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负盛名的年历”问世六十载,何止是一本纯美翻页影集
2023-12-10 23:19 星期日
作者:黄淑君 责编:许若瑜
倍耐力年历是记录时代审美变迁、灌注人文关怀的艺术创作。

近日,2024倍耐力年历于伦敦正式发布。此次年历由来自加纳的视觉艺术家普林斯·格亚西(Prince Gyasi)掌镜,以“永恒(Timeless)”为主题,旨在致敬那些在他眼中与众不同且注定将激励未来世代的人们。“我们不是生来不朽,但我们将成就‘永恒’”,这位28岁的年轻多栖艺术家表示。格亚西不仅是第39位掌镜倍耐力年历的艺术家,同时也是这一年历问世60年以来首位掌镜的黑人摄影师以及最年轻的摄影师之一,其作品正好是该年历的第50版。

image

2024倍耐力年历,普林斯·格亚西(Prince Gyasi)掌镜的同时也出镜
图片来源:倍耐力

从1964年到2024年,包括未出版的年份,39名摄影师在60年时间里共造就了50版倍耐力年历,其风格多元、主题丰富,赋予了这一从不对外发售的企业年历更多的艺术美感和文化内涵。它的存在也早已不是一本单纯展现美的翻页影集。回顾过去60年的发展,不难发现,倍耐力年历一直凭借独特性、开拓性和前瞻性,通过摄影这一艺术表达形式,在时代更迭中展现多元性和人文关怀,这也造就了其“世界上最负盛名的年历”之盛誉。

从营销之事,到记录时代精神之物

起初,倍耐力年历是作为创意营销项目被提出的。当时,倍耐力在英国的子公司——倍耐力英国有限公司正在找寻适合品牌在地化发展的市场策略,以期在国内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公司邀请了艺术总监德里克·福赛斯(Derek Forsyth)进行构思创作,其后于1964年正式推出第一版倍耐力年历。首版由英国摄影师罗伯特·弗里曼(Robert Freeman)掌镜,他最为人熟知的作品是英国传奇摇滚乐队甲壳虫乐队(Beatles)的肖像摄影。

image

1964倍耐力年历,4月页
图片来源:倍耐力

首版推出之后,倍耐力年历就被视为富有革新性的创意产物,随后很快摆脱了其“企业免费赠送”给重要客户的原始定位,转而成为了一本专为精英人士定制的年度出版物。事实上,头十年的作品中已经可以窥见倍耐力年历的先锋视野及影响力。

在1968版倍耐力年历中,英国摄影师哈利·佩西诺提(Harri Peccinotti)去突尼斯取景,并以十多首诗歌作为灵感,包括英国维多利亚时代著名诗人伊丽莎白·芭莱特·勃朗宁(Elizabeth Barrett Browning)和有着“英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之称的罗伯特·赫里克(Robert Herrick)的诗歌,其富有诗意、关注细节等拍摄手法带来截然不同的视觉美感。在次年的版本中,佩西诺提更直接摒弃了正统的摆拍,并将目光瞄准非专业模特,转而在加利福尼亚的阳光海滩上自由捕捉瞬间,采用多框架叙事和长镜头拍摄方式并结合海报设计,呈现了一版与众不同的年历。1969版不仅被视为倍耐力年历的经典之一,也成为无数图像制作后继者的灵感之作。

image

左:1968倍耐力年历(节选)
图片来源:倍耐力
右:1968倍耐力年历(节选)
图片来源:Pulp

image

1969倍耐力年历(节选)
图片来源:倍耐力

到了1972年,倍耐力年历迎来第一位掌镜的女摄影师——法国摄影师莎拉·莫恩(Sarah Moon),真正从女性角度呈现关于女性气质和欲望的深层表达。

1974年3月,倍耐力年历宣布中止出版,作为公司应对1973年爆发石油危机的举措,在当时引发了英国和国际媒体的诸多争议,从侧面反映出其日益壮大的影响力——比起作为一本企业年历,更是一件备受众人期待的年度大事。之后的十年,不同语言的书籍、收藏和文集也通过回顾对其致敬,其中最知名的是1975年出版的讲述倍耐力年历十年故事的出版物。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十年停版之后,倍耐力年历至今只停更过2021年版本,后者因为受全球疫情影响。

image

1972倍耐力年历(节选)
图片来源:倍耐力

如果说1974倍耐力年历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那么1984年的重返之作则代表了又一个时代的开启。此后十年,倍耐力年历已然成为时代的记录者和开拓者。以1984版本为例,经历十年空置期后,审美和品位已经出现改变,而由德国摄影师尤维·奥莫(Uwe Omme)拍摄的1984倍耐力年历则回到公司的本源——轮胎上,巧妙地将彼时倍耐力最新产品P6轮胎的胎面花纹融入模特画面美景之中。这一产品植入在整个拍摄过程中无处不在,呼应当时80年代大热的科技气息。

此外,还包括由英国摄影师特伦斯·多诺曼(Terence Donovan)掌镜的1987年版本,突破性地以全黑人模特阵容呈现;1988年版本,英国时尚摄影师巴瑞·拉甘特(Barry Lategan)为这一传统上展示女性之美的作品带来首位男性模特;以及美国时尚摄影师在1990年版本中打造了首本全黑白的倍耐力年历,旨在向奥运会致敬。

image

1984倍耐力年历(节选)
图片来源:PAUZA.DE

image

1990倍耐力年历(节选)
图片来源:PAUZA.DE

知名时尚记者、《与时尚同在(译)》(Fashion Together)一书的编者Lou Stoppard曾提及,“倍耐力年历之所有能保持如此地位,部分原因是其乐于与时俱进的态度”。这种随时代变迁的高度适应性,也将其艺术价值推向一个全新高度。1993年,又一个十年之际,倍耐力年历迎来了一个重要转折点——将制作它的艺术部门搬进了公司位于米兰的总部,且做出放弃所有轮胎产品植入和营销相关的决定。倍耐力年历表示要更加专注自身的艺术性,对创作者没有限制和框架,以更好地捕捉甚至引领潮流的风格和品位,并强调其存在的目的——纪念“时间的流逝、记录时代精神”。

驱动审美改革,强调人文关怀

1994版是倍耐力年历“新征程”的启程之作,由享有“时尚教父”之称的美国著名摄影师赫伯·瑞茨(Herb Ritts)掌镜。此次拍摄请来了当时一批现象级超模出镜,包括辛迪·克劳馥(Cindy Crawford)和凯特·莫斯(Kate Moss),并以“向女性致敬”为主题,旨在捕捉“上世纪90年代的女性和她们的世界——内在的骄傲、性感和美丽”。

image

1994倍耐力年历(节选),左为美国超模辛迪·克劳馥(Cindy Crawford),右为丹麦超模海伦娜·克里斯坦森(Helena Christensen)
图片来源:倍耐力

在此之后,更多元化的女性之美开始出现在倍耐力年历中:有意大利第一名模及演员莫妮卡·贝鲁奇(Monica Bellucci)、法国超模及演员莱蒂西娅·伽斯搭(Laetitia Casta)等性感尤物,来自苏丹的传奇模特艾莉克·慧克(Alek Wek)、来自马来西亚的亚洲超模谭曼玲等展现不同美态,还有诸如知名人物的后代——美国总统老布什的孙女劳伦·布什(Lauren Bush)以及卓别林的孙女基拉·卓别林(Kiera Chaplin)。

其中在2008版中,二度掌镜的法国著名摄影师帕特里克·德玛舍利耶(Patrick Demarchelier)首次将拍摄地点选在亚洲并取景于上海,融合了中西方模特阵容,包括有中国女星张曼玉和中国超模杜鹃。而2015版出自被称为“当代时尚摄影教父”的史蒂文·梅塞(Steven Meisel)之手,他选择以经典的年历格式呈现,即12个月份12张照片,展现包括来自广告界、影视界、时装界、体育界等女性形象,其中更引入一个当时的热词——大码模特,由此翻开倍耐力年历见证时代审美变化的新篇章。

image

左:2008倍耐力年历(节选),出镜模特为中国女星张曼玉
右:2015倍耐力年历拍摄花絮(节选),出镜模特为大码模特坎迪斯·哈芬(Candice Huffine)
图片来源:倍耐力

题材上同样展现了多样性。例如,作为倍耐力年历的四十周年纪念,2004版关注希望和梦想;2009版则邀请著名艺术家、世界上最伟大的摄影师之一彼得·比尔德(Peter Beard)掌镜,在肯尼亚生活了三十年的他专注拍摄神秘非洲的魅力,这种魅力也被带入那一年的年历当中;2011版的掌镜人物是创作天才、时尚传奇人物卡尔·拉格斐(Karl Lagerfeld),以“神话”为主题,映射了他对于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的无尽热情。还有,2013版是由世界上最著名的摄影记者史蒂夫·麦柯瑞(Steve McCurry)掌镜,他为倍耐力拍摄了巴西变革的社会和经济环境。

image

2009倍耐力年历(节选)
图片来源:倍耐力

image

2013倍耐力年历(节选)
图片来源:倍耐力

事实上,从1994年至2015年跨越世纪之交的这段时间里,倍耐力年历的模特阵容还是以超模、女星为主。这种审美真正发生“质变”的是在2016版,它也奠定了倍耐力年历作为一种艺术创作,记录文化转变和审美感受的前沿地位。《纽约时报》时尚版更发文直言这一版“或将标志着一种文化变迁”。

2016倍耐力年历邀请了美国著名摄影师安妮·莱博维茨(Annie Leibovitz)再次掌镜。这次,她选择以不经修饰、黑白呈现的方式,真正记录13位各行各业的成功女性之美。拍摄对象包括网球冠军塞雷娜·威廉姆斯(Serena Williams)、演员姚晨、歌手派蒂·史密斯(Patti Smith)、表演者兼音乐家小野洋子(Yoko Ono)和评论家兼作家弗兰·勒博维茨(Fran Lebowitz)等,还有现代艺术博物馆前名誉主席艾格尼丝·冈德(Agnes Gund)和Ariel互惠基金会主席麦勒迪·霍布森(Mellody Hobson)。显然,在这一版中,女性不再是因为她们的身体成为镜头的重点,她们的成就得到了重视。

image

2016倍耐力年历(节选),出镜模特左为演员姚晨、右为网球运动员塞雷娜·威廉姆斯(Serena Williams)
图片来源:倍耐力

image

2016倍耐力年历(节选),出镜模特左为制片人凯瑟琳·肯尼迪(Kathleen Kennedy)、右为表演者兼音乐家小野洋子(Yoko Ono)
图片来源:倍耐力

次年,在德国摄影大师彼得·林德伯格(Peter Lindbergh)成为史上首位三次掌镜倍耐力年历的摄影师的同时,在世界主流媒体视女性形象为完美和年轻的代名词的大背景下,他以“感性”为主题,透过2017倍耐力年历传递了一种不同的美——“虽不完美但更真实”。其后,无论是2019版中再次聚焦女性的抱负和梦想,还是在2020版中展现女性的多样性,倍耐力年历中的女性形象愈加丰满立体且多元化,更能让人们感受到不同女性身上的美丽、力量、温柔和勇气。

image

2017倍耐力年历(节选)
图片来源:creativejuiceconsultancy.com

推动审美变革的同时,倍耐力年历也在推动着更深层次的人文关怀,最新2024版即是如此。在此次年历中,来自加纳的摄影师格亚西基于对西非社会的独特感知,邀请了与这一社区有着紧密关联的不同人物,并定义了这些人物之于他的象征意义——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十二个“使人变得‘永恒’”的象征。

例如出现在此次年历中的超模娜奥米·坎贝尔(Naomi Campbell)被定义为“时间冻结者”(Time Stopper)。“她并不是我们这一代的人,但她仍然是我们这一代的偶像,因为她向我们传递了她对自己工作和信仰的坚持” ,格亚西解释道。此外还包括共同出镜的作家玛戈特·李·谢特利(Margot Lee Shetterly)和诗人阿曼达·戈尔曼(Amanda Gorman)代表着“蓝图”(The Blueprint),当代加纳艺术家阿莫奥克·博福(Amoako Boafo)的主题是“天选之子” (The Chosen One),而他也给自己定义为“精益求精”(Details)。

image

2024倍耐力年历(节选)超模娜奥米·坎贝尔(Naomi Campbell)演绎“时间冻结者”(Time Stopper)主题
图片来源:倍耐力

image

2024倍耐力年历(节选),作家玛戈特·李·谢特利(Margot Lee Shetterly)和诗人阿曼达·戈尔曼(Amanda Gorman)共同诠释“蓝图”(The Blueprint)主题
图片来源:倍耐力

“所有被邀请的模特嘉宾都对自己的才华有清晰的认知,并在自己的专业领域证明了自己。他们找到了内在的力量,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这就是永恒的真谛。” 格亚西表示,“即便不在聚光灯下,他们也会在各自的领域不落窠臼,带来改变,进而激励他人。”

“我想讲述一个故事,探索我们的成就在我们所激励的人眼中是如何体现的。”而在这位年轻艺术家看来,倍耐力年历是这个故事的载体,它是对那些每一步都在开辟自己永恒之路的人的赞美,并以这些“永恒的灵魂”来激励他人,尤其是年轻人,“我希望能让他们理解,只要下定决心,坚持不懈,他们可以做任何他们想做的事情”,格亚西表示。

题图说明:2024倍耐力年历拍摄花絮
图片来源于倍耐力年历和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收藏
117.64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