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手顶流IP打造育儿线上入口 平安瞄准年轻家庭健康风险管理需求
资讯
2021-01-28 09:31 星期四
在保险业界,多份行业报告显示,一旦组建家庭、育有子女后,年轻夫妻对于家庭风险管理、子女保险保障的配置需求激增,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年轻家庭在寻求更为科学高效、更具保障的育儿思路。

在“全面二孩”政策驱动下,加上中国传统文化对子女的看重和投入,母婴市场的消费潜力和市场空间正在加速释放。根据多个母婴平台的用户行为数据显示,超过93%的家长关注并具有咨询婴幼儿养育和母婴健康知识的习惯。在保险业界,多份行业报告也显示,一旦组建家庭、育有子女后,年轻夫妻对于家庭风险管理、子女保险保障的配置需求激增,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年轻家庭在寻求更为科学高效、更具保障的育儿思路。

面对健康知识与保险需求相互融合的市场新动态,平安率先出动。近日,资深育儿专家崔玉涛医生携团队入驻平安健康APP(原平安好医生),并签署独家合作协议,将打造“崔玉涛医生团队X平安健康”的超级IP。崔玉涛团队将推出多系列优质栏目、在线育儿咨询、互动直播、儿科名医二诊及优选商城五大板块,为年轻家庭提供全方位育儿服务。而观察平安多年的保险行业专业人士则认为,随着平安医疗生态与保险业务的协同日益紧密,对母婴这一人群的广泛触达和价值挖掘,对于平安的健康管理和保险业务都具有重大意义。

育儿市场需求旺盛,年轻妈妈偏好在线问诊

国内的育儿市场火爆背后是儿科医生的严重匮乏。据统计,中国每千人口儿科执业(助理)医师数为0.36人,低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如美国为每千人1.46)。数据背后是儿科常年面临的棘手问题:由于儿童对于自身疾病症状的表达限制,诊治一名儿童所花费的精力和时间远超出一位成人,无论难度、用药禁忌等方面都需要医生拥有更专业的医术,而同时,医生待遇却比不上别的科室。长此以往,儿科已经成为医学院的冷门专业,患者多而医生不足的现状导致了儿科就医难的顽疾。

在互联网医疗“井喷式”发展的推动下,大量的年轻父母开始在网上寻求解决途径。根据原平安好医生健康大数据研究院此前发布的《2016国民健康大数据报告》显示,儿科健康问题的咨询者,超过一半是1990年以后出生的年轻母亲,儿科是与妇科、皮肤科并列的最高问诊量科室。

然而,互联网信息鱼龙混杂,育儿市场秩序混乱,真假专家难辨、儿科医生紧缺的问题日益突出。在互联网医疗的育儿市场上,只有拥有专业的医疗团队、高品质的服务,才能在行业中站稳脚跟。崔玉涛作为育儿界的多年“顶流”,曾任北京和睦家医院的副主任医师,拥有30余年儿科临床经验。更重要的是,他长期致力于母婴健康类知识的普及,出版育儿专著150万字,热销千万余册。其个人微博微信的粉丝人数超过千万,在母婴人群当中权威且专业的形象深入人心。

在业内人士看来,“崔玉涛X平安健康”的IP组合将产生巨大的双赢效应,一方面精准吸纳年轻妈妈这一核心育儿群体,为其解决育儿和求医难题;另一方面,对于崔玉涛团队而言,平安健康具备独特的平台和渠道优势,领先的医疗科技水平,及其背后的平安生态支撑,亦能进一步助推其个人品牌的打造,让科学的育儿知识普惠更多的家庭。

首先,平台优势来自于更高质量的医生辅助和赋能服务。2020年平安健康推出了全新的“名医工作室”,帮助更多名医打造个人口碑,也让更多民众足不出户就能享受顶级的医疗服务。具体而言,依托自建的医生团队辅助名医进行疾病的预诊、初筛和分类,通过专业的诊前服务为线上名医的高效诊疗打好基础,最后依托线上化的数据管理帮助名医进行患者的诊后管理和跟踪服务。此外,拥有全球领先病种数据库的平安医疗AI机器人AskBob,也成为平台上医生的得力助手,帮助医生解决一些常见的健康咨询,并为提供全面的医疗信息检索、查询等服务。

渠道优势则来自于平安健康平台上3.46亿用户和日均高达83.1万人次的咨询量。作为中国互联网医疗优秀平台,近年来,平安好医生通过聚焦渠道、服务、能力三大战略,不断强化扩大“自建+外部”医生网络,让互联网医疗成为炙手可热的新型就诊平台。大流量、高黏性的用户群也为名医发挥自身业务优势、开展多点执业提供了理想的场景。

崔玉涛说,一个仁爱的医者最成功的不是治愈少数人的疾病,而是让更多的人保持健康。他始终坚持以孩子为中心,以家庭为中心,在医疗健康领域积极探索。背靠平安的平台和生态,恰好能够进一步放大其医疗专业能力的辐射范围和影响广度。而对平安而言,能邀得目标人群中极具号召力的顶级名医加盟,对于进一步精准获客、乃至后续一系列母婴服务的需求撬动,都打开了极具想象力的市场空间。

年轻家庭成购险主力,“保险+健康”协同效应显著

不仅是线上医疗,母婴人群在保险领域的价值表现更为耀眼。

一直以来,年轻的中高收入中产家庭一直是保险行业的核心人群。据平安人寿2019年的客户白皮书显示,投保客群近年来呈现出更多高收入、高学历的年轻“小两口”家庭的趋势,特别是有小孩的三口之家,投保额度明显更高。在平安人寿的主力客户群体中,26-45岁的中青年人群占比43.5%,以已婚、育有1孩的中青年居多。而在普华永道发布的《中国保险消费者白皮书》中, 在人均保费增速方面,从近7年的数据来看,教育险保费增速居首,7年增长543%。在人身险的消费中,除为自己投保外,20%的女性会选择为子女购买保险。

资深行业人士认为,年轻人群步入婚姻、组建家庭后的责任感普遍激增,随着保险理念在这样的群体里不断深入,他们也愿意投入较高保费为自己或子女配置保险,因此正成为保险消费市场的核心主力。

近年来,随着健康管理、就医服务等成为保险产品竞争的差异化变量,二者如何资源整合、精准结合正成为消费者选择保险产品的核心考量,相关的数据也佐证了这一点。

在平安集团去年举办的医疗生态圈投资者开放日上,一组展现医疗服务与金融保险产品协同效果的数据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在平安集团超过2亿的金融客户中,超过一半使用了平安的医疗服务,且这个比例从2017年的54%逐年攀升至60%;在平安集团每年新增的金融客户中,有15%-20%由医疗生态圈迁徙转化而来;使用平安医疗服务的客户,其拥有的金融合同数量为3.1个,远高于不使用医疗服务的数值2;而在单个客户的价值挖掘方面,使用医疗服务的客户,其客均的金融产品资产规模为1万元,而不使用的仅为5600元。平安集团联席CEO陈心颖在开放日上表示,通过保险+健康的结合,平安能为客户提供有场景、有温度、有服务的保险,而这样的协同已经证明能为集团带来更高的客户价值。

在备受业内关注的平安人寿改革当中,“产品+”的打造就是重中之重。而立足平安集团的优势和禀赋而言,“保险+健康管理”既契合客户需求的市场趋势,又能将平安在医疗领域的优势资源予以整合。前端的线上问诊可以为保险产品的销售引流,而保险+线上问诊,或者健康管理的服务又能反过来增强保险产品的竞争力。从远期来看,随着问诊及健康管理数据的积累,保险产品的个性化定价和开发也打开了可能性。

显然,走在行业前列的平安已经不仅仅是宽泛地将健康与保险相结合。随着以崔玉涛育儿中心为代表的各类互联网专科中心、名医工作室在平安健康平台上的陆续建立,围绕医学病种进行更精细化的流量引入和用户经营正在变成现实。而针对精准人群的保险产品开发和需求挖掘所带来的用户黏性和忠诚度,将令平安健康医疗生态和保险主业的交互协同释放出更大势能。

收藏
95.52W
我要评论
图片
欢迎您发表有价值的评论,发布广告和不和谐的评论都将会被删除,您的账号将禁止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