 1805-1807年 1610x931cm 卢浮宫 法国
不过很快拿破仑失败了。1815年是拿破仑夺回政权却又马上遭遇“滑铁卢”的一年,也是大卫企图流亡罗马却被教宗禁止进入的一年;最终,拿破仑被流放至孤岛度过余生,而大卫也在布鲁塞尔定居,终老一生。
大卫终其一生有着强烈的政治与信仰追求,他的艺术拥有古典主义的冷静自恃,而在其最后的艺术生涯中,却也流露出浪漫主义的倾向。伴随着社会的躁动不安,法国的艺术在新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之间缠绵激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