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红海竞争亿纬锂能“船大看浪” 以出货量为激励考核目标来“高筑墙”
资讯
2024-09-23 01:52 星期一
红海竞争时代,方显真实力,锂电头部厂商亿纬锂能正“船大看浪”。

红海竞争时代,方显真实力,锂电头部厂商亿纬锂能正“船大看浪”。

公司在把今年定义为“质量年”背景下,产品市占率仍进一步提升。其中,储能电池产品上半年出货量实现翻倍以上增长,全球份额已位列第二,目前正满产满销;动力电池领域,国内新能源商用车装车量已排名第二;消费电池领域,市场份额亦稳步提升,消费类圆柱电池单月产销量突破 1亿只。反映在业绩上,公司上半年扣非净利润实现近20%增速。

目前,锂电行业在长达三年“激战”后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而为公司“攻城略地”的中坚力量是时候需要得到相应的激励,进而在行业出清阶段,仍能保持高强度的团队作战能力,才能笑到最后。

而与以往不同的是,公司本次推出的激励方案,在综合考量各种因素结合行业实际发展情况后,选择以更务实的出货量作为考核目标去抢占市场;这也为公司持续高质量发展和远征海外注入了新动力。

红海竞争下的“船大看浪”

锂电行业进入红海竞争时代,已是不争事实。产能向头部企业聚集的同时,不具备成本优势的落后产能正加速出清,此时的亿纬锂能正“船大看浪”。

9月初,碳酸锂价格一度跌破7万元/吨,较年初约10万元/吨价格下跌30%,较2022年11月约60万元/吨的历史高点下跌近九成,据五矿期货数据,2024年碳酸锂含税一体化成本90%分位线在8万-9万元/吨。

与之对应的是,下游电池行业在“成本坍塌”后,为了获取更大市场份额,业内纷纷开始“卷价格”,部分企业产品报价甚至已跌破成本线。

有机构数据显示,近期国内磷酸铁锂电芯(动力型)、三元电芯(动力型)均价降至0.32元/Wh、0.43元/Wh,较2023年初降幅均超60%。

但以亿纬锂能为代表的头部电池厂商在红海竞争中仍“船大看浪”,这主要得益于其产品布局、成本控制、规模等优势。上半年,公司扣非净利润14.99亿元,同比增长19.32%,基本符合市场预期。

市占率方面,在公司把 2024 年定义为“质量年”背景下,今年上半年仍得到进一步提升。

储能电池领域,出货量同比增长133.18%,据InfoLink 数据,今年上半年公司储能电芯出货量位列全球第二,较2023年排名前进一名。

动力电池领域,公司新能源商用车出货量快速增长。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今年上半年,公司国内新能源商用车装车量排名第二,市占率13.59%。据 EV Tank 数据,今年上半年,公司国内电动重卡装机量排名第二,市占率16.4%。

消费电池领域,公司产能得到充分释放,下游需求逐步增加,市场份额稳步提升,消费类圆柱电池单月产销量突破 1亿只。

值得关注的是,亿纬锂能是行业内极少数同时拥有消费电池、动力电池、储能电池核心技术和全面解决方案的高质量锂电池平台公司。

据悉,公司主营业务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和消费电池三大产品,上半年主营利润占比分别为28.90%、31.36%、38.52%。

相较于动力电池领域的“短兵相接”,储能行业正处于高爆发阶段,亿纬锂能在既有优势加持下,反应迅速。

公司继一季度储能电池出货量小幅超过动力电池后,二季度赶超幅度进一步加大,上半年动力电池出货13.54GWh,同比增长7.03%;储能电池出货20.95GWh,同比增长133.18%。

公司曾表示,未来将努力维持并进一步拓展现有市占率及海外市场出货占比,预计未来公司储能整体出货量还将维持35%以上增速。

不过,虽然国内锂电赛道拥挤,但下游新能源市场强需求的支撑下,锂电产业长期发展向好的趋势未改。这就需要在红海竞争时代,有质量的去抢占市场,使出浑身解数来“高筑墙”,因为在马太效应之下,只有强者才能笑到最后。

选择按出货量激励考核来“高筑墙”

为了面对行业短兵相接的“白刃战”,亿纬锂能正通过各种方式来“筑高墙”。

经营团队方面,公司用股权激励来实现出货量的高增速和提振士气;“开疆拓土”方面,通过布局海外来获取增量市场;产品方面,通过调整产品结构来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

9月20日,亿纬锂能公告了“第六期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较此前以营收/净利润作为考核项不同的是,本次采用以出货量作为考核目标。

对于本次考核方式变化原因,公司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做出了回应。

公司表示,在宏观环境及行业强竞争阶段,收入和利润的实现受到诸多不可控因素影响。为在激烈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公司通过增加销售数量和扩大市场份额作为推动增长的关键策略。设定具体销售目标,展现了公司在动力储能领域追求扩张的决心;也以此激发员工积极性和团队合作精神,共同推动公司发展,以实现长期发展目标。

值得关注的是,本轮锂电行业于2021年开始进入行业上行周期,公司业绩在进入爆发期时,也随之制定了相应激励计划,虽公司已经按照既定节奏实现产品出货量,但在行业竞争加剧、锂电产品价格大幅回落背景下,相关激励考核目标或难完成。

从出货量的高速增长上,也能看到公司经营团队努力的成果。2023年,公司动力电池出货 28.08GWh,同比增长64.22%,储能电池出货26.29GWh,同比增长 121.14%;2024年1-6月,公司动力电池出货13.54GWh,同比增长7.03%;储能电池出货20.95GWh,同比增长133.18%。

不可否认的是,在长达三年的锂电行业“激战”后,目前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而为公司“攻城略地”的中坚力量是时候需要得到进一步的激励,进而在行业出清阶段,仍能保持高强度的团队作战能力。

具体来看,公司此次激励计划考核年度为2024年和2025年,两个年度目标分别为动力电池与储能电池合计出货量不低于71GWh和101GWh。若两个年度出货量实际达成率分别不满80%、70%,当期激励即作废。

在当前行业激烈竞争的背景下,公司选择了更自主可控的以出货量为考核目标来占领市场,更切实际。以2023年动力、储能电池合计出货54.37GWh基数来算,要求公司2024年、2025年出货量分别增幅要达到30.59%、85.76%,在行业产能出清阶段,要全部实现这一目标并非易事。且对被激励对象考核年度内提出了更高要求,在五个级别的评级中,至少要居于前三个等级,否则当期激励作废。

公司此次计划授予激励对象总人数619人,拟向激励对象授予不超过7065万股限制性股票,约占9月19日公司股本总额的3.45%。

涉及的激励股票来源为公司从二级市场回购的公司A股普通股股票和/或向激励对象定向发行本公司A股普通股股票。

为了面对行业短兵相接的“白刃战”,除了股权激励外,公司选择了多种方式来“高筑墙”。

在产品竞争策略上,公司结合客户结构及市场需求发力大圆柱领域,目前已率先实现量产交付。截至6月18日,46系列大圆柱电池累计完成超2.1万台车交付,已有1.3万台车辆稳定运行超过1000公里,最长里程达8.3万公里。

此外,公司海外业务发展势头正猛。公司提出CLS全球合作经营模式,以轻资产模式为客户提供合作研发、技术授权和服务支持。目前,公司首个CLS模式落地项目ACT公司已在美国密西西比州顺利动工。

9月13日,亿纬锂能美国区域总部正式启用,这是继今年6月成立欧洲总部后,公司迈向国际化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事实上,目前海外业务“更赚钱”,今年上半年,亿纬锂能海外业务为公司贡献了近四成的主营利润,其中毛利率为21.73%,高于境内7.05个百分点。

收藏
97.69W
我要评论
图片
欢迎您发表有价值的评论,发布广告和不和谐的评论都将会被删除,您的账号将禁止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1)
关灯吃面的老白7个月前 · IP未知
还有的搞,剩者为王😬 😬 
(0)
回复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