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全球集装箱贸易呈现复苏态势,全年贸易量同比增长 5.9% 至 2.13 亿 TEU。
归母净利润暴增6倍,物流、能源双主业引擎发力
2024年,中集集团(000039.SZ, 2039.HK)交出一份强劲增长答卷: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约1,776.64亿元,同比增长39.01%,创历史新高,归母净利润约人民币29.72亿元,同比增长605.60%。这一成绩主要得益于集装箱制造业务的周期性复苏与海洋工程板块的战略转型突破,叠加旗下中集车辆、中集安瑞科等板块的结构性亮点,印证了公司在物流及能源行业“技术突破+绿色制造”双轮驱动战略的有效性。
集装箱制造业务:产销量创历史记录,全球贸易回暖支撑高增长
2024 年,全球集装箱贸易呈现复苏态势,全年贸易量同比增长 5.9% 至 2.13 亿 TEU。叠加红海事件拉长航运距离、集运市场不确定性增加及 12 年旧箱置换周期来临等多重因素,船东及货主对新箱需求显著攀升。受此影响,中集集团集装箱业务迎来爆发性增长行情。其中,公司标准干货箱销量343.36万TEU,同比激增417%,创历史新高,带动业务收入与利润同比大幅提升。 报告期内, 2024年全年,集团集装箱制造业务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622.05亿元,同比上升105.89%,实现净利润人民币40.88亿元,同比上升127.84%。
展望2025年,根据克拉克森(CLARKSONS)2025年2月的报告,2025年全球集装箱贸易量预计将增长2.9%,集运市场运输需求预计将保持增长。红海复航的不确定性、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航运联盟重组及航线调整等因素持续冲击全球集运有效运力、集装箱周转效率和供应链稳定。基于集运市场不确定性事件带来的备箱需求叠加稳定的旧箱淘汰置换量,2025年,集装箱新箱需求预计将有稳定的基本面支撑。
海洋工程:十年磨剑终破冰,深海战略进入收获期
2024年全球船舶和海工市场环境持续向好,国际油价处于相对高位水平,对油气生产平台仍存在促进作用,持续增长的海洋作业活动推动海工装备利用率和租金连续走高。作为公司转型核心方向,中集集团海工业务揽32.5亿美元新订单,继续深耕深海高端装备。
随着海工装备市场继续恢复向好,中集集团海洋工程分部业绩首次扭亏为盈。报告期内,中集集团海洋工程业务的营业收入为人民币165.56亿元,同比上升58.41%;净盈利人民币2.24亿元,标志着行业复苏与技术优势的双重兑现。在高端海洋制造领域,中集集团海工业务持续取得重大突破,为深海科技添加新引擎动力,新签海工订单创历史最佳业绩,达32.5亿美金。2024年底,累计持有在手订单价值同比增长27%至69.2亿美元,其中油气业务、风电安装船及滚装船占比约为3:1:1,已排产至2027年。
展望2025年,中集集团认为较高的油价水平对油气生产平台仍存在促进作用,综合考虑市场供需前景,海工建造市场进入上行周期的趋势非常明显,FPSO/FLNG市场的短期需求确定性高,长期项目储备充足,预计未来海工制造商3-5年产能利用率将持续维持高位,中国海工企业凭借产业集群效应优势正逐步与日韩海工企业竞争高技术门槛订单。
中集车辆:国内逆势增长,新能源布局打开空间
旗下中集车辆(301039.SZ)2024年营收209.98亿元,净利润10.85亿元,虽年内持续受北美市场正常化影响,但结构性亮点凸显。一方面,“星链计划”成效显著,国内半挂车销量逆势增12%,市占率14.04%连续六年居首;星链半挂车业务营收增16.8%,毛利率提升至14.4%,平板车及衍生车型销量增超50%。 另一方面,海外市场韧性凸显,欧洲业务毛利率逆势提升2.4个百分点,澳洲市场盈利创历史最佳;全球南方市场(中东、非洲、东南亚)营收增6%,毛利率跃升5.8个百分点。
除此之外,新能源产品也实现突破落地,纯电动头挂列车在港口、混凝土物流场景商业化,J-RT1.0搅拌车能耗节降37.7%,加速产业协同。
中集安瑞科:水上清洁能源订单爆发,引领绿色航运转型
2024 年,旗下中集安瑞科(03899.HK)实现总收入247.56 亿元,同比增长 4.8%,尽管受化工环境分部需求减弱影响,净利润微降 1.7% 至11.44 亿元,但清洁能源分部成为核心增长引擎,收入达171.83 亿元,同比增长15.3%,占集团总收入69.4%,较 2023 年提升 6.3 个百分点。公司全年新签订单274.9 亿元创历史新高,其中清洁能源分部贡献217.93 亿元,在手订单232.13 亿元,为未来增长奠定坚实基础。
受惠于全球航运市场的高景气度,其造船及船用燃料罐相关业务订单大幅增长,2024 年累计新签订单再创新高,达逾100亿元。除此之外,国内 LNG 水运需求呈现明显增长,叠加 “以旧换新” 政策,公司水上清洁能源业务收入同比增长 49%,其自主研发的LNG 动力包系统已应用于长江、珠江流域多艘内河船舶,推动航运业减碳超 30%。
展望:技术突破与绿色制造双轮驱动,新质生产力筑基未来
在技术突破上,中集集团致力于更“尖”的核心技术攻坚,潜心钻研,破局突围。其中,中集来福士继攻克FPSO技术难题后, 2024年再度以深厚的技术沉淀与创新能力,取得重大突破,攻克船舶海工行业“皇冠上的新明珠”,首次斩获 FLNG 改装总包订单;中集安瑞科旗下中集太平洋海工开创行业先河,突破全产业链技术瓶颈,成为国内首家将高锰钢用于液化天然气实船建造的企业;集装箱制造板块冷链物流业务创新开发 RAP 主动式温控航空箱,为全球货物运输提供稳定可靠的温控解决方案。此外,在智能化方面,在宁波中集与青岛冷箱两家“国家级5G工厂”的基础上,2025年初,中集环科获评国家工信部首批国家卓越级智能工厂。
特别的,2025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深海科技”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深海科技加速推上政策风口。作为国内最早布局海洋工程的企业,中集集团凭借近二十年技术积淀,已形成覆盖超深水装备研发、深海资源开发、新能源技术的全链条优势。其自主设计的"蓝鲸1号/2号"半潜式钻井平台以3658米作业水深刷新全球纪录,配备的液压双钻塔与闭环动力系统使作业效率提升30%、燃料消耗降低10%,最精确的定位测量误差达到0.1米,确保平台在飓风、海流的袭击下巍然不动。代表当今世界海洋钻井平台设计建造的最高水平层级。在被誉为海洋工程"皇冠明珠"的FPSO领域,中集来福士已交付巴油P-71船体、P-78船体分段以及多个FPSO项目的上部模块,承接P-80、P-83 FPSO船体建造总包合同。凭借往年高质量的交付记录,中集来福士获得过巴西国油FPSO总包资质及最佳供应商称号。 面对深海新能源浪潮,中集集团将技术优势延伸至清洁能源领域。全球首个竹基复合材料漂浮式光伏平台"集林一号"的交付,不仅实现成本降低25%、抗台风等级达17级的突破,更打通海洋新能源开发全链条。
在绿色制造领域,中集集团致力于更“精”的绿色转型谋划,锐意进取,乘势而上。中集安瑞科清洁能源业务多点布局,首个焦炉气制氢联产 LNG 项目顺利投产,实现变废为宝、节能降碳,有力推动了工业领域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与产业方深层次的战略合作,开展绿色甲醇全产业链等研究,积极共同开拓绿色船燃新赛道;中集储能业务深耕绿色低碳场景应用,推进城市级超充等重点项目,深圳首个移动储能替代柴油发电机示范项目成功落地。在绿色制造升级领域:截止2024年底,中集集团国家级绿色工厂总数已达26家,比上年底增加7家,中集的绿色制造实力再获认可。
从"蓝鲸探海"到"绿能扬帆",中集集团以技术突破重塑产业格局,用绿色制造引领高质量发展。随着全球贸易复苏延续、深海开发政策加码,公司有望在新旧动能转换中持续领跑,展现了新质生产力的中国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