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国际金融公司的调查报告显示,啤酒90%以上的成分是水,而一个高效率的酿酒厂每酿造1升啤酒需要消耗4~7升的水。 ②贵州茅台与五粮液均提及了水管理的重要性。
《科创板日报》12月29日讯(研究员 田箫) 长江、黄河、淮河、渭河、赤水河……一条条江河孕育了文明的诞生,也孕育了一种特别的饮品——酒。
水是酒的主要成分之一,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酒的质量。在酒类生产过程中,除了冷却用水和锅炉用水之外,酿造用水和降度用水对水的要求也很高,因此,对优质水的大量消耗是酿造业的一大特点。
作为地球上的重要资源,普遍性的水资源缺乏已经成为世界性环境风险。对于与水息息相关的酒类行业而言,企业应该如何应对水风险挑战?
《ESG Weekly》联合景赋推出酒类行业水管理专题,在日益严峻的水资源风险面前,酒类行业仍需不断前行。
好酒需好水,酒类行业对水资源有多依赖?
国际金融公司的调查报告显示,啤酒90%以上的成分是水,而一个高效率的酿酒厂每酿造1升啤酒需要消耗4~7升的水。除产品生产所使用的水,酿酒厂在加热和冷却,清洗包装罐、生产设备和加工区域及运输工具,以及水净化等过程中均要消耗水。
对中国人挚爱的白酒而言,每生产1t的65%度白酒,约耗水60m3。同时,在白酒酿造过程中,洗水、制曲及粮食浸泡等环节都会有废水产生,这些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有醇类、氨基酸、酯类、醛类等物质,且较难降解。更占大头的废水来源于蒸馏工具清洗和冷却等环节,其属于低浓度废水,但排污量更大,
赤水河畔向来是优质酱酒的酿造宝地,随着赤水河流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流域酱酒产业不断聚集,近年来出现了环境负载加重、污染整治力度不够等问题。有媒体曾报道,赤水河全流域分布的大量企业存在冷却水溢流、冲洗水直排、废水跑冒滴漏等情况,个别酒厂甚至利用喀斯特地形向地下溶洞排污,造成了恶劣影响。2022年3月,中央第二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向贵州省反馈督察情况时指出,赤水河流经遵义市茅台镇的11条支流中,有4条水质为劣V类。
水管理“大考”,各家表现如何?
正因为对水资源的极度依赖,国内酒企正面临着严峻的“生态大考”。
《ESG Weekly》联合景赋推对国内两家头部酒企的ESG报告进行调研发现,贵州茅台与五粮液均提及了水管理的重要性。
贵州茅台披露了水资源管理平台搭建流程,建立“取水、供水、用水、排水和循环利用”全过程水资源智能化管理平台,加强水资源管理能力。同时,其亦建立起常态化水资源监测,在赤水河等 11 个断面开展酸碱度、温度、流量、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总氮、 悬浮物、色度、五日生化需氧量共计 10 项指标监测。
五粮液为减少管理与排水相关的负面影响,采取的保护水资源具体举措主要有以下几点。如制定了严格酿酒废水排放标准,并通过推进水资源回收利用、集中式污水处理厂等项目建设以及水资源保护督查工作,来节约水资源、减少排污量、保护水源;拟建设集中污水处理厂,并计划将主要排水指标进一步提升;进行废水监测,以保证排放达到环保要求。
具体来看,两家企业虽有透露出对水管理的重视,但在披露的详细程度和量化方式上仍有进步空间,与之相比,我们调查了两家海外酒企的CSR/ESG报告,发现其在水管理方面的表现有更多可参考之处。
从量化目标来看,帝亚吉欧在ESG报告中制定了用水目标,致力于将全公司用水效率提高30%,特别是在水资源稀缺的区域用水效率提高40%;从具体措施来看,帝亚吉欧从运营中的水、供应链中的水、社区中的水、水宣传四个层面制定了用水战略。除此之外,帝亚吉欧还通过使用生命周期分析、环境足迹、WRI渡槽等工具,帮助企业全面评估和量化对水资源的影响和依赖度。
三得利更是将水管理上升至战略层面,制定了“可持续的水资源哲学”,涵盖了用水减少、流域保护、与社区合作等多个方面,这种方法论的构建有助于建立全方位的水资源管理策略。
此外,它也提出了四个具体且可量化的目标,分别为减少工厂用水量、保护水资源和生态系统、实现原材料农场的可持续用水、分享水资源哲学,这些目标展示了该企业对水资源可持续性的承诺,以及将这一承诺转化为实际行动的能力。
值得一提是,三得利还使用了Aqueduct工具和水足迹数据科学系统地评估水风险,有助企业更好地制定和调整水资源管理策略。
生态恶化必然将会危及酒企的生存,今年正式施行的《贵州省赤水河流域酱香型白酒生产环境保护条例》,也反映出政府、行业对解决生态资源问题的强烈需要。从海内外酒企ESG报告中水管理的内容来看,国内酒企仍然需要更详实地披露更多水管理举措,借鉴海外企业的管理策略与工具,在紧迫的挑战面前完成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