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耳坠的旋律,摇曳魅惑的异域之梦
2020-08-28 06:58 星期五
廉子雎 创刊號FA

咆哮年代


20世纪20年代,留着男孩子气的齐耳短发,有着纤细平板身材的“Flapper女郎”身穿宽松直筒短裙,大跳查尔斯顿舞,她们自由展露着手臂与双腿,尽情摆动身体,彼时她们的风情需要更多的首饰来装点。


左:20世纪20年代“Flapper女郎”代表人物Louise Brooks
右:同时期,月份牌广告画中的中国“Flapper女郎”


时下流行的Bob头(波波头)将耳朵与脖颈展露在外,这样一来,耳饰的点缀显得尤为重要。线形垂下的长耳坠不仅能中和过于中性的风格,更展现了亦动亦静的美感。女人们行动时,耳坠晃动摇曳,颇为灵动,沉静时,又是别有一番魅惑的风情。


留着Bob头的美国女演员Clara Bow,长耳坠与脖颈垂直,形成平衡协调的美感

左:20世纪20年代,匈牙利女星Lucy Doraine佩戴夸张的单只长耳坠
右:1925年《国闻周报》中介绍了这种“单环”之风,上海新粧,耳坠仅饰右耳,长约二英寸,行时动荡,极为别致

20世纪30年代前期,梳男士头,戴珠串长耳坠的黎灼灼女士,展现了中性风格的摩登魅惑


几何革命


上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装饰艺术(Art Deco)风格盛行。工业机械的几何美学大行其道,颠覆了往日新艺术风格浪漫优雅的自然主义。基于珠宝切割技术的革新,乘着现代艺术的浪潮,各种几何切割的珠宝成为时尚的主流。


1927年电影《The Love Of Sunya》中Gloria Swanson佩戴一整套极致几何风格的装饰艺术珠宝


工业时代的到来造就了繁华都市的摩天大楼和巨大冰冷的工业机器,这一切都归于赋予秩序的机械节奏。延伸的直线条,锐利的几何型,凛冽的金属感,冰冷的黑白配色极为流行,以浓烈醒目的亮色点缀,极简又奢华,形成极富张力的视觉对比。


20世纪30年代前期,月份牌广告画上的装饰艺术长耳坠


几何造型的长耳坠,拥有摩天大楼般垂直高耸的力量感,流线型饱含着未来感与速度感,起伏错落间展现出节奏与韵律,承载着装饰艺术的时代灵魂。材质常用黑白色调的铂金、钻石、黑玛瑙,点缀以明艳鲜亮的红珊瑚、蓝宝石、翡翠、珐琅等。


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各类垂线形的装饰艺术长耳坠实物

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期,月份牌广告画中颇有机械锐利感的黑白配色几何长耳坠


1929年,美国股市崩盘,经济大萧条随之到来。好莱坞电影成为人们暂时逃避现实的造梦空间。银幕中电影明星珠光宝气的造型,令女人们即使在不景气的年代下,对首饰的热情也依旧不减。进入30年代,梦幻的长耳坠依旧风靡,珠宝更多地采用人造宝石与水钻,赛璐珞、电木等工业合成材料成为时装首饰的新宠。

 

20世纪30年代前期,Joan Crawford与胡蝶佩戴相似款的装饰艺术几何长耳坠


长耳坠之风


上海被称为“东方的巴黎,西方的纽约”。


20世纪20年代后期至30年代前期,时髦女郎们的摩登装饰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摇曳动人的长耳坠了。


20世纪30年代前期,阮玲玉佩戴长可及肩的宝石长耳坠

 

“旧时女子皆尚稳重,如举止轻佻,易被人所指摘,杜绝女子妄动计,遂创有耳坠来束缚,苟态度不能保持沉静,耳坠即乱摇。”


宋高宗皇后像,佩戴珍珠长耳坠

 

20世纪之初,随着女性解放运动高涨,长耳坠被认为是封建社会束缚女性的枷锁,中国女界曾提倡禁止耳坠。然而另一边,上海十里洋场的摩登女子间却刮起了一阵“长耳坠之风”。


20世纪30年代前期,戴几何长耳坠的三位摩登女性,由左及右分别为严月娴、胡蝶、徐来

 

上世纪20、30年代,长耳坠与长颈、削肩、平而薄的中国美人组合成了最美妙的搭配。从耳畔垂下的长耳坠,沿着颈部线条拖至香肩,衬托出修长的脖颈与纤细的身材。长耳坠伴随身体摇曳轻摆,此起彼伏,扣人心弦,富有节奏与韵律,更是衬托动人的风姿,尽显妩媚的风情。


20世纪30年代前期,月份牌广告画上的垂线形长耳坠,与中国女子的削肩、高领相互呼应,展现了别具一格的中式摩登


这种流苏长耳坠称作“络珠环”,用珍珠穿制,平分三列,临风飘拂,络索轻荡。


左:1927年,戴流苏长耳坠的徐素娥女士
右:同时期月份牌广告画中的相似款

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期,月份牌广告画中的玉石长耳坠,及相似款实物,材质为铂金、黑玛瑙、玉石、钻石


银幕印象


浮夸的长耳坠极具戏剧化风格,耳坠越长越显时髦,中间用细链相连,底部常缀有大颗的宝石坠子或流苏。摩登女郎们将其作为造型中最为吸睛的亮点,通过佩戴这种长耳坠,她们能毫不费力地打造出极致的时髦感。

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各类装饰艺术风格长耳坠实物

1933年,电影明星徐来女士,佩戴三列流苏的装饰艺术长耳坠,及相似款实物,材质为铂金、蓝宝石、钻石


长耳坠不仅可以衬托出娇俏的面容,更能增添镜头中摇曳生姿的动态美感。水银灯下,宝石耳坠流光溢彩,与美人的面容相映生辉,故备受电影明星们的青睐。长耳坠成为当时银幕上的摩登标配,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展现出别样的银幕风情。


1931年无声电影《恋爱与义务》中,阮玲玉佩戴的宝石长耳坠

1991年电影《阮玲玉》中还原了这款宝石长耳坠的风采

2011年电影《金陵十三钗》中玉墨也搭配了类似的宝石长耳坠


异国情调


长耳坠摇曳魅惑的面纱下,其实还编织着一场绮丽的异国情调之梦。


1909年,俄罗斯芭蕾舞团在巴黎首演。极具神秘异域色彩的舞台演出,在欧洲时尚界掀起了一场异国情调潮流。时装设计师Paul Poiret一度受到芭蕾舞团的影响,设计出一系列具有东方风情的时装作品。


左:俄罗斯芭蕾舞团《天方夜谭》中极具异国情调的华丽服饰
右:Leon Bakst为《天方夜谭》设计的舞台服装

1911年,Paul Poiret为“一千零一夜”派对设计的异域风情化装舞会服装


中国、日本、印度、波斯、古埃及和非洲等古老文明为20世纪之初的时尚艺术提供了新灵感。

 

非洲部落艺术深刻影响欧洲前卫艺术,非洲木雕面具粗犷瑰丽,自然野性,极具图腾崇拜的神秘色彩,给先锋艺术家们带来极大地启发。20世纪20年代后期至30年代前期一度风靡的圆盘状长耳坠,就是源于非洲部落传统饰品中夸张的圆盘状装饰。


非洲部落传统饰品,夸张的圆盘状装饰

爵士时代耀眼的非裔明星Josephine Baker,佩戴夸张的同心圆环耳饰,她前卫摩登的形象挑战着种族主义


1922年,英国考古学家Howard Carter发掘了尘封三千多年的古埃及法老图坦卡蒙之墓。五千多件稀世珍宝重现于世。其中,法老的黄金面具震惊了世人,几何图形、金属色系给予了美轮美奂的装饰效果。古埃及艺术震撼了欧洲设计界,可以说古老文明为装饰艺术注入了新的灵魂。


左:20世纪20年代,身穿埃及风时装的意大利末代王后Marie-José of Belgium
右:埃及复兴装饰艺术长耳坠,材质为铂金、钻石、红宝石、祖母绿、蓝宝石

左: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期,月份牌广告画中受到埃及图案影响的装饰艺术扇形长耳坠
右:图坦卡蒙的圣甲虫珠宝,底部是扇形元素的矢车菊图案


蚊香耳坠


“西洋流行的耳环,现在格外大的来,我们猛一看,就像一盘蚊香挂在耳朵上。”


1925年,《女人耳环》一文中这样描述了当时中国流行的耳环款式,这种“一盘蚊香”似的长耳坠一直流行至30年代前期,极具装饰艺术风格。蚊香状长耳坠源自非洲部落艺术的圆盘状饰品,象征人与自然的生命轮回。


1934年一则电影拍摄花絮片段,倪妙玉佩戴长可及肩的蚊香状长耳坠

20世纪20年代末,月份牌广告画中的圆环状蚊香长耳坠

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期,月份牌广告画中的蚊香状长耳坠,及相似款实物,材质为黑玛瑙、铂金、钻石

20世纪20年代,服装设计师、演员Natacha Rambova的蚊香状长耳坠


热带风情


上海歌舞团鼎盛时期,异国情调的歌舞表演大为流行。


20世纪30年代,“草裙舞”曾风靡上海,但因其大胆暴露,一度被禁。这种舞的发源地是热带,表演者仅着抹胸,裸着臂膀,展露大腿,摇曳臀部,一团乱蓬蓬的草裙飞舞。她们佩戴的夸张圆环状耳饰极具热带风情,一时间成为时髦女郎们的摩登饰品。


20世纪30年代,因跳草裙舞名噪一时的冯凤女士,佩戴夸张的圆环状耳饰

20世纪30年代前期,佩戴热带风情圆环状耳饰的徐来,与佩戴水滴形长耳坠的梁赛珍

1933年,佩戴水滴形长耳坠的严月娴,及相似款实物,材质为铂金、黑玛瑙、红珊瑚、钻石

20世纪20年代,颇有异域风情的好莱坞拉丁裔女星Dolores del Río


中国情结


装饰艺术深受东方美学的影响,中国的玉石翡翠也被引入到西方的首饰设计之中,对清代玉石耳饰的风格有所借鉴,装饰艺术之风的翠玉长耳坠成为摩登新风尚。


1934年,黎明晖佩戴玉雕长耳坠,及类似款实物参考


瑰丽华美的翠玉,精美绝伦的雕刻,强调装饰风格,大量运用亭台楼阁、花鸟瑞兽等象征中国符号的元素,与西方首饰设计碰撞拼接后,演绎出别具一格的中式格调。摩登化的翠玉长耳坠,成为东方主义的典型象征,这是西方人心中的中国情结。

装饰艺术时期,各类玉雕长耳坠实物

1929年,戴玉石长耳坠的Clara Bow

2011年电影《金陵十三钗》中,红菱的玉石长耳坠造型


时代之美


极致的长耳坠是上世纪20、30年代独特的魅惑风情,并成为装饰艺术时代摩登的代名词。比起仅仅作为一件华美的珠宝,它更是一个时代审美风尚与流行艺术的缩影。工业时代造就了尽态极妍的装饰艺术,而装饰艺术也成就了空前绝后的时代之美。


20世纪30年代前期,阮玲玉的水滴形装饰艺术镶钻长耳坠及类似款参考

1991年电影《阮玲玉》中还原了相似的款式


长耳坠的风情摇曳着异国情调,编织了一场绮丽的浮世之梦,起伏错落间奏响了时代艺术的旋律。工业时代的包罗万象,光怪陆离,瞬息万变,充满着惊奇与幻想,让人们迷恋着远古时代,憧憬着未来世界。“过去即未来”,这像是一个闭合的圆环,向过去追溯,也是向未来探索,这就是创造的灵感之源。


本文仅代表转载平台和作者本人观点。
经公众号“创刊號FA”(ID:ckh_fa)授权转载。原文及标题略有改动。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月份牌图片由大枝提供。
收藏
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