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被认为是中国资本市场的牛熊周期,也被视为一位基金经理走向成熟的周期。
7年,被认为是中国资本市场的牛熊周期,也被视为一位基金经理走向成熟的周期。
2017年6月29日,基金经理邹欣开始独立管理兴全绿色投资混合型基金,截至2023年12月31日,这只产品在过去6.5年间取得了52.88%的回报,年化回报6.74%。
自独自管理基金以来,邹欣时常在定期报告中详细阐述自己的投资方法,希望持有人在收益和波动之外,“能够清楚的了解这只基金是以什么样的方法在运作”。
在邹欣看来,实体经济的产业规律比股市的规律更容易认知,而创新产业相较成熟产业拥有更多的认知空间,因而他选择了以探寻产业规律为本的成长投资方法。
这是一套求真务实的方法——不追逐趋势和概念,研究者需要阅读底层技术的专业书籍、寻访真正的产业专家、厘清产业链上的创新细节和竞争格局,进而从这些研究中获得认知滋养,形成对产业规律和商业逻辑的敏锐嗅觉。
这同时也是一套不断迭代的方法,随认知跃迁和行业变化不断进化——过去数年间,邹欣潜心打造了一套可迭代的自研量化模型,力求发现景气度背后的因,助力主动行业配置。
2024年2月23日-4月3日,由邹欣拟任基金经理的兴证全球创新优势混合型基金正在发行中。本文试图为读者揭示邹欣的成长投资方法,这既是一位投研人16年成长磨砺的心得,也是中国产业创新升级的注脚。
深入认知产业规律发现真成长
“成长投资的假设是我们对世界、宇宙、社会了解的都知之甚少,未来可能还蕴藏着无穷多的变化,相信成长,相信变化,可能是我们作为人类最基本的谦虚态度”,邹欣如是剖析自己从事成长投资的初心。
这份初心需要扎实的研究基础。邹欣从2008年成为一位买方研究员,在长达8年的研究员生涯中,他从研究企业的渠道建设方法到消费的动因,从研究企业的商业模式差异到价值驱动,初步积累了一些自下而上的选股基本功。
从那时起,邹欣便意识到:“要读懂和深入研究一个行业,至少需要3年的时间,特别是在迅猛的移动互联网大潮中,更是只有研究到了产业规律才能对公司的投资价值和成长空间做出判断。”
2015年底担任基金经理后,邹欣在行业广度上不断拓圈,开始研究光伏等新能源行业。
新能源是一个产业链较长的体系,形成的产业格局也有其独特性,在这个研究的过程中,邹欣逐步奠定了产业链归类的基础框架,又经过3年的迭代实现了全门类的基础认知和经营态势比较。
为了应对管理规模的增长,邹欣感受到组合构建方法需要进一步的升级,在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之间寻找新的平衡。2021年底开始,邹欣重新出发,埋头研究探索主动的行业配置框架,以便更高效、更系统地提炼主要矛盾。
方法迭代的背后,不变的是对认识真实世界和产业规律的不懈追求,而每一次的迭代也会伴随对一个新的行业的深入研究。
过去三年,以世界先进技术相关产业突破规律为课题,邹欣主要学习了半导体产业的相关内容,补齐对工艺技术和产业史相关知识,让他从一个20年的IT发烧友成长为产业发展的观察家。
“在传统印象中,中国半导体行业仍缺乏突破口”,邹欣分享道,“事实上,中国企业在存储芯片制造领域正快速追赶国际先进水平,行业即将进入规模健康有序发展的新阶段,产业链相关企业的发展空间也正在打开。”
当问及未来十年看好什么样的行业时,邹欣的回答是“真正的高成长行业可能还未被命名”。
举例来说,邹欣在多个行业的研究中发现,纳米尺度材料技术的研究都在处于产业变革的重要方向。“处理这个问题可能是未来5年产业升级的重要方向”,邹欣告诉我们,“但目前我们很难判断它会只属于某几个行业。”
“过去10年,中国企业产业升级的逻辑大多是获得了一个重要的海外客户,或者在国内某项产业政策的支持下实现弯道超车”,邹欣表示,“面向未来10年,内生性创新或将成为中国产业升级的第一驱动力。”
基于这样的判断,投资者需要破除对既有行业的门户之见,深入理解技术挖掘和技术突破的相生关系,坚持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阶段相匹配才能创造最大价值的标准,才有可能在中国资本市场中挖掘到具备创新优势的“真成长“公司
全自研模型刻画景气度之因
面对技术革命和产业升级的加速之势,新概念、新名词应接不暇,“景气度”被不少投资者视为获取收益最好的“矛”。
但在邹欣看来,每一种进攻手段都需要建立好相应的风险控制机制,景气度是诸多因素作用下的“结果”,基金经理应该为持有人洞察到景气度背后的原因。
邹欣将景气度背后的原因归纳为供需情况、竞争格局、规模效应、马太效应和资本结构五个维度,“景气度类似于一个五维空间投影在平面上的一条曲线,认知的升维帮助我们重新思考了发展驱动力的问题。”
为了将理念变为可落地执行的工具,需要通过编程技术去解决一系列的工程问题,邹欣花费了2年时间对这套自研模型进行校准和迭代。
“正向研发总是需要很长时间的探索,让我们无法接近短期的目标,但倘若采用反向工程的方法,可以短期迎合客户需求却为长期埋下了诸多隐患。”邹欣表示,“我们能做的就是坚持正向工程,用尽量科学、稳定和可复制的方法为持有人获取收益。”
经历时间打磨,邹欣在2023年中报中向持有人报告称:“随着行业配置框架的搭建完成,本基金的将以布局产业升级的优质公司为主线,以产业周期和驱动要素认知为组合参数,深入认知产业规律建构核心标的。”
谈及未来一段时间的市场观点,邹欣认为:“随着国内融资成本的降低,企业发展的机会成本得到改善,风险溢价的提升有助于优质企业改善产业竞争格局,以科创板为代表的科技企业估值正处于与2018年底相当的低位水平,国家又提出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方向,现在正是成长投资较好的时间点”。
“长期来看,产业升级是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本土消费品牌的产品力提高是做大国内消费市场的根本动力,两者都有赖于产业政策的规划和企业的扎实研究创新”,邹欣向笔者表示,“新发产品将着力挖掘通过内生性创新实现自身成长的公司,同时以行业配置方法控制组合风险。”
数据来源:兴证全球基金,已经过托管行复核。在管产品6.5年回报统计时间区间:2017/6/29-2023/12/31。风险提示:本基金为混合型基金,预期收益和预期风险高于货币市场基金、债券型基金,低于股票型基金。本基金可以通过沪深港通机制投资于港股,但不必然投资港股。基金管理人对其评级为R3。本基金业绩基准为:沪深300指数收益率×60%+恒生指数收益率(使用估值汇率折算)×20%+中债综合(全价)指数收益率×20%。兴全绿色投资基金成立日2011/5/6,成立以来截至2023/12/31净值增长226.51%,同期基准涨幅17.79%;兴全绿色基金近5年完整业绩及比较基准:2019(55.89%/29.44%),2020(55.76%/25.27%),2021(29.91%/-7.61%),2022(-30.25%/-17.98%),2023(-16.86%/-10.19%)。2011/05/06-2020/09/09,兴全绿色基金业绩比较基准为:80%×沪深300指数+20%×中证国债指数;2020/09/10至今,业绩比较基准为:中证兴业证券ESG盈利100指数收益率*80%+中证国债指数收益率*20%。历任基金经理变更情况:2011/05/06-2013/01/17,傅鹏博;2011/05/06-2015/02/02,陈锦泉;2014/12/08-2017/07/12,杨岳斌;2017/06/29至今,邹欣。数据来源:兴证全球基金,已经托管行复核。基金经理邹欣共管兴全趋势投资基金区间业绩及比较基准:2015/12/31-2017/11/8(19.33%/9.96%)。兴全趋势投资基金成立日2005/11/3,成立以来净值增长1569.23%,同期基准涨幅215.76%;兴全趋势基金近5年完整业绩及比较基准:2019(42.69%/19.53%),2020(48.00%/14.92%),2021(3.74%/0.38%),2022(-25.84%/-9.67%),2023(-14.91%/-3.46%)。2005/11/03-2015/09/20,兴全趋势基金业绩比较基准为:中标300指数*50%+中信国债指数*45%+同业存款利率*5%;2015/09/21至今,业绩比较基准为:沪深300指数*50%+中证国债指数*45%+同业存款利率*5%。历任基金经理变更情况:2005/11/03-2013/10/27,王晓明;2008/01/31-2010/05/03,张惠萍;2010/05/05-2011/06/27,张光成;2011/12/28-2015/01/04,杨岳斌;2013/10/28-2021/10/18,董承非;2014/11/24-2015/12/27,侯梧;2015/12/31-2017/11/08,邹欣;2017/07/13-2020/07/05,乔迁;2020/07/02-2023/4/6,童兰;2021/10/20至今,谢治宇;2021/10/20至今,董理。拟任基金经理邹欣从业经历:2008年3月-2011年9月,就职于富国基金,任研究员;2011年9月-2014年7月,就职于泰达宏利基金,任研究员;2014年7月至今,就职于兴证全球基金,历任研究员、研究部总监助理、兴全社会责任基金基金经理助理;2015/12/31-2017/11/8,历任兴全趋势投资基金基金经理(共管);2017/6/29至今,现任兴全绿色投资基金基金经理。兴证全球基金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财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人应当认真阅读本基金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了解本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本基金是否和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自主判断基金的投资价值,自主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投资风险。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或拟任基金经理曾管理的其他组合的业绩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过往业绩并不预示未来,基金收益有波动风险。基金投资须谨慎,请审慎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