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思南公馆时区画廊举办“百年漆艺 世家传承——美学与致用的极致工艺”展。
01
时区画廊举办漆艺还原画展览
色彩影像技术公司VITART邀请来自中国台湾台北市的非遗漆艺世家——王清霜、王贤民、王贤志以及王峻伟一家三代四位漆画艺术家展出作品,高龄百余岁的王清霜,被相关部门认定为非遗工艺保存者。5月9日-5月26日(周二闭馆),于上海思南公馆时区画廊“百年漆艺 世家传承——美学与致用的极致工艺”展展出的漆画作品,为VITART与漆艺世家合作的新科技工艺技术结晶,以“还原画”重现漆艺与新技术的结合。
超过八千年历史的“漆”是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工艺,顾名思义是以漆为媒材,髹涂于器物上成形的工艺。王清霜、王贤民、王贤志以及王峻伟一家为国际知名的漆工艺传人,三代遵循古典技法,可从四位大师作品中工艺的演变一窥百年来的漆画技艺变迁。王清霜大师绘制的主题源于他对自然的热爱,山、水、花鸟与在日常自然环境中的景物,皆是他创作的灵感来源,即便已逾百岁,仍保持写生的习惯以精进对自然景物的描绘;第二代漆画师王贤民、王贤志,秉持父亲对于创作的热诚以外,更着重优雅的吉庆图腾,从中通过各式繁复的漆艺技法,呈现出祥和喜庆的传统寓意;孙辈王峻伟,在祖、父辈的基础上,融入新的时代色彩,将漆画的美学与当下产生联系。
“漆”的运用并不少见,在过去常被绘制在盒、碗、筷等生活日常用品上,同时这种工艺也被用于瑰丽典雅的艺术创作。然而,漆艺从创作到完成不仅需要严格的环境条件,还耗时费力,也致使现今漆艺走向失传的困局。鉴于此,VITART以高度的技艺还原漆创作的表现手法,透过高端科技与匠人技艺,如真如实地还原漆画的漆液、金银粉、贝壳、蛋壳等不同媒材在画面上的镶嵌、浮雕与泼洒。
VITART长时间致力于为创作者提供高质量的衍伸技术,拥有独步全球的立体还原画技术,40多年的图像处理经验,真实还原原作之笔触厚度和质地,实现稳定的数字化输出。目前已和全球多所博物馆展开合作,输出作品展示足迹包括欧洲和亚洲,合作艺术家来自十余国家,获得授权创作媒材从油彩、织品绣线到漆艺,打开艺术家的创作市场,也颠覆传统作品展示观念。
02
上博将呈献陈世英全球最大型个人艺术展
7月3日至10月7日,上海博物馆“拾慧古今”现当代艺术大师系列首展“千年万念:陈世英半世纪珠宝艺术”将于上海博物馆东馆光明乳业第一特展厅举办。这是陈世英全球最大型的个人艺术展。
展览由上海博物馆及丹麦皇室珠宝策展人妮娜·哈尔德(Nina Hald)共同策展,逾200件艺术杰作以飨观众。其中,还有来自英国国立维多利亚与艾尔伯特博物馆、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德国普福尔茨海姆珠宝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等海内外多家博物馆特选馆藏共同展出。展览将呈现三个主题──“雕刻与载体”“混沌与魔法”和“智慧与力量”,每一个主题皆可被理解为通往更高境界的工艺、创造力和意识的入口。
第一主题中的首件作品《时间之眼》,邀请观众放下凡尘俗务,透过陈世英的创意视角体验其珠宝艺术的世界。《悟禅知翠》呈现了蝉的启悟,作品中,蝉抱一颗帝王翡翠,背面镶一颗温润的紫罗兰翠玉。蝉身的翡翠圆珠,皆采以“内格榫卯嵌接法”镶嵌。极薄的翅膀运用了陈世英2002年发明的“翡翠切割润光专利技术”。“蝉”与“禅”同音。两颗鸽血红宝石象征滚滚红尘,世间尘俗事需经过智慧沉淀。世英切割(1987年)是一种超越三维阴雕的幻象雕刻法。以《春日女神》为例,先在水晶的背部开一个洞,那是荷莱女神的鼻子。雕刻时,以逆向思维配合逆向运动,左的变成右,深的变成浅,如此类推,挖走的空间构成女神的面孔。雕刻、打磨和切割,从心到脑到手,三位一体,不能各有所思。
陈世英自30多岁起已习惯借鉴不同领域的技术、工具和知识,以解决在创作过程中的挑战。从其作品可见,他擅长以当代独特的手法演绎传统的技术和物料。第二主题作品《蝴蝶星云》,身躯以太空金属──钛金属配合微雕的祥云纹路打造,上面镶以闪钻彩色光芒,某些部份镶有紫晶浮雕及阴雕,以及各种自由切割的粉红刚玉,以工艺凝住幻彩流光。作品《化蝶》为捕捉蝴蝶美好的色彩,陈世英取其标本,利用水晶高折射的特质,经过特殊打磨切割,以16颗共52.44卡拉祖母绿,以及钻石、红宝石、紫水晶、黄水晶、蓝色托帕石、水晶、贝母、沙弗莱石,蓝宝石、黄钻、18K白金、钛金属等点缀其身躯。
第三主题聚焦于精神,以及如何升华至永恒,通过龙、凤、马和虎等神兽作品,反映了陈世英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图腾的传承与创新。作品《赫拉女神》中的孔雀身披丽翼彩羽、形庞辉煌,不论古今中外都为世人所钟爱。已入藏上海博物馆的作品《王者归来》,以羊脂白玉、钻石、钛金属为主材,既展现西方现代绘画的繁星点点,又体现中国战国时期的玉雕工艺。
03
集美·阿尔勒“影像策展人奖”获奖展览“燃烧之路”展出
集美·阿尔勒“影像策展人奖”第三届获奖策展小组甘莹莹和周一辰的展览项目“燃烧之路”于5月11日至6月16日在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北京)展出。“燃烧之路”自2023年12月获奖后,在奖项支持下进入实施阶段,并于上海Fotografiska影像艺术中心首度亮相。上海展览期间,策展人甘莹莹和周一辰与本地青年艺术家严佳林、朱浚侨、刘一琨、高亢、张艺琳开展“达吉特夫人的鹰之梦”工作坊,其创作成果作为北京站的特别呈现,同时开启了“燃烧之路”基于“技术和不可见力量”的持续讨论和探索。
策展人甘莹莹和周一辰在展览“燃烧之路”中,提出人类自身作为媒介连通技术与精神的可能性。展览以玛格利·杜赞特(Magali Duzant)的《月亮和星星可以属于你》中的作品“一张通灵广告”拉开序幕;亚历克斯·特纳(Alex Turner)的《盲河》系列中冷漠的技术之眼——遥感红外相机以及AI识别软件揭示了生灵与边界的本质;王凝慧的《角锥体与抛物线II》邀请观众与她一同搭建几何装置与宇宙沟通;徐维静制作了可以让人类感知到异类物种如何感知世界的可穿戴装置《皮系列》,挑战了人类中心主义的技术观;约瑟夫·科瓦奇(Josef Kovac)在《寻找谢尔盖》中半纪实、半虚构地创造了一个“共时性”体验,将困在太空中的宇航员同一个噩梦惊醒的小男孩连结在一起,隐喻着一个国家地缘政治的扩张和时代剧变下的个体;尤里安·金塔纳斯·诺贝尔(Yurian Quintanas Nobel)制定仅局限于“自家范围”的拍摄规则,在《梦月》中探索不可见之物;宋兮的三个影像作品《仰望星空》《欢乐颂》和《仪式:10000次祈祷》将光明与黑暗、生命的诞生与毁灭和技术之间的关系戏谑而直接地表现出来;在《萨满地图(2)在路上》中,顾桃在中国寻遍萨满——用肉体连接物理世界与精神世界的通道,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媒介的踪迹。
展览开幕期间,甘莹莹和周一辰举办参展艺术家顾桃与尤里安·金塔纳斯·诺贝尔的作品放映会。此外,摄影史学者何伊宁受策展人邀请主持对谈,与科幻作家糖匪、参展艺术家尤里安·金塔纳斯·诺贝尔和王凝慧就“影像技术和幻象生产”这一话题展开深入探讨。甘莹莹和周一辰将于北京展览结束后,前往海外展开学术访问和交流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