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创新药行业代表,恒瑞医药备受业内外关注。眼下这家医药龙头正经历巨人转身,集采背景下,公司业绩承压,但其创新和国际化战略两个“引擎”始终没有停歇,深度调整后或将迎来厚积薄发。
近日,恒瑞医药公布截至2021年9月30日三季度经营业绩。今年前三季度,瑞医药实现营业收入201.99亿元,同比增长4.0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2.07亿元,同比下降1.21%。
不过,2021年第三季度,恒瑞医药营收、净利润环比双增:实现收入69.01亿元,环比增长8.37%;归母净利润为15.4亿元,环比增加31.51%,止住下滑趋势。
业绩披露次日,恒瑞医药股价开盘走低,股价一度跌超3%,随后稳步拉升。截至10月20日收盘,恒瑞医药报收51.58元,股价涨幅达3.97%,总市值3300亿元。
作为中国创新药行业代表,恒瑞医药备受业内外关注。眼下这家医药龙头正经历巨人转身,集采背景下,公司业绩承压,但其创新和国际化战略两个“引擎”始终没有停歇,深度调整后或将迎来厚积薄发。
一、巨人转身时刻 恒瑞医药业绩承压
当下,国内医药行业监管日趋严格,发展变化快速且复杂。随着“三医联动”持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药品带量采购、医保药品目录动态调整、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等政策的推进,国内医药企业普遍面临更大的考验,恒瑞医药当然也不例外。
在2021年半年报中,恒瑞医药提及,公司目前进入国家集中带量采购的仿制药共有28个品种,中选18个品种,中选价平均降幅72.6%,对公司业绩造成较大压力。据了解,随着集采政策的常态化深入,第五批集采全面执行后的影响要到四季度乃至明年才会真正显现,且恒瑞还有相当规模的存量仿制药将陆续进入集采,承压尚未结束。
政策因素之外,具体到恒瑞医药的业务,目前,仿制药仍占恒瑞医药销售收入的一半以上,而创新药方面,近期从各个渠道透露的信息显示,当前恒瑞创新发展也步入深度调整期:对内,为构筑起强大的竞争力护城河,创新驱动战略下研发投入水涨船高;对外,国际化是规避国内创新药行业内卷的有益策略,但也免不了持续巨大的投入。
PD-1纳入医保降价背景下,创新药业务也面临更多挑战。以其主要产品卡瑞利珠单抗为例,该产品自2021年3月1日起开始执行医保谈判价格,降幅达85%,加上产品进院难、各地医保执行时间不一等诸多问题,造成卡瑞利珠单抗今年上半年的销售收入环比负增长。
二、两大引擎转动不歇 合作引进步伐加快
今年以来,恒瑞医药进一步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和国际化发展战略,提升创新源动力。
创新方面,该公司的创新药首次IND批件创历史新高,2021Q1-Q3,恒瑞一共提交31个IND申请,已获得23个批件,2021年上半年,NDA获批数量已高达5项,已接近2020全年的获批数量;氟唑帕利、SHR1701、SHR3680片、吡咯替尼、瑞马唑仑等多个创新药获批临床或被纳入拟突破性治疗品种公示;生物类似药贝伐珠单抗注射液获批用于复发性胶质母细胞瘤(GBM)患者的治疗,这是继今年6月份获批转移性结直肠癌和晚期、转移性或复发性非小细胞肺癌后,在国内获批的第3个适应症。
与此同时,今年以来,恒瑞明显加快合作引进的步伐。8月25日,恒瑞与万春医药子公司大连万春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获得GEF-H1激活剂普那布林在大中华地区的联合开发权益以及独家商业化权益,包括但不限于化疗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CIN)和癌症;一周后,恒瑞与北京天广实生物举行战略合作签约,恒瑞获得第三代抗CD20抗体MIL62在大中华地区的排他性独家商业化权益,双方共同开展MIL62与恒瑞相关产品联用的临床研究;9月中旬,恒瑞与启愈生物达成战略合作协议,针对晚期胃癌临床治疗领域,开展恒瑞医药阿帕替尼联合启愈生物Q-1802(claudin18.2/PD-L1双抗)的临床试验。
恒瑞医药高级副总经理兼全球研发总裁张连山表示,“只要是双方共赢,和我们的产品形成良好的组合,形成我们自己的优势的合作我们都持开放态度。”
国际化方面,目前,公司有24项临床研究在海外开展,III期国际多中心在研项目有7项,多项创新产品实现全球同步开发。2021年,已有5项研究获得美国FDA IND批件,包括4项肿瘤研究和1项非肿瘤研究。卡瑞利珠单抗、吡咯替尼、氟唑帕利、海曲泊帕等相关海外研究正在稳步推进。具体来说,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国际多中心肝癌一线注册临床顺利推进中,有望成为公司海外第一个上市的新分子产品;恒瑞自主研发的SHR-A1904、HR17031注射液等获准在美国开展临床试验;创新药SHR-A1811用于HER2表达或突变的晚期恶性实体瘤国际多中心I期临床研究已经在韩国完成首例患者入组。
不久前一则人事任命消息十分引人关注。医学领域专家Joseph E.Eid博士宣布担任恒瑞美国/欧洲首席医学官,主要负责恒瑞在欧美区域的药品开发和医学事务,这被认为是恒瑞加速国际化进程的体现。
“过去我们的海外临床团队相对较小,更多依靠CRO,但在现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这可能不是最有效的方式。”恒瑞医药副总经理兼首席医学官邹建军介绍,恒瑞选择在海外招聘当地的临床团队,他们更熟悉当地的专家,更熟悉治疗实践,也更熟悉法规的要求。
据了解,目前恒瑞已在瑞士巴塞尔、澳洲、美国、日本均建立了专业的临床开发团队,全面启动GPT(全球产品开发团队)工作模式,建立海外智库,更高效率和高质量地完成全球临床试验。
三、风物长宜放眼量 厚积薄发迎未来
尽管身处转型阵痛期,恒瑞医药依然被业内公认为是国内综合实力强大的创新药企,其研发管线有着丰富而宏大的体系,逐步收获的创新成果也对公司业绩增长起到了拉动作用。
医药行业创新本就具有大投入、多环节、长周期、高风险的特点,产品从研发到上市常常需要耗费10年以上的时间,这期间任何决策的偏差、技术上的失误都将影响创新成果。但无论是开拓创新药业务、加强外部合作还是力推国际化,恒瑞医药都加速了步伐,今年以来的种种举措也都充分显露了其转型的坚定决心。
随着医药行业内部变革和国际竞争的加剧,药企普遍面临更大的挑战,风物长宜放眼量,恒瑞医药巨人转身,未来仍然值得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