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公告解读】
苏州科达:KD-GPT大模型当前仅在个别重点用户中先行试用
二连板苏州科达周五发布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公司注意到近日市场对AI大模型、多模态等热点关注度较高。有媒体和投资者将公司列入“多模态AI概念”。公司的KD-GPT大模型当前仅在个别重点用户中先行试用。
点评:苏州科达主要从事视频会议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和融合通信系统的软硬件开发、设备制造、产品销售及技术服务。公司拥有成熟的量子视频会议系统,且已在部分地方实现商用。
近日AI视频软件“Pika”火爆出圈,苏州科达11月10日在互动易上回复称,苏州科达拥有自研的服务器类产品,除用于公司内部的模型和算法训练以外,亦能够满足行业用户构建音视频云计算平台的应用需要。苏州科达3月23日在互动易上回复称,苏州科达不断探索包含人工智能在内的音视频相关领域的前沿技术,并将之应用于满足客户实战需要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当中,用视频科技赋能行业客户。
苏州科达11月3日机构调研公告显示,公司深入研发基于深度学习的AI技术,紧跟人工智能技术前沿趋势,于2023年7月正式推出了KD-GPT大模型,包括多模态大模型、AIGC图像大模型和行业大模型已经初具雏形,并开始在实际项目中投入应用。
苏州科达5月18日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公司很早就开始了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研发投入,从2014年推出第一代感知型摄像机到2017年正式提出AI战略,公司持续探索人工智能相关技术,主要将其应用于对音视频数据的采集、分析、提取和应用等方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AI已成为公司产品和解决方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苏州科达2022年12月30日在互动易上回复称,公司的指挥中心解决方案主要是利用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解决海量音视频数据的接入、整合、分析及应用,并在一个具体的场所(指挥中心)进行集中呈现,帮助客户有效运用各类数据提升治理水平,在遇到突发事件时能够快速做出决策。
苏州科达2022年4月10日互动回复称,公司城市时空镜像平台通过应用GIS、时空大数据、AR、VR、AI等技术,可在虚拟空间实现现实城市的映射,为城市、社区、场站、楼宇等不同层次的空间治理应用打造出一个三维数字底盘。
根据2022年半年度报告,苏州科达相继推出了国产化硬终端、软终端、平台等,目前已实现视频会议、视频监控全系产品的国产化,主要平台和终端产品已通过江苏信创产品图谱测试,在相关机构发布的中国信创TOP500榜单中,公司进入了榜单前100名。
特发信息:控股子公司开展铝期货套期保值业务
特发信息公告,控股子公司常州特发华银电线电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特发华银”)拟根据生产经营计划通过境内商品期货交易所,择机开展铝期货套期保值业务,拟开展铝期货套期保值业务的保证金及权利金不超过人民币7029万元,且任一交易日持有的最高合约价值不超过人民币3.6亿元,该额度在审批期限内可循环滚动使用。
点评:特发信息主营业务为“光纤光缆+智能接入+军工信息化+智能服务”四大产业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是国内最早开拓并专注于光纤光缆、配线网络设备及通信设备研制、生产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之一,公司主导产业产能超2000万芯公里,智能终端产能超5000万台套,连续11年位列中国光纤光缆行业十强。
同时,特发信息实控人为深圳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司打造云计算数据中心,主要面向创展基地入驻企业、政府客户和金融行业客户提供机柜出租、宽带接入、弹性计算云、存储云、虚拟数据中心等智慧城市功能支持服务和云计算服务。
公司目前自营两个数据中心项目:特发信息智慧城市创展基地项目、特发西港数据中心项目;公司还曾承接鹏城云脑二期项目Atlas900 AI计算集群及通用计算与存储系统的建设集成项目、许昌市中原人工智能计算中心项目工程项目。
特发信息8月23日在互动平台表示,目前公司控股子公司四川华拓800G光模块在预研阶段(已有工程样品)。四川华拓的全资子公司华岭光子拥有COB/BOX 平台,可以支持400G/800G/1.6T等产品设计开发制造。
特发信息还表示,四川华拓生产的光模块产品中涉及芯片比较多,其中含有国外芯片,目前国产芯片在逐步成熟,四川华拓也在规划光模块全国产化方案,慢慢替代国外芯片。目前四川华拓400G及以下部分产品已经可以实现全国产化。四川华拓的光模块、光器件平台技术可以适用于CPO开发和拓展,同平台产品应用于数据中心领域,目前已出货。
据资料显示,特发信息全资子公司成都傅立叶有部分业务涉及卫星通信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主要基于自主可控的天通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公司向华为提供接入产品。
根据2022年年报,特发信息在智慧服务板块大力发展数据中心产业,目前自营数据中心项目,基于客户的需求,承载了算力和存储的业务。在数据中心业务上,引入数据中心头部客户,与深圳算力应用企业形成合作。
云从科技:大模型时代公司的技术优势主要体现在多模态优势等
云从科技发布机构调研公告,公司过去在感知、认知、行动的闭环上,积累和沉淀了自研的关键技术,特别在跨镜追踪(ReID)、3D;结构光人脸识别、大模型(语音、视觉、多模态、跨模态等)等领域拥有技术先发优势。在大模型时代,公司的技术优势主要体现在:1、算法优势;2、工程化优势;3、多模态优势;4、生态优势。
点评:云从科技是一家提供高效人机协同操作系统和行业解决方案的人工智能企业,为客户提供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的人工智能服务,公司在视觉、语音、NLP等方向上都在实践类似于ChatGPT的“预训练模型+反馈调优”的技术路线。
据《科创板日报》11月24日报道,记者从云从科技方面获悉,公司正在与华为合作推出大模型训推一体机,方式是共同打造产品。华为的代工厂会将芯片与云从的大模型集成,然后共同推广给客户。云从在这个合作中不仅卖产品,还会提供其他应用开发相关的服务。整个市场空间不同于以往的分成模式,而是通过联合推广的方式,与华为各地销售团队一起推广。价格上训推一体机大约在三四百万元的范围内,在中档旗舰训练部分报价大致在一百万元以下,更低端的一体机报价大约在30万左右。
根据2023年11月15日发布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显示,云从在算法自主可控上,自研All-In-OneTr ansformer多模态基础大模型框架,实现视觉-语言-语音的语义对齐,打造语言大模型、视觉大模型、语音大模型等专用的领域大模型和行业大模型;其次,云从在多模态人机交互上,自研人机协同操作系统(CWOS)和智能交互助手(AIAgent),具备语言、语音、视觉、3D空间等智能多模态交互能力,赋能数字人、机器人、智能终端等多模态交互场景;接着,云从在多模态知识赋能上,自研人工智能中台、大数据中台和知识中台,将多模态原始数据进行数字化、结构化、知识化,实现多模态知识数据的综合信息挖掘和业务应用赋能;最后,云从在多模态应用生态上,支持集成和适配多厂家的算法能力、异构算力、终端设备、应用系统,适配国产化计算芯片、操作系统和数据库,建立开放包容、自主可控的多模态应用生态。
云从科技3月30日公告,拟定增36亿元用于云从“行业精灵”大模型研发项目。此前公司在2023年2月18日互动平台表示,公司的研究团队高度认同“预训练大模型+下游任务微调”的技术趋势,从2020年开始,已经陆续在NLP、OCR、机器视觉、语音等多个领域开展预训练大模型的实践。
云从科技2022年11月24日互动易回复,公司在AIGC赛道上面已有所布局。在虚拟互动方面,公司正着力打造AI驱动的虚拟数字人,构建自身虚拟数字人方向的核心技术和产品,从而把握住虚拟直播、虚拟客服、动画游戏等新场景带来的商业机会。
云从科技11月3日互动易回复称,如面向机器人产业,公司已布局了全方位的机器人语言、视觉大模型技术,在文旅讲解、企业数字员工、在线直播、内容创作等领域尝试实现“像人一样思考和工作”的智能体,可服务多种类型机器人。 目前,公司已研发出流云100移动兜售机器人,并在重庆牵头建设重庆市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创新中心、参与建设重庆市AI机器人技术创新中心。
【一图看重要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