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花园洋房:永福路52号的故事
2020-11-17 06:59 星期二
薛理勇 上海交大建筑遗产保护中心

大概是1996年,我应上海的一家传播公司的邀请,担任多集电视纪录片“上海建筑百年”的总顾问。实际上,对我来讲,这一年是多事之秋,为了逃避一些“苦恼的笑”的事才愿意担任这个角色。


我从事上海历史多年,而老房子是上海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上海有许多花园洋房,这里大多是私人住宅或单位机构的办公地,平时大门紧闭,闲人免入,于是,我有机会随摄影组进人许多平时想进而不能进的花园洋房,永福路52号就是其中的一处。


永福路52号


当时,听说该花园洋房已经归属于“永乐电影电视集团公司”,并作为集团的总部所在地,但是,集团尚未入住,房子也刚刚装修一新,是拍电视的好机会。


看守房子的工作人员给我们讲了许多关于这幢房子以及主人的故事,“版本”太多,好像都不靠谱。于是,我只得自己去寻找答案。


建造者溯源


永福路旧名古神父路,法文路名为Rue du Pere Huc,据说古神父是徐家汇天主教堂的一位法国籍神父。


永福路,1930年由法公董局筑成,法文路名为Rueclu Pere Huc,中文名为“古神父路”,是一条僻静的小路,全长不足500米,这一带也是上海高档住宅区
图片来源:上海市城市建设档案馆

永福路街景
图片来源:上海市城市建设档案馆


在上海字林洋行出版的China Hong List 1937·Shanghai Street Directory(《中国行名录·上海街道人名录》)中明确记录:古神父路52号登记的住户是Mr. & Mrs. R. Buchan和C. S. Tung。前者应该是侨民,后者应该是中国人。


1937年,古神父路52号住宅登记的住户是盘根


我还在其他的著录中找到一些关于这位R. Buchan先生的资料,他是美国人,全名叫Robert Buchan,早期的译名叫做“罗勃·毕青”(这可能是外国人翻译的),后来的译名叫做“罗伯特·盘根”(这可能是他自己取的名字),早期在美商友华洋行上海分行工作。


罗勃·毕青(盘根),位列1924年的中国诸业领袖人物小传,毕业于纽约大学,1916年来华,自该年至1917年任美国运通公司香港地区总经理,1917-1918年任上海地区总经理;友华银行即美国运通公司,开业时办公室设在外滩10号汇丰银行大楼内

1919年,盘根即被美国老乡雷文挖去,跳槽去了上海美丰银行,一家刚成立的中美合资银行,任总经理;这是当年的报刊上对其前身份与现职务的隆重报道


约1924年,盘根与自己的同胞,爱纶洋行(Allan,E. C. 是一家经营美国鞋帽进口的商行)的老板爱纶(E. C. Allan)合伙,开办“盘根爱纶洋行”(Allan & Buchan),行址在九江路69号的住友银行大楼里,经营票据、金银及汇兑经纪业务。


盘根是盘根爱纶洋行的合伙人


但是,盘根爱纶洋行并没有放弃原来爱纶洋行的业务,继续经营美国鞋帽进口和销售业务。


据说,30年代美国杜邦公司生产的风行当时的“玻璃丝袜”,大部分就是该公司代理的,爱纶盘根洋行的业务蒸蒸日上。


盘根、爱纶和C. S. Tung都是开设在汇丰银行大楼的Exchange Brokers Association的经纪人和合伙人。


建筑特征


永福路52号盘根住宅建于20世纪30年代初,由美商哈沙德洋行设计。住宅面积约2800平方米,二层砖混结构,建筑面积约810平方米。


美国人哈沙德(Elliott Hazzard),他和菲利普斯(E.J.Phillips)合伙创办了哈沙德洋行,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颇有影响力的建筑事务所
永福路52号盘根住宅设计图纸
图片来源:上海市城市建设档案馆


典型的西班牙建筑风格,主立面朝南,出入口在中轴线上,两侧不严格对称,中间部位略外凸,设计为5个中间略大、两侧略小的连续罗马拱圈的内廊,上面为阳台,在两侧小一点的拱圈上面为平缓的坡顶。


永福路52号主立面,西班牙建筑风格
图片来源:外滩以西


底层的西侧设计有多根螺旋柱装饰的五扇排窗,以红色的筒瓦做装饰性很强的窗檐;而东侧的中间设计一龛,龛内应该有雕像,已经不知去向。


壁龛和女神雕塑


二层两根螺旋形柱支撑的三扇相连的细窗,这种窗在西方称之为“帕拉第奥式窗”(Palladian window),帕拉第奥(Andrea Palladio,1508-1580)是意大利卓越的建筑师,也是西方建筑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在他设计的不少宗教建筑中较多使用这种形式的窗。


这种窗的基本特征是:由3扇窗组成,中间的略高、略大,半圆拱顶;两侧的窗,略低、略细,可以是半圆拱顶,也可以是平顶。


早期,威尼斯的建筑较多使用这种窗,于是也被叫做“威尼斯窗”;后来,西班牙建筑普遍使用“帕拉第奥式窗”,还成为西班牙建筑的特色和标志。


帕拉第奥式窗


建筑的外墙基本上使用刮抄成大片的鱼鳞状拉毛的粉色水泥墙面,与略外露的红瓦相映成辉,浑然一体。


拉毛墙面与红瓦映衬
图片来源:上海市城市建设档案馆


住宅的内装修十分华丽,客厅使用进口大理石,中间设计一对雕刻精细、柱身呈螺旋形的综合式古典柱,使客厅显得有点富贵而不失典雅。


大厅的古典柱式

室内装饰
走廊内景
富丽的楼梯
图片来源:上海市城市建设档案馆


保存情况


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盘根被日本人遣返回美国,以后永福路52号的产权或住户情况不明。


1947年地图上的永福路52号住宅


建国后,这里成为上海电影厂的文学创作部,也许,这里培养了不少的电影编剧和导演。


20世纪90年代,永福路52号为上海电影集团公司所在地
图片来源:上海市城市建设档案馆


1996年大修,1999年公布为上海市第三批优秀历史建筑。


被公布为优秀历史建筑的铭牌


2018年再次修缮和装修,修缮工程严格按照保护建筑修缮办法,使历史建筑旧颜换新貌,重新焕发青春的活力。


永福路52号再次焕发活力


作者简介:

薛理勇,上海市历史博物馆研究员,从事上海历史、中华文化风俗历史研究。现任上海市规划委员会咨询委员会委员、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委员等。


本文仅代表转载平台和作者本人观点。
经公众号“上海交大建筑遗产保护中心”(ID:SJTU-IRCAHC)授权转载。 图片来源于上海交大建筑遗产保护中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收藏
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