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办FE上海站非常重要。因为中国是电动汽车制造和应用的领先国家。”
经过5月25至26日两天双正赛比拼后,于上海国际赛车场开跑的2023/24赛季ABB国际汽联电动方程式世界锦标赛(Formula E,简称FE)上海站圆满落幕。这是该项赛事时隔五年后重返其“梦的起跑地”中国,同时也是首次来到上海办赛。
遥想十年前,2014年9月,FE作为历史上第一个纯电动的赛车运动在北京以街道赛拉开帷幕,它带着推动净零碳足迹的愿景,向全世界展示了赛车运动和电气化未来的新蓝图。十年后,FE来到上海站永久赛道开跑,它不仅带着最新、最前沿的电气化成果向人们证明可持续与性能可以兼备,同时也借十周年这一重要里程碑,再一次重申对可持续发展和创新的承诺。
5月25日,2023/24赛季ABB国际汽联电动方程式世界锦标赛上海站开幕仪式
无论是过去“从零开始”的十年成长,还是即将展开的十年新征程,FE首席执行官杰夫·多兹(Jeff Dodds)和FE联合创始人兼首席赛事官阿尔伯托·隆格(Alberto Longo)均强调,中国对FE这项赛事乃至电气化未来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阔别五年,新赛道见证突破性成长
上一次的FE中国城市站停留在2019年3月的第五赛季,彼时FE已经相继在北京、香港和三亚办过七场赛事。如今,阔别五年,FE带着新的身份——经国际汽联(FIA)批准的世界锦标赛级别赛事身份重返中国,并首次来到上海,在一条对FE而言全新的赛道开跑。此次重返更举办一周双赛,以双份的“速度与激情”惊艳中国车迷们。
作为一项始终寻求发展与变革的赛事,FE一直在变化中突破与成长。赛制方面,为了增加比赛竞技性和娱乐性,FE在第八赛季引入了一种全新且独特的排位赛形式,有别于传统赛车运动赛事。所有FE参赛车手将根据其当季当前积分榜排名分为两个小组,先进行小组赛阶段争夺,随后每组最快的4名即共8名车手晋级,进入一对一淘汰赛阶段,再经历四分之一决赛、半决赛、决赛的争夺,最终决出杆位得主。这种与众不同的排位赛形式不仅“量大”——通常持续一个多小时,而且往往更有戏剧性和悬念。
赛车方面更是迎来突破性变化。上一赛季,FE宣布进入GEN3时代,采用作为迄今为止技术最先进、效率最高的FE第三代赛车GEN3。该赛车配备前后两个动力单元,比赛中使用的电量超过40%来自动能回收,其功率比2014年北京站使用的第一代赛车提高了75%,动能回收能力更提高了6倍。它也是目前最快的FE赛车,最高时速超过322公里/小时。
GEN3赛车在上海站为中国首次亮相
无论是赛车还是赛制乃至双赛安排,此次FE上海站对中国观众来说显然充满着新鲜感,而现场观赛更让他们直观地感受到FE赛场上的变幻莫测。25日举行的首回合正赛中,效力捷豹车队的埃文斯(Mitch Evans)凭借轻微的电量优势在最后一圈“绝杀”来自保时捷车队的维尔莱茵(Pascal Wehrlein)。这场超车大战直观地反映了FE比赛中经常发生的戏剧性。
26日举行的次回合正赛,领奖台之位却迎来大洗牌。在前一天正赛失利、排名第五的达科斯塔(Antonio Felix Da Costa,保时捷车队)凭借出色的电量管理和稳健的驾驶表现夺得冠军,亚军则由迈凯伦车队的杰克·休斯(Jack Hughes)夺得,要知道休斯前一天正赛排名仅为第18位,而前一天正赛排名第16的纳托(Norman Nato,安德雷蒂车队)同样完成“华丽翻身”,成为最后一位登上领奖台的车手。更不得不提的是,FE竞争的激烈性在次回合排位赛中得到极致体现:休斯夺得杆位的圈速优势仅有0.001秒,这是继2017年FE柏林站之后又一次出现的惊人差距。
5月25日,FE电动方程式上海站首回合正赛领奖台合影,冠军埃文斯(中)、亚军维尔莱茵(左)及季军卡西迪(右)
5月26日,FE电动方程式上海站次回合正赛领奖台合影,冠军达科斯塔(中)、亚军杰克·休斯(左)及季军纳托(右)
正如纳托赛后接受采访时提到,在FE赛场上,“没有任何事情是板上钉钉的” 。这是FE围场内所有人的共识,也体现了FE竞技的魅力所在。以本年度赛季冠军之位为例,截止刚结束的上海站,12场正赛中产生了8位不同的分站冠军得主。达科斯塔赛后的“双关”发言也强调了这种不确定性,“这就是为什么它叫Formula E(电动方程式),而不是Formula Easy(容易方程式)”。
FE是一项十分考验耐心、讲求策略的比赛,有时领跑并不意味着胜利,相反能量消耗带来的电量流失往往还会造成后继不力的情况出现,此次在首回合正赛中与冠军失之交臂的维尔莱茵赛后就直言,“这是场艰苦的比赛。我们领跑的时间太长,而且太早,所以给捷豹一些优势。”后者正是凭借电量占优的优势实现逆转。
电量无疑是FE竞技中的核心变量,也是FE赛事基于推动电气化发展和创新为目标中成长最快的领域。目前效力远景车队的瑞士车手塞巴斯蒂安·布埃米(Sebastian Buemi)是从北京举办第一场FE赛事就参与至今的元老级FE车手。他回想十年前,由于第一代赛车的电量问题,在比赛期间他需要快速跳进第二辆赛车才能完成整场赛事,而今,第三代赛车已经可以“一跑到底”,哪怕是在上海国际赛车场这种大型赛道,“这是一种非常大的进步”。
2014年9月13日,FE电动方程式第一场赛事在北京奥林匹克中心区“绿色开跑”
图片来源:路透社
直面挑战,积极探索发展之道
在首席赛事官隆格看来,选择上海作为FE时隔五年重返中国的第一站,并在上海国际赛车场开跑,这是最好的选择。首先,上海有着良好的赛车历史基因,从2004年第一届F1中国大奖赛至今,这座国际大都会见证了赛车运动在中国二十年的快速发展,这里既建立了较为扎实的车迷群众基础,也拥有投入使用至今已二十年之久的上海国际赛车场。基于这些因素,FE若想快速重回中国观众视野,“选择上海是最轻松的可行性方案”。
FE联合创始人兼首席赛事官阿尔伯托·隆格(Alberto Longo)
其次,FE也希望“在上海国际赛车场这条全球知名的永久赛道上,体验一种全新的赛车风格”。上海国际赛车场自创立至今,素来以其极具挑战性的上字型赛道——拥有高速直道与紧凑弯道的组合,让一众赛车手“又爱又恨”。此次FE上海站赛道沿顺时针方向行进,全长3.051公里,是传统大奖赛赛道布局的缩短版。
就FE比赛而言,这条宽阔的赛道拥有非常长的发车直道,意味将有大量的超车机会。根据官方本赛季迄今为止的观察,这类需要极高电量管理水平的赛道通常会带来特殊的比赛风格。更重要的是,“街道赛道和永久赛道的组合,将使车手能够更努力,也能进一步发掘GEN3赛车的性能”,隆格提到。
5月25日,FE电动上海站首回合(第11轮)正赛
顶级永久赛道的引入为FE竞技提供更多可能性。不过,街道赛作为FE赛事的一大重要基因,多兹和隆格显然也希望未来有机会在上海市中心诸如外滩等地方举办FE赛事。然而,街道赛的举办并非易事。以今年3月举办的FE东京站为例,这是FE赛事发展至今首次造访日本。隆格分享道,FE经历足足9年的时间,才将街道赛搬到东京市中心这一想法变成现实。值得一提的是,日本此前并没有方程式街道赛的历史。
选择一座城市举办一场FE赛事,首先要衡量基础条件,例如城市规模有多大、城市对可持续发展又能做出多大的承诺等,而在标志性城市办赛,无论基于群众基数还是赛事曝光程度,都对FE赛事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初步确定举办城市后,在城市中心找到合适的赛道便成为一项艰巨的任务。隆格坦承,不少被列入可办赛名单的城市,最终都是因为还没找到理想的赛道方案而不得不从名单上划掉。
虽然举办街道赛困难重重,但隆格依然持以积极的心态看待,“因为我们不断积累在城市中寻找这种‘不可能的赛道’的经验”,东京站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 “我们喜欢挑战,”隆格接着道,“而且通常我们都会取得成功。”
3月30日,FE电动方程式东京站开创日本方程式街道赛的历史
当问及FE接下来的赛季是否继续选择在上海举办时,隆格笑着说要留有悬念,“这可是高度机密”。但他多次强调,中国显然是FE非常看重的主要市场,“未来我们当然希望持续回到中国办赛”。他透露,基于中短期规划,FE正在衡量接下来赛季中在中国举办双城市站比赛的可行性。而上海无疑是FE办赛的一大理想城市站点,他们也非常感谢此次上海当地各部门所提供的热情与支持,不过隆格表示,接下来的FE赛季不排除在中国其他城市举办的可能性。
持续开跑,引领电气化不断创新
随着更多新的标志性城市加入,包括本年度赛季新增的上海站和东京站,FE赛事版图和粉丝基数继续在扩大。这一当初写在餐巾纸上的创想,只为推行可持续出行理念的纯电动赛车赛事,历经十年发展,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已有超过3.8亿的粉丝数量。
在多兹看来,为了进一步扩大FE赛事影响力,重返中国市场尤其重要。一方面,中国有着庞大的人口基数,面对过去在中国四个赛季的空白,中国市场显然在提高FE粉丝数量上有着巨大潜力。这也是为什么多兹在去年上任FE首席执行官一职后,几乎第一时间做出尽快重返中国比赛这一决定,让中国观众以身临其境、直观的方式感受FE赛事的独特魅力。
5月26日,FE电动上海站次回合(第12轮)正赛 © Simon Galloway
事实上,现场观赛确实有助于FE在中国市场“圈粉”。此次上海站办赛期间,许多观众表示在看过现场比赛后对这项赛事更感兴趣,不少车迷还打破了对FE赛车的固有印象,发现FE比赛原来同样充满速度与激情,甚至更多的超车次数和更不可预测的排名成绩,大大提升了整体观赛体验。
来自苏州的徐女士就是被“圈粉”的其中一人。她表示,最初购票是因为“正好没看过,想要体验一下”,但现场观赛之后“觉得很震撼”,通过FE赛事学到很多关于赛车的知识,更了解到FE并不是一项“一味拼速度的运动,更多的是需要技巧和经验”,例如超车时机、攻击模式的时间分配和启动时间、电量管理等等。更让她难忘的是,她还在现场意外地见证了历史性的一刻:在次回合排位赛中,第一名以领先第二名0.001秒的微弱优势夺得杆位。
另一方面,多兹认为,中国市场的重要性更体现在中国在推动可持续发展和电气化发展的行动和决心上。“从最开始提出电气化未来至今,中国是唯一一个始终真正在支持和推动这一方面发展的国家。”多兹提到并引援最新数据指出,中国在当前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占据超过六成以上份额。因此,“对我们来说,此次举办FE上海站非常重要。因为中国是电动汽车制造和应用的领先国家”。
5月26日,FE电动上海站次回合(第12轮)正赛 © Alastair Staley
作为目前唯一一项纯电动赛车的世界顶级赛事,过去十年里,FE始终致力于在性能表现、创新和可持续上更进一步,不仅通过赛事形式向全世界展示最前沿、尖端的工程技术和实践,同时作为电气化领域的技术风向标,为制造商提供了世界领先的测试和交流平台。
在此次上海站举办的一个月前,FE电动方程式和国际汽联正式发布了下一代赛车——全新纯电GEN3 EVO赛车(也被称为GEN3.5),将于FE下一赛季首次应用。最新GEN3 EVO版本标志着电动赛车技术取得重大飞跃,例如在加速能力上,零到百公里加速时间仅需1.86秒,比当前F1赛车快30%,比GEN3赛车快36%;同时,还首次配备四轮驱动系统(AWD),可最大限度地提高加速度和操控性;此外轮胎方面,优化后的全天候韩泰iON轮胎具备更强的抓地力(提升约5-10%),并由35%的再生和可持续材料制成,比GEN3时代提高9%。
GEN3 EVO赛车效果图
FE对创新和可持续高性能的执着追求,也吸引了各大制造商的支持。从FE赛事的制造商积分榜可以发现,目前FE车队有保时捷、捷豹、日产、Stellantis、马恒达等制造商加盟,还有FE围场内唯一一支中国车队ERT同时也是制造商的加入。
而在此次上海站开跑前夕,FE官方也正式宣布保时捷成为继日产、捷豹后,第三家承诺参与GEN4时代的制造商,并将至少参加FE赛事至2030年。据了解,GEN4赛车或将于第13赛季(2026/2027赛季)推出,未来新一代赛车将为制造商提供更大的研发空间,并为他们在赛用技术民用化方面提供帮助,从而实现从赛道到街道的技术转移。
目前,FE车队中具备中资背景的有两家:ERT和远景车队,后者由中国的远景科技集团全资控股。对多兹和隆格而言,当然希望有中国制造商或中国汽车厂商的加入,这也是FE要回到中国开跑的主要原因之一,希望通过呈现FE赛车的突破与进化,鼓励用FE的技术知识反哺民用电动车辆开发,向中国市场有力展示更多电气化和可持续交通出行的巨大发展潜力。隆格透露,此次FE上海站之行已与不少中国制造商进行交流会面,“期待彼此间达成好的共识”。
ERT电动方程式车队为FE围场内唯一一支中国FE车队
作为FE赛事的联合创始人,今年赛事迎来了十周年,让隆格感概万分。他用“进步”一词来凝聚他陪伴FE十年成长的所有感触,“我们从零开始创造一件事,这件事在今天看来很理所当然,现在每个人都参与到电动交通出行中,但在12年前,情况并非如此”。而FE电动方程式发展至今时今日的成果,他感到无比骄傲,也更加坚定他与FE继续进步的决心和信心,“我们还有很多有待成长和学习的地方,目前的我们(从赛事规模看)仍然很小,但(我相信)有朝一日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赛车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