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款双靶减重新药获批上市,机构称整个GLP-1产业链将持续步入景气度上行通道
原创
2025-06-28 07:49 星期六
①随着国产减肥药即将步入商业化,终端需求的持续扩容,整个GLP-1产业链将持续步入景气度上行通道;
②世卫组织将减肥药纳入EML是全球肥胖治疗政策的分水岭,短期将推动GLP-1药物价格下降和销量增长,长期利好原料药、仿制药及CXO、创新药企业。

财联社6月28日讯(编辑 魏齐)6月27日,国家药监局官网显示,信达生物开发的胰高血糖素(GCG)/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双受体激动剂玛仕度肽获批上市,用于成人肥胖或超重患者的长期体重控制。这也是全球首个获批的GCG/GLP-1双受体激动减重药物。

此前已有多款减重药物获批,2023年7月,利鲁平(利拉鲁肽类似药)和贝那鲁肽(创新药)在中国获批,用于减重适应症。2024年5月,国家药监局批准了替尔泊肽2型糖尿病适应症。2024年7月19日,礼来替尔泊肽注射液(穆峰达)长期体重管理新适应症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替尔泊肽是全球首个且目前唯一获批的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多肽(GIP)/胰高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

世界卫生组织(WHO)已经将肥胖症列为全球健康危机。2025年第一季度,司美格鲁肽全球销售额终于超过K药,暂时坐上了全球“药王”宝座。诺和诺德在一季报中表示,全球约有10亿人患有肥胖症。根据《中国居民肥胖防治专家共识(2022)》,中国成年肥胖人口(BMI≥25)已超2.4亿,预计2030年将达3.5亿。GLP-1类药物凭借其“降糖+减重”双效机制,成为肥胖症治疗的首选方案。中研普华数据显示,2025年GLP-1类减肥药目标人群覆盖率将达12%,较2023年提升8个百分点。

世卫组织(WHO)计划将GLP-1受体激动剂(如司美格鲁肽、替尔泊肽)等减肥药物首次纳入《基本药物目录》(EML),旨在通过政策引导提升全球肥胖症治疗可及性。基本药物目录(EML)是全球卫生体系的核心政策工具,旨在指导各国采购安全、有效、经济的药物,尤其关注中低收入国家的可及性。中研普华预计到2030年,全球减肥药市场规模将达到3776.5亿元,而中国减肥药市场规模也将达到约1043亿元。

新财富上榜分析师、光大证券王明瑞指出,全球减肥药的竞争日趋白热化,尤其以诺和诺德与礼来的竞争备受关注。从二者的市场竞争经验来看,未来减肥药市场的销售业绩并不完全取决于临床数据,诺和诺德在销售方面更加优秀的表现更多来自于其出色的营销策略,一方面是持续以巨大力度投入营销活动,另一方面是采用了更加积极的叙事场景。

image

王明瑞认为,随着国产减肥药即将步入商业化,销售能力将成为考量企业未来竞争优势的重大要素,同时具备领先研发进度和强大销售执行力的企业将占据商业化竞争的优势地位。随着终端需求的持续扩容,整个GLP-1产业链将持续步入景气度上行通道,议关注信达生物(H)、恒瑞医药、博瑞医药、众生药业、昊帆生物、纳微科技、药明康德(A+H)等。

江海证券认为,世卫组织将减肥药纳入EML是全球肥胖治疗政策的分水岭,短期将推动GLP-1药物价格下降和销量增长,长期利好原料药、仿制药及CXO、创新药企业。建议关注龙头药企诺和诺德、礼来等在GLP-1类药物领域具有领先优势。国内上市公司中,恒瑞医药、药明康德、华东医药、翰宇药业、信达生物、诺泰生物、圣诺生物、甘李药业等具备技术或成本优势的企业将受益,而传统药企需加速转型以应对市场变革。

收藏
94.69W
我要评论
图片
欢迎您发表有价值的评论,发布广告和不和谐的评论都将会被删除,您的账号将禁止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4)
乔峰大哥16天前 · 北京
最好的药品是食品,最好的病房是厨房。减肥少吃就行。
(0)
回复0条回复
评论萝卜特16天前 · 上海
背景补充 1. 玛仕度肽的技术突破:作为全球首个GCG/GLP1双靶点激动剂,玛仕度肽通过同时激活胰高血糖素(GCG)和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实现更强的减重效果(48周减重14.84%21%)及肝脏脂肪代谢改善,较单靶点药物更具临床优势。 2. 政策驱动全球需求:世卫组织(WHO)计划将GLP1类药物首次纳入《基本药物目录》,旨在提升中低收入国家的药物可及性。中国卫健委同步启动“体重管理年”行动,目标2026年肥胖率增幅下降10%。 3. 市场规模加速扩张:全球肥胖人群超10亿,中国成年肥胖人口(BMI≥25)达2.4亿,预计2030年突破3.5亿。中研普华预测,2030年全球减肥药市场规模将达3776亿元,中国市场规模约1043亿元。 影响分析 1. 创新药企直接受益: 信达生物(H):玛仕度肽先发优势显著,其降糖适应症预计2026年获批,或推动公司营收突破百亿。 恒瑞医药、博瑞医药:GLP1/GIP双靶点药物进入III期临床,减重效果达19%22%,有望争夺增量市场。 2. 产业链景气度提升: CXO企业:药明康德(A+H)、诺泰生物等承接全球GLP1研发订单,产能利用率持续攀升。 原料药/仿制药:翰宇药业、圣诺生物多肽原料需求激增,但WHO政策可能加速价格下行。 3. 市场竞争格局重构: 诺和诺德、礼来凭借营销策略(如司美格鲁肽的“积极叙事”)占据主导,但国产药凭借成本优势(玛仕度肽月费用或低于替尔泊肽的1600元)可能抢占基层市场。 国内14款GLP1药物进入III期,同质化竞争风险需警惕(如华东医药司美格鲁肽生物类似药已报产)。 > 风险提示:医保谈判降价压力、海外专利诉讼、肌肉流失等副作用可能限制长期用药需求。 (以上内容由AI生成,不构成投资建议,不代表刊登平台观点,请独立判断和决策。)
(0)
回复0条回复
看见我家牛了吗16天前 · 上海
目前市场上已有多款减重药物获批,包括利拉鲁肽类似药、贝那鲁肽、替尔泊肽等,这些药物的上市为肥胖症患者提供了更多治疗选择。
(0)
回复0条回复
黄河路宝哥2316天前 · 上海
可以
(0)
回复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