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资本市场,虚假信息如暗流涌动,不仅直接侵害了投资者的知情权,还可能冲击市场的稳定与秩序。 这些虚假信息究竟从何而来?是谁在制造这些虚假信息?背后又暗藏着怎样的利益链条?为了揭开真相,总台央视记者兵分多路,深入调查,直击资本市场虚假信息背后的重重迷雾。
今天是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近年来,在资本市场,虚假信息如暗流涌动,不仅直接侵害了投资者的知情权,还可能冲击市场的稳定与秩序。
这些虚假信息究竟从何而来?是谁在制造这些虚假信息?背后又暗藏着怎样的利益链条?为了揭开真相,总台央视记者兵分多路,深入调查,直击资本市场虚假信息背后的重重迷雾。
资本市场虚假信息调查
2024年11月14日午后,A股市场突然放量下跌,超大户、大户等游资集中抛售。当天在网络上,这些话题迅速蔓延:
“今天A股下跌,一个原因是传闻机构把游资举报了”
“被监管了,游资基本集体罢工了”
“游资与机构干仗”
而这些消息都指向了同一件事:机构举报游资。
游资通常是指那些以短线操作为主、追求短期利润的资金,而机构投资者则多以长线为主,更注重基本面和长期价值。两者在市场中的博弈关系一直是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而当天的传闻称,一些机构向监管部门举报游资涉嫌抬拉股价,造成市场异动,因此部分游资可能会被限制交易。
这一消息是确有其事还是空穴来风?记者搜索了当时相关监管部门网站、各大媒体发布的消息,均没有找到确认游资被举报信息。然而,各大社交平台上的自媒体账号成了这一信息传播的主阵地。
记者输入“机构”“举报”“游资”等关键词进行大数据检索发现,2024年11月14日中午开始,这一话题热度迅速上升,一篇名为《亮瞎眼了,游资被机构举报……》的文章进入了记者的视线。
记者发现,2024年11月14日午后1点多,一个名为“题材解读社”的微信公号发布了这篇文章,直指国新投资联合多家机构举报游资操控市场。
文章中引用了这样一份聊天记录截图:对话中可以看到有人称机构举报游资是真的。同时,文章中最引人注意的还有这样一段话:“这个举报事件不是捕风捉影,根据11月5日的公开消息,国新投资当时就联合10多家机构一起开会,并签署了倡议书。”
经过查询发现,11月5日,国新投资的确在北京举行了一场央企价值投资研讨会,13家机构也的确共同签署了一份倡议书,但主题却是要当好央企价值发现者、传播者和长期投资者。
一场倡导长期投资的研讨会,却在传播者的刻意“加工”下,成为“机构举报游资”的佐证,让一张原本子虚乌有的谣言截图在网络上迅速发酵。
记者继续检索数据发现,研讨会举行后,该话题讨论量一直处于低位,直到11月14日谣言出现,在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雪球等平台,被网民以发帖、发文、评论等方式转载,曝光量陡然上升。
藏在谣言传播背后的“神秘群”
谣言出现后,监管部门及时与公安部门,快速对案件依法开展调查。目前,已对相关责任人作出相应处罚。
一篇篇“股市小作文”诞生之后,二次传播环节可以让信息的影响力呈几何倍数增长。谣言的背后,是谁在推波助澜扩散影响?记者找到谣言传播中的一家公司,掀开整个传播链条中的一角。
目前,传播“机构举报游资”谣言的公众号“题材解读社”已被封禁,但记者发现,其注册主体南昌嬴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仍有自媒体账号在运营。从企业信息查询系统中,记者找到了这家公司的联系电话。
记者多次尝试拨打该负责人的电话,却无人接听。于是,记者来到江西南昌找到该公司的注册地址,发现竟然是在一个住宅小区里。在调查过程中,这家公司的负责人始终没有现身。
一家连正规经营场所都没有的公司,却一直在煞有介事地传播资本市场的专业信息,其下属的多个公众号仍然在不断发布消息,“最新消息!”“爆买”“赚麻了”等抓人眼球的字眼充斥其中。
记者发现,该公众号的每篇文章中,都有“推荐加入小作文资讯群”,并且标注了有门槛。原以为所谓“门槛”是要有相关的投资经验,结果私信后才明白,“门槛”指需要缴纳入群费,价格是半年200元。
某培训课讲师:讲股票都是以故事的形式来讲,不是说只是从技术角度来讲,把它融到故事里。要是大盘往下落就再制造一点恐慌,这样大家就更容易减仓跟随我们。
花着一万多元的学费,得到的所谓炒股知识、内幕消息,不过是在利益驱使下炮制而来的虚假信息。一条条经过“精心包装”的网络谣言,严重破坏资本市场生态。记者获悉,广东证监局收到举报后,已抓获犯罪嫌疑人15人,涉案金额约3300万元。
对编造及传播股市谣言坚决说不!
股市“小作文”往往是一条链接、一张截图甚至一句话,却涵盖宏观经济政策、行业政策等几乎所有影响股市的因素。随着社交媒体的迅速发展,“小作文”也从最简单粗暴的“股市黑嘴”、盘后票交易等违法模式,发展到越来越隐蔽的“三无消息”,还进一步与非法荐股、操纵市场等违法行为交织在一起,极大损害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目前,监管部门以“零容忍”态度,对“小作文”采取了严厉打击。
不过,仅靠监管部门事后澄清以及查处,难以彻底消除“小作文”的危害。净化资本市场环境,需要参与各方的共同努力,不造谣、不传谣、不信谣,协同构建清朗信息环境,才能维护资本市场秩序,推动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