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的业绩比较基准是什么?
2025年5月7日,证监会印发《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简称《行动方案》),其中提到“对新设立的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大力推行基于业绩比较基准的浮动管理费收取模式”、“强化业绩比较基准的约束作用”。
那么,基金的业绩比较基准到底是什么呢?
业绩比较基准是什么? 业绩比较基准,是基金公司根据基金类型、投资范围、理念与策略等,为基金设定的一条重要的“基准线”,用基金的收益与之对比,可以查看基金相对业绩比较基准,是否创造了超额收益、以及超额收益的高低和稳定性。 Tips:超额收益,一般指基金超越业绩比较基准的收益,是一个相对收益指标。
业绩比较基准长什么样? 业绩比较基准可以大致分为这几种类型:
1.指数收益型
指数收益型是目前基金最常用的业绩比较基准形式,通常为一种指数或者几种指数收益率的组合,或者指数收益率与其他收益率(比如活期存款收益率)的组合。
指数收益型业绩比较基准示例
2.市场利率型
形式为市场利率或在市场利率基础上加/减一个固定利率,比如“一年期人民币定期存款利率(税后)+2%”。这种形式常见于货币基金和一些纯债债券型基金。
3.绝对数值型
形式为某个具体数值,比如“年化收益率6%”,常见于追求绝对收益的基金,但并不代表预期收益率和产品业绩承诺。目前采用这种形式的业绩比较基准的基金相对较少。
综上,基金的业绩比较基准,是用来衡量基金是否创造了超额收益的重要工具,在基金的投资目标中,我们也经常能看到类似“力求超越业绩比较基准的投资回报”的表述。
本次《行动方案》提出“建立与基金业绩表现挂钩的浮动费率机制,对新设立的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大力推行基于业绩比较基准的浮动管理费收取模式”,进一步将基金公司收入报酬与基金创造的超额收益情况绑定,有助于促进形成行业健康发展与投资者利益更加协调一致的良好生态。
我们能从基金业绩比较基准中读出哪些信息?
2025年5月7日,证监会印发《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简称《行动方案》),其中提到要“强化业绩比较基准的约束作用”。
那么,基金的业绩比较基准到底有哪些作用,我们能从中读出哪些信息呢?
1、衡量基金投资业绩
在评判、对比基金时,有时我们可能会习惯于直接看基金的绝对收益率。
但不同基金的类型、投资方向、风险收益特征等不尽相同,只看绝对收益率并不全面、客观,比如,我们无法简单用一只股票型基金的收益和一只债券型基金收益对比,去看基金管理的好坏。
更为客观的方式,则是要同时关注基金收益与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看基金是否创造了超额收益、以及超额收益的高低和稳定性,了解基金的管理情况,大致把握基金在同类型基金中的绩效水平。
2、了解产品定位,对基金的资产配置比例、风险收益水平有预期
对于业绩基准包含了不同资产类别组合(比如股票指数与债券指数组合)的基金而言,我们可以从中大致了解产品的投资方向、大类资产的投资比例等,从而了解改基金的产品定位,对其收益-风险特征有一定程度的把握。
举个例子,某只FOF的业绩比较基准是“90%的某债券指数收益率+10%的某股票指数收益率”,则该只FOF可能会将大部分资产投资于债券基金,少量投资股票基金。
不过,业绩比较基准中各类资产所占比例仅供参考,不代表基金实际投资中的资产组合,基金的实际投向及基金经理的操作思路,还是要通过查阅基金定期报告查阅。
3、观察基金投向的市场、行业/主题
基金投资的市场、行业/主题,常常会在业绩比较基准中有所体现。例如:
对于行业/主题型基金来说,业绩比较基准的主体通常是跟踪这个行业/主题的指数,比如某医药生物行业基金的业绩比较基准是“申万医药生物行业指数收益率×70%+中证港股通医药卫生综合指数收益率×15%+中债总指数收益率×15%”。
如果基金的投资范围包含境外市场,业绩比较基准也会有相应体现。比如某基金的业绩比较基准是“MSCI中国A股指数收益率×70%+中证港股通综合指数收益率×15%+中债总指数收益率×15%”,说明它的投资范围包括了港股通股票,香港市场的表现可能会对基金投资业绩产生影响。
4、了解基金的投资风格和策略
业绩比较基准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基金经理的投资行为,基金经理通常会结合业绩比较基准制定和调整投资策略。
例如,某基金选用中证500、中证1000等反映中小盘风格指数,作为业绩比较基准主要组成部分,该基金的投资风格和策略也大概率为主投中小盘成长股。
综上,通过基金的业绩比较基准,我们可以大致了解基金的业绩、主要投资方向、资产配置结构和风险收益水平,判断基金是否与我们的投资目标、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
不过,业绩比较基准仅供参考,不能完全说明基金的实际投资情况,在投资基金时还需要综合其他指标和信息来做出理性的判断。而本次《行动方案》提出要“强化业绩比较基准的约束作用”,“切实发挥其确定产品定位、明晰投资策略、表征投资风格、衡量产品业绩、约束投资行为的作用”,则是对业绩比较基准作用的进一步强化,有助于帮助投资者更好地通过业绩比较基准了解基金、评估与衡量基金业绩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