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下半年以来,多地传来暂停分布式备案消息,主要原因均是与容量告急相关; ②业内已经在探索多种解决方式,包括储能和分时电价政策等,但核心仍然在于新型电网的灵活调节。
财联社12月29日讯(记者 刘梦然)今年以来,随着上游多晶硅供应瓶颈的消除,组件成本不再成为下游装机的焦虑因素。在本月进行的光伏行业年度大会上,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开始关注电网对光伏产业下一步的决定作用。
此前,储能被看作是破解电网消纳压力和突破光伏装机瓶颈的重要手段,但如何更好面对光伏风能等间歇性能源大量、大比例上网,依然是整个电力系统的挑战。下半年以来,多地传来暂停分布式备案消息,主要原因均是与容量告急相关。
多位业内人士提到,并网困难区域越来越多,各地能源主管部门对分布式市场更加严格,多个地区成为“接入承载力红色警戒区”。到2024年,如何解决分布式光伏的消纳压力,或将成为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财联社记者获悉,业内已经在探索多种解决方式,包括储能和分时电价政策等,但核心仍然在于新型电网的灵活调节。
今年多地区暂缓分布式光伏备案
过去三年,光伏新增装机总体呈现集中式和分布式并举的发展格局: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数据,今年前三季度,光伏新增装机12894万千瓦(128.94GW),其中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6714万千瓦(67.14GW),占比超过52%,
分布式光伏已经毫无疑问成为国内光伏新增装机的半壁江山。今年前三季度,我国户用光伏装机同增98.8%,主要原因是今年产业链价格的下降刺激了户用光伏的增长。据智汇光伏创始人王淑娟介绍,组件价格每下降0.1元/W,项目投资收益率可以提高0.3个百分点。今年组件整体降幅超过1块钱,电站收益预计有30%以上的提升,投资回收期可以缩短两到三年。
另外,根据光伏行业协会有关负责人介绍,在国家能源局组织开展的整县(市、 区)推进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工作下,央国企的大力布局,使户用光伏发展形成规模化效应,也进一步推动了户用光伏增长。
但在亮眼成绩的背后,分布式光伏能否保持高速增长,已经面对巨大的不确定性。今年四季度以来,安徽、广东、河南、湖南等超过20个省、市地区出台政策规范分布式光伏市场,其中包括暂缓分布式光伏备案,或规定不得开工、不予并网情形。
以今年11月,辽宁省发展改革委对《关于规范发展分布式光伏的通知(征求意见稿)》 为例,文件中提到,按照《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承载力评估导则》评估为黄色、红色等级的受限地区,对于已建成和已开工项目,电力公司应采取措施,应接尽接;对于已备案未开工项目,电力公司告知暂缓建设;未备案项目,由相关审批部门告知暂缓备案,等待电网承载力改善后再继续备案工作。
一位光伏电站EPC承包商对财联社记者表示,分布式备案困难已非个例,新能源项目大量入市后,在由于容量明显不足造成消纳难未解决的情况下,分布式光伏能否在明年继续大规模开发也成为疑问。从实际情况看,备案前置条件会越来越多。
现阶段,储能被看作是解决消纳问题最直接的手段。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认为,储能可以很大程度解决新能源的时空错配问题,化学储能负责短时的绿色能源储存的方案,氢能作为长效绿色能源储存方案。
他认为,储能可以破解电网消纳压力和突破光伏装机瓶颈,构建光储协同的新能源装机模式可以打开市场的天花板,光储融合将成为下一阶段新能源发展,实现碳中和的关键。
业内呼吁:加强电网灵活调节能力
但不能忽视的是,虽然储能短时调节为光伏消纳提供可行方案,但相比于新能源快速发展的总体趋势,新能源高效利用压力仍然在持续加大。有业内人士指出,光储协同新型储能关键技术和利用水平有待提升,储能安全管理和商业模式有待完善。阳光电源(300274.SZ)副董事长顾亦磊也指出,光伏消纳还需要储能配合,但目前储能的利用率非常低,很多机制没有打通,且规则制定没有非常合理。
王淑娟在分布式发展论坛上提到,国内分布式市场面临三个挑战:一是并网困难区域越来越多,各地能源主管部门对分布式市场更加严格,越来越多的地区成为“接入承载力红色警戒区”,无新增空间、消纳压力大地区,暂停备案;二是并网后,例如河南部分地区出现中午拉闸限电情况;挑战三,是市场化交易带来电价下降风险。2024年,分布式光伏项目将初步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全国至少10个省份中午执行谷段电价。
据了解,目前山东、河北、河南等户用光伏先后遇到低压端承载力限制问题,预计明年年底,其他省份可能也会逐步出现相关问题。
山东省太阳能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张晓斌也提到,今年光伏产业发展的成绩非常亮眼,但行业对明年依然有比较大的焦虑,无论生产性还是开发性,对未来的预判不确定。
他提到,原先对分布式市场的预判是考虑屋顶资源,但在实际工作中,会发现电网对开发的限制越来越明显。原因就是在于各省电网基建强度不一样,各个省的消纳负荷情况不同,导致出力中心和负荷中心不匹配。这对分布式光伏下一步发展提出很大挑战。
谈及今年分布式市场变化,张晓斌认为,让利给电网的灵活调节已经到了关键时候。此前多年,光伏上游制造成本下降后带来的利润空间,通常是采取让利终端业主或者渠道的方式。但这个思路需要改变。但是,如何将利润转移到支持分布式电网建设上,以及实现让利后是换成储能的调节,还是容量补偿的方式,业内仍然在探索可行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