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中邮保险守护人民美好生活; ②推进普惠金融的进程中,触达最基层的网络价值会越来越显现; ③只有深入到乡村院坝才能发现他们的真实需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
乡村振兴离不开金融支持,更需要发挥保险保障作用。近年来,中邮保险依托邮政网络和资源,以“守护人民美好生活”为企业使命,以促进城乡保险业均衡发展为着力点,初步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邮政特色的保险发展之路。
近日,为了解保险业服务乡村振兴的情况,我们跟随中邮保险走进地处武陵山区的重庆市石柱县中益乡华溪村,得以在一线亲历中探寻中邮保险多年来积极发挥保险主业优势,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生动实践。
中邮保险乡村振兴帮扶进村、入户、到田,发掘民众真实金融服务需求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华溪村,对杨玉凤、霍冬文而言并不陌生,在过去6年的乡村帮扶中,这个武陵山片区曾经的典型贫困村,他们不知跑了多少趟。
山高、林密、坡陡、土地贫瘠——这是2018年杨玉凤到访华溪村时的第一印象。过去,这里人均耕地严重不足,到处都是巴掌田、鸡爪地,村民一年到头只能种红薯、玉米、洋芋,几乎是靠天吃饭。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规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在中华大地打响,曾经的华溪村也在过去短短4年间实现“两不愁三保障”,摘掉贫困村帽子。
为把来之不易的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住、拓展好,多年来,中邮保险不遗余力地将中国邮政扶农、助农的工作发扬光大,打造出了一支从分公司乡村振兴工作组、各邮政网点到一线驻村干部的“铁军”帮扶队伍,杨玉凤、霍冬文正是重庆分公司乡村振兴工作组的成员之一。
①让留守村民在家门口实现灵活就业
说起中益乡华溪村与中邮保险之间的渊源,可谓久远。2019年,石柱县邮政分公司与中益乡政府商议,拟在华溪村建一个主题邮局,通过精准扶贫的方式来帮扶乡亲,也带动当地旅游文化产业发展,选址在村民马培清家的院落里。
独栋的房子,墙面装饰着一个大信封,边上写着“先吃黄连苦 再享蜂蜜甜”的标语,这里即是游客们都爱拍照打卡的初心邮局。作为小院里的一抹独特风景,初心邮局也成为当地研学线路的重要教学点。
2020年,主题邮局建成后,马培清的儿媳妇谭明兰上岗就业。“以前就是一个破房子,现在变得干干净净、亮亮堂堂的,在家门口就能上班,这种生活以前真的不敢想。”说起变化,谭明兰充实又快乐。
谭明兰平时主要负责在初心邮局给往来客户提供服务,进行商品进货、整理货架、宣传介绍等等,每月有1500元的工资收入。“往年一年忙到头都只够自己吃,现在的工作有想头又有奔头”谭明兰介绍。
正是“造血式”的帮扶,不仅帮乡村有效抵抗市场风浪的冲击,还能让留守的村民在家门口实现灵活就业,而这,也正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所在。
②低收入群体更需要保险产品
“开展帮扶工作以来,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低收入群体更需要保险。”霍冬文表示。
在华溪村,当我们深入扶贫对象家庭去访谈时,他们说自己更需要保险产品,这对我触动非常大。虽然小额扶贫贷款很优惠,但对于低收入家庭来说,这仍是一笔要还的债务。但是,如果家里的顶梁柱忽然倒下,或别的意外发生,整个家庭就可能发生返贫。他们背后如果有保险为家庭托底,就能扛住风险。
“2021年7月,一位重庆市秀山县的客户投保了我们两份普惠意外险。同年8月,她因一场泥石流事故不幸身故,获赔的34万元保险金没有让家中一双儿女被迫中断学业。”霍冬文介绍。
③金融知识普及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在消保工作中,我们发现金融安全问题依然不容忽视,特别是邮政客户老年群体居多,金融知识较为不足,投教显得尤为重要。”杨玉凤表示。
此外,邮储银行自有的和代理的金融产品很丰富,客户有很多选择,但是怎样配置最合理的金融产品,可能大多数客户并不清楚,需要通过专业人员的专业服务,让客户明白自己的需求。
中邮保险重庆分公司工作人员杨玉凤向村民宣传普及金融知识
正是在奔赴大山深处,走进农村院坝的过程中,中邮保险金融服务专员得以扎根基层,深入了解农村金融服务的难点、痛点。中邮保险重庆分公司主要负责人程帅军表示:“只有深入到乡村院坝才能发现他们的真实需求。”
邮银保三方协同共建乡村振兴工作室,延伸乡村振兴服务至“最后一公里”
一直以来,农村金融业务想象空间巨大,却是一块难啃的骨头,看似需求基数庞大但金融服务渗透率很低。
一方面,由于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且客户群体相对分散,金融机构从下游渠道搭建到消费者教育,均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资金,从而导致获客成本、运营成本节节攀升,这些都在无形之中限制了农村金融的下沉速度。
另一方面,多年来农业周期长、资产抵押物不足、信用数据缺失等系列问题,也是“三农”金融业务中似乎挥之不去的痛点。因而,从农村用户转化为金融用户存在一定的困难。
农村金融困难薄弱之处,恰是金融机构攻坚之地。邮银保三方协同共建乡村振兴工作室,把乡村振兴金融服务触角延伸至“最后一公里”成为中国邮政重要的战略、也是核心的优势。
据悉,自1919年邮储银行的前身邮政储金局于开办邮政储金业务以来,经过百年沉淀,邮政储蓄与城乡居民已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客户关系,邮政储蓄的品牌在百姓心中已经根深蒂固。
2022年,中国邮政重庆市黔江区冯家邮政支局成为重庆邮银保三方协同打造的首个乡村振兴工作室网点。
2023年,在乡村振兴工作室内,中邮保险派驻讲师、保险规划师协同邮政、邮储开展金融知识宣传、保险理念宣贯、惠农金融产品介绍,在提升农村居民金融认知,增强基层网点保险服务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农村地区的保险渗透率和居民保障水平。
正是借助乡村振兴工作室这一协同场景,邮银保三方将通过资源整合,共同为客户创造价值,进而在负债端和资产端分别获取业务,实现共赢。
据中邮保险重庆分公司工作人员周策介绍,截至2023年10月,已有近200个金融工作室遍布在重庆各个区县。在业内人士看来,推进普惠保险的进程当中,触达最底层的网络的价值将会越来越显现,谁有这个优势谁就可能得到先机。
中邮保险下沉渠道、产品及服务重心,扎根基层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
当前,我国正从保险大国走向保险强国,但保险业面临的形势较以往也更加复杂和严峻,既有经济下行压力带来的竞争加剧,也有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带来的风险挑战,还有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蓬勃发展带来的冲击。
值得注意的是,在行业普遍感到保险难做、前途茫然之际,国家政策红利不断释放。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将“强化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单列为一项重要内容,对金融业加大支持乡村振兴力度提出更高期许。
近期,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指出,未来5年,高质量的普惠金融体系基本建成,在谈及保险业任务时要求保险公司发挥普惠型人身保险保障民生作用。
这意味着,在普惠金融的大旗指引下,包括保险业在内的金融业要在薄弱环节发力,比如贫困地区、低收入人群、老年人群体、带病体、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在努力提高金融服务的可及性的同时,增强民众金融服务的获得感以及满意度——这也为保险业拓展增量市场指明了发力方向。
近年来,依托邮政网络和资源,中邮保险以“守护人民美好生活”为使命,以“服务基层、服务三农”为己任,通过渠道、产品及服务下沉,趟出了一条具有邮政特色的普惠保险发展之路。
产品下沉。为服务乡村振兴,中邮保险以小额保险为切入点,为县及县以下农村地区提供专属保险保障,促进城乡保险业均衡发展。
例如,面向30天-88周岁人群,中邮保险推出普惠万家1号等14款具普惠性质的保险计划,设计多款普惠团险套餐;针对中低收入人群,推出雇工保、邮侠E路保等具有普惠性质保险计划;聚焦残疾人、老年人群体,推出残疾人专属意外险产品、老年骨折险产品计划。值得一提的,根据川渝地区地形和气候特点,中邮保险重庆分公司还重点宣传了体现地方需求的普惠保险产品。
渠道下沉。2023年,中邮保险持续强化“一主多辅”渠道布局。以重庆分公司为例,公司迅速扩大组建保险规划师队伍,下沉一线开展精准获客、家庭财富综合配置等相关培训,协助网点获客、养客,推动由“做保险”转向“做场景”。
服务下沉。为服务偏远农村,中邮保险以乡村院坝作为金融教育宣传的重点区域,派驻讲师、保险规划师主动融入驻地乡村振兴金融工作队,就储蓄、保险、投资、防范电信诈骗等城乡消费者较为薄弱的金融知识领域作为重点宣传内容。
在中邮保险看来,强化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既是发挥保险保障产品独特作用,解决农村金融供需失衡的现实需要,也是保险业务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