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利ETF赛道竞争格局初现?华泰柏瑞经验、规模双领跑,五大维度详解长期投资机会
资讯
2024-03-14 08:15 星期四
①市场素有“弱市股息率,牛市市梦率”的说法;
②在当前低利率环境延续的背景下,红利策略可能是较长阶段内都值得倍加重视的投资胜负手;
③在红利投资这一方新的公募必争之地中,究竟谁在领跑?

春季开篇,红利投资的热度仍在攀升。伴随着一浪高过一浪的关注度,红利指数投资成为争夺市场C位的投资品类,多家公募基金公司更是纷纷加快布局脚步、扎堆密集上新。公告数据显示,2024年开年仅两月有余,就有超15只红利主题相关的被动指数型基金宣布发行,其中不乏多家头部大厂的身影。

市场素有“弱市股息率,牛市市梦率”的说法。多家公募基金公司如此步调一致地在红利指数投资领域加码布局,离不开红利策略在近年来震荡行情中展现出的“避风港”属性。但在业内人士看来,从更长周期的视角来看,红利策略过往穿越行情起伏、为一些基民收获投资幸福感的表现才是更深层次的关键原因。

3月6日,经济主题记者会上,证监会主席吴清关于上市公司分红的表述也引发了大家对于红利投资的期待。

吴主席表示,“近年来,A股上市公司分红情况持续改善,但常年不分红的公司也不少,稳定性、及时性、可预期性分红的比例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对多年不分红或者分红比例偏低的公司区分不同情况采取硬措施。”未来,随着针对上市公司分红的监管规范不断完善,A股上市公司的分红质量有望持续提升。

在当前低利率环境延续的背景下,红利策略可能是较长阶段内都值得倍加重视的投资胜负手。

那么,在红利投资这一方新的公募必争之地中,究竟谁在领跑?

或许数据可以给出答案。

截至2月底,交易所数据显示,全市场红利主题ETF规模超600亿,其中,华泰柏瑞旗下红利主题ETF合计规模约255亿元,是当之无愧的头部玩家。

那么,能够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华泰柏瑞做对了什么?

一是,敢于人先,布局全面。华泰柏瑞在2006年就推出了全市场首只红利主题ETF,该产品也是目前市场上规模居首的红利主题ETF。截至最新,华泰柏瑞旗下布局了8只红利指数基金,横跨A股、港股,覆场内、场外,丰富齐全的产品线能够更好满足差异化的投资需求。

二是,紧贴市场,反应迅速。尽管国内ETF近年来发展迅速,但相较海外市场仍有可观的发展空间。在行业发展与市场变化中,可能不断涌现全新的主题或机会,这也对基金公司提前发掘市场需求的敏锐度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是ETF的“聚集效应”赋能。一般而言,ETF产品数量越多,可供投资者选择的品种越丰富,最终能够构建的投资组合数量就可以实现几何倍数的增长,其中每个ETF产品的潜在价值也都会有所提升。简单来说,华泰柏瑞在ETF领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牌效应,这客观上具备更强的竞争优势。

经验规模双领跑,红利大厂浮出水面

凭借创新前瞻的产品布局,华泰柏瑞在ETF方面稳居行业领先,且近年来规模持续攀升。但很多人或许不知道的是,华泰柏瑞更在红利主题ETF领域耕耘已久。截至2月底,交易所数据显示,华泰柏瑞旗下红利主题ETF合计规模约255亿元,更打造了覆盖全面、策略丰富的红利ETF工具箱。

早在2006年,华泰柏瑞就率先推出了全市场首只红利主题ETF。目前,旗下有包括红利ETF(510880)、红利低波ETF(512890)、港股通红利ETF(513530)以及央企红利ETF(561580)等多只ETF及联接基金,包含A股港股、覆盖场内场外。

具体来看,华泰柏瑞红利ETF不仅是全市场首只红利主题ETF,也是目前规模居首的红利主题ETF,截至2月底,交易所数据显示,该基金管理规模182亿元。

鲜明的高分红特征为投资者带来可观的长期回报。基金公告显示,华泰柏瑞红利ETF成立近18年来,截至2023年上半年,这只基金近10年累计盈利近50亿元。红利ETF成立至今分红17次,累计分红总额超32亿元。

(基金分红公告,截至24/3/5)

去年红利主题中另一顶流是红利低波ETF,华泰柏瑞红利低波ETF(512890)具有高股息和低波动的双重特征,也凭借在震荡行情中的“抗跌”属性备受青睐。截至2月底,近一年来份额增长超1750%,目前份额超62亿份。收益率上同样表现出色,成立以来连续五个完整年度(2019-2023)均收获正收益,截至3月5日,成立以来年化回报14.59%。

(20230228份额为3.36亿份,20240229份额为62.25亿份,来源交易所,业绩数据来源华泰柏瑞基金,经托管行复核,红利低波ETF自成立以来同期业绩基准年化涨幅为7.52%,来源wind,截至20240305。基金投资需谨慎,投资本基金有本金亏损风险。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完整业绩情况详见文末备注。)

除此以外,华泰柏瑞还进行了红利策略的跨市场布局,将红利投资的视野拓展到了港股市场。旗下港股通红利ETF(513530)在2023年港股下跌市场中斩获了7.14%的回报,是仅有的收获正回报的港股ETF,2023年度产品业绩基准和恒生指数的涨跌幅分别为-0.33%、-13.82%。

(业绩、业绩基准数据来源基金定期报告,指数数据来源wind,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完整业绩情况详见文末备注。)

优质的高股息资产在港股市场同样是稀缺标的,而从股息率来看,港股比A股更具吸引力。港股通红利ETF跟踪的标的——港股通高股息指数目前股息率超8.5%,在一众红利类资产中优势明显。而估值水平显著低于A股红利策略,叠加AH股溢价率的优势,在当前可能是一种安全边际较高的投资策略。

(Wind,截至24/3/5)

2023年,华泰柏瑞在红利ETF领域再拓新程——发行了全市场首只央企红利ETF(561580),100%央企含量。“中特估”背景下,高分红属性的央国企是一条重要且清晰的投资思路,有望继续受益迎来价值重塑。

作为ETF投资领域的头部大厂,华泰柏瑞基金长期以来一直践行“指”做精品的运作理念,保持着18年零差错运营的记录。凭借出色的被动投资管理能力,华泰柏瑞是2022-2023年业内仅有的蝉联三大报指数团队荣誉的“大满贯”得主。

缘何备受关注?突出防御属性是关键

在公募抱团走向极致之后的反转行情中,红利策略无疑是近两年来A股为数不多的亮点之一。高股息+低估值的特点在当前市场中具有突出的配置性价比,也成为资金青睐的“避风港”。

红利策略以高股息率作为核心选股指标,选取现金流稳定、长期持续分红、估值相对便宜的标的。稳定的股息率赋予了红利策略更强的抗风险能力,在震荡或下行市场中具有突出防御属性。以上证红利、红利低波、港股通高股息(CNY)、中证央企红利4只指数股息率来看,分别达到5.69%、5.47%、8.58%和4.80%。

(Wind,截至24/3/5)

对于投资而言,想挑选出真正的优质高股息资产,股息率并非唯一的指标,还包括基本面分析、当前整体的股息率水平与PE估值的趋势以及对未来宏观因素的判断。就当前相对复杂的国内外环境而言,红利类资产除了高股息特征,往往还具备流动性好、质地好、行业逻辑清晰、有护城河等多重优势,这也是资金青睐的原因。

经过了长时间和多市场的验证,红利策略正成为海内外共识的主流价值策略之一。全球红利ETF规模保持快速增长。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0月31日,全球红利ETF产品规模合计4222.61亿美元,其中美国市场占比超80%。全球红利ETF规模TOP10基金,其中9只均为美国市场产品,策略类型以高股息为主。规模最大的ETF为先锋股利递增ETF,当前资产规模为649.57亿美元。

尽管近年来境内红利策略ETF的数量和规模均迅速增长,但参考海外市场规模,仍有显著的发展空间。

五大维度解读红利策略布局机会

近年来,红利策略延续了持续高光的表现,相对市场整体的超额显著。以红利低波指数为例,该指数2023年上涨6.45%。那么,红利策略还能持续多久是投资者最为关心的话题。

相关人士指出,从宏观、分红、利率、资金和配置角度来看,红利策略在当前环境中的配置价值仍有望延续。

首先,宏观角度上,国内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型,股息率的确定性较高,相对优势进一步显著。从经济数据来看,1月国内经济低预期持续发酵,较优的防御属性为其股价带来“确定性溢价”,煤炭、银行、公用事业、石油石化等表现相对较优。在宏观不确定性凸显背景下,相关高股息板块仍有5%以上的股息率,市场追逐“确定性溢价”,具备永续经营特征、防守属性突出的红利资产相对占优。

其次,分红角度上,“中特估”背景下央国企或迎价值重塑,近期国资委表示将进一步研究将市值管理纳入中央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引导中央企业负责人更加重视所控股上市公司的市场表现,及时通过运用市场化增持、回购等手段传递信心、稳定预期,加大现金分红力度,更好地回报投资者。

央国企作为现金分红主力军,2020-2022年累计分红达3.47万亿元,常年贡献全市场近八成的分红,持续以真金白银回馈投资者。一方面,在监管将央企市值管理纳入考核,企业分红的积极性持续提升;另一方面,大多数央企、国企整体估值水平偏低,而且具有高股息率特性,在未来偏低增长的投资预期中,市场关注度或会得到大幅提升。

第三,利率角度上,国内长期利率中枢下移趋势明确,截至今年3月7日,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仅为2.26%,今年以来仍在持续下行,低利率常态加码红利资产的长期吸引力。

第四,资金角度上,我国2023年家庭新增存款达16.67万亿,创历史新高,存款余额升至137万亿,已超我国GDP总量。大规模储蓄和居民日益增加的财富管理需求,助推长期稳健资产的配置需求进一步抬升。

(Wind)

第五,配置角度上,在经济增速适度放缓和无风险利率下行的宏观背景下,能够提供持续、稳定的高股息资产适合作为打底资产。2024年市场仍在政策预期与实际兑现之间博弈,波动可能持续,红利策略的防御属性或仍是资金的“避风港”。同时,红利策略攻守兼备的特点,可以考虑作为“杠铃配置”中的重要一头。

综合来看,国务院国资委鼓励央国企市值管理,鼓励央国企提高股东回报,政策也对红利策略的持续加持,叠加当前经济弱复苏、稳健资产相对稀缺的背景下,红利策略契合中长期追求相对稳健回报资金的配置需求,预计或持续获得各类投资者和增量资金的青睐。

备注:华泰柏瑞基金于23年12月/22年8月/21年9月/20年3月/19年4月/17年4月/16年3月七次荣获中证报“被动投资金牛基金公司”;于23年8月/22年11月/21年7月/20年7月/19年4月五次荣获上证报“金基金被动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奖”;于23年6月/22年7月荣获证券时报“被动投资明星基金公司奖”。

备注:华泰柏瑞上证红利ETF成立于20061117,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收益依次为16.51%、-0.71%、10.94%、2.47%、7.41%。业绩比较基准为:上证红利指数,同期收益分别为10.67%、-5.69%、7.62%、-2.42%、2.67%。历任基金经理:柳军(20090604至今)、李茜(20191105至今)。华泰柏瑞红利低波动ETF成立于20181219,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收益依次为21.57%、9.46%、19.56%、2.72%、11.91%。业绩比较基准为:中证红利低波动指数收益率,同期收益分别为15.97%、-2.96%、10.80%、-1.90%、6.45%。历任基金经理:柳军(20181219至今)。华泰柏瑞港股通红利ETF成立于20220408,2022成立至年底、2023年收益依次为3.59%、7.14%,业绩比较基准为:中证港股通高股息投资指数收益率,同期收益分别为-4.15%、-0.33%。历任基金经理:李茜(20220408至今)、何琦(20220408至今)。华泰柏瑞央企红利ETF成立于20230518,2023成立至年底收益为-5.49%,业绩比较基准为:中证中央企业红利指数收益率,同期收益为-11.46%。历任基金经理:李茜(20230518至今)。以上数据摘自基金定期报告。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需购买相关基金产品,请您关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相关规定,提前做好风险测评,并根据您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购买与之相匹配的风险等级的基金产品。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投资需注意投资风险,请仔细阅读基金合同、基金招募说明书及产品资料概要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具体情况。港股通红利ETF可投资于境外证券市场,还将面临汇率风险、境外证券市场风险等特殊投资风险。指数由中证指数有限公司(“中证”)编制和计算,其所有权归属中证。中证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以确保指数的准确性,但不对此作任何保证,亦不因指数的任何错误对任何人负责。

收藏
89.01W
我要评论
图片
欢迎您发表有价值的评论,发布广告和不和谐的评论都将会被删除,您的账号将禁止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