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12月21日讯,对于89岁的李嘉诚而言,每一笔资产腾挪,或许都是深思熟虑的结果。12月20日,李嘉诚再度出售香港物业,其麾下长江实业集团的附属公司置富产业信托(00778.HK)以20亿港元的价格,转让了香港和富荟所有权益。
值得关注的是,这已是李嘉诚今年第三次出售香港资产,三宗交易共计套现近567亿港元。
7月30日,李嘉诚旗下的和记电讯香港(00215.HK)发布公告称,公司以144.97亿港元现金的价格出售了旗下和记环球电讯有限公司全部权益;11月1日,长实集团(01113.HK)发布公告称,以402亿港元出售香港中环中心股份。作为香港地标性建筑,中环中心的交易价格创下了当地写字楼交易最高记录。
“李超人认为香港和内地的地产生命周期已经走到高点,高卖后去欧洲市场低买,实现资产的保值。”对于李嘉诚一系列出售动作,中国海外促进投资协会一位董姓理事告诉财联社。
实际上,自2013年出售广州西城都荟广场、上海东方汇金中心以来,关于李嘉诚撤资的争论不绝于耳。但李嘉诚似乎并未受影响,依旧有计划地出售内地及香港的物业。
2014年,李嘉诚先后出售南京国际金融中心大厦、长圆集团股权、北京盈科中心、重庆大都会、上海盛邦国际大厦;2015年卖掉香港商业地产盈晖荟等;2016年则出售陆家嘴世纪汇广场50%股权。
据财联社记者不完全统计,最近四年,李嘉诚数次出售内地及香港物业,套现金额高达1109亿港元。
陆续出售项目之后,李嘉诚旗下长实地产的现金流变得更加充裕。长实地产2017年中期报告指出,集团拥有大量现金,加上未动用银行贷款额,其资金流动性持续稳健,有足够财务资源以应付承约及流动资本需求。此外,中报还表示,过去6 个多月内,投资于欧洲、澳洲、加拿大及英国,已成功完成新增投资目标逾一半以上。
一位不具名的业内人士认为,在力保资产增值的情况下,要将数以亿计的资产进行全球配置,需要有较强的审时度势能力及控风险能力,而在商场征战多年的李嘉诚在这方面已足够老练,其运筹帷幄的能力非一般人所能企及。
“在欧洲很多国家私产保护更完善。是你的永远都是你的,这对富人很重要。”一位常驻伦敦从事英国地产投资的人士认为,能做到像李嘉诚这样几乎全身而退的人并不多。
在李嘉诚曾表示,不会冒险去赚最后一个铜板。2013年接受媒体采访时,李嘉诚曾表示“香港地价高,已看到不健康的趋势”。今年7月14日,长实地产在公告中称,为突破长实地产的名称范畴,放眼全球投资机遇,建议将长实地产更名为“长江实业集团”,自此去掉“地产”二字。
其实,境外投资对于庞大的长实系而言,也是资产配置、风险对冲所需。
在内地及香港重要的投资业务遇到瓶颈之后,李嘉诚开始将资产配置更多转向包括英国在内的欧洲国家。尽管曾遭遇英国脱欧导致的英镑资产贬值的情况,但从随后大量资金涌入英国来看,李嘉诚自有生意算盘。
据英伦投资客提供的数据,2017年第三季度伦敦总共吸引投资48亿英镑,相比第二季度的32亿英镑增加了51%,相比去年同期的17亿英镑增加64%。投资者中,绝大部分来自于紧随李嘉诚脚步的香港大财团。(财联社记者 陈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