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截至12月7日,《一闪一闪亮星星》已连续四天位于淘票票想看榜第一,累计想看突破38万; ②作为影片出品方之一的北京文化(000802.SZ)也在6日、7日收获两个涨停板; ③从北京文化今年三季度业绩公告来看,营业收入大涨,但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依旧存在约1.35亿元亏损。
财联社12月8日讯(记者 孙煜)电影贺岁档黑马出现!由同名剧原班人马打造的影版《一闪一闪亮晶晶》预售火爆。截至记者发稿,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一闪一闪亮晶晶》预售总票房1.73亿,其中首日预售票房超过7000万,成为中国影视国产片预售首日票房冠军、贺岁预售最快破亿影片。
截至12月7日,《一闪一闪亮星星》已连续四天位于淘票票想看榜第一,累计想看突破38万。作为影片出品方之一的北京文化(000802.SZ)也在6日、7日收获两个涨停板。
12月7日晚,北京文化发布股价异动公告,表示公司前期披露的信息不存在需要更正、补充之处。公告显示,在股票异常波动期间,公司第一大股东富德生命人寿不存在买卖公司股票的行为。
“张万森,下雪了”一度刷屏
《一闪一闪亮晶晶》能够预售火爆,和此前剧集的热度有很大关系。作为2022年爱奇艺爆款分账剧,曾获得破亿元分账收益,一度刷新爱奇艺网剧分账票房记录。剧集的开放式结尾引发粉丝的多种猜测,对电影的呼声一直很高,一句“张万森,下雪了”在各个社交平台强势刷屏。
来源:猫眼专业版
据悉,此次影版《一闪一闪亮晶晶》原班人马齐聚,主演、导演、编剧等最大程度复原剧版,勾起粉丝的“回忆杀”。
此外,片方特意推出的“下雪场”也是重要原因。影片上映当天,全国有1314家影城在13时14分场次举行“下雪场”活动。预售信息显示,购买“下雪场”影片的观众在入场时,将收获影院准备的人工手持雪罐,可在映后营造“下雪氛围”。
背后上市公司今年已亏损过亿
作为影版《一闪一闪亮晶晶》的出品方之一,北京文化(000802.SZ)在12月6日、7日收获两个“涨停版”。
小鲸发现,这并不是北京文化第一次因为压中卖座电影而收获股价涨停。今年6月6日,《封神第一部》发布定档预告片,6月5日、6日、7日,北京文化接连收获三个涨停板。然而在影片上映的次日,因为票房不及预期,北京文化跌停。
从公司三季度业绩公告来看,2023年前三季度北京文化营业收入约1.38亿元,同比增加608.94%。营收虽然大涨,但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依旧存在约1.35亿元亏损,同比减少244.81%。
北京文化的主营业务为影视文化,包含电影、电视剧网剧、艺人经纪、文化旅游等业务板块。在电影电视剧方面,公司主要通过投资、制作、销售、发行、销售影视项目等方式进行运营。在艺人经纪业务方面,涵盖艺人培养、艺人经济、商务广告。
消息面上,北京文化表示,公司拟加大与视频平台在定制剧、分账剧和短剧的合作力度,还计划进入短视频领域。公司表示一直积极拓展IP开发及相关衍生品开发业务。
何时走出亏损泥潭?
北京文化的前身为北京旅游,成立于1997年,1998年在深交所主板上市。主要业务是负责北京房山区潭柘寺、戒台寺风景区的经营管理权。
2013年起,北京文化开始进军影视文化产业,开启了大手笔的跨界收购,1.5亿收购摩天轮文化、13.5亿收购世纪伙伴、7.5亿收购浙江星河。公司的主营业务由原有的旅游景区业务逐渐转型为影视文化业务,2014年10月更名为“北京文化”。
北京文化总能压中卖座的电影,先后投中《我不是药神》《战狼2》《流浪地球》《你好李焕英》《封神》等爆款电影。北京文化开始以“爆款制造机”的名头,迅速响彻娱乐圈。
票房的丰收并不意味着北京文化跨界转型的成功,在之后的日子,北京文化先后经历了股东内斗、郑爽天价片酬、涉嫌财务造假被ST又摘帽等种种事件。
2020年4月,曾在北京文化担任副董事长的娄晓曦,在微博实名举报北京文化系统性财务造假,举报公司高管宋歌、张云龙涉嫌多项罪名。
2021年,“郑爽事件”发生,北京文化涉及郑爽出演电视剧《倩女幽魂》时的“阴阳合同”,直接导致北京文化公司股票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处理,证监会介入调查取证。11月,证监会向北京文化下发《行政处罚决定书》《市场禁入决定书》。
在上述事件的影响下,北京文化的利润也逐年下降。在2019-2022年的三年内,北京文化累计亏损超过32亿元。北京文化将亏损原因归结为全资子公司世纪伙伴、星河文化业绩下滑,计提资产减值所致。
北京文化近五年年报中归母净利润情况;来源:企业预警通
利润下降的同时,是公司偿付能力的下滑。根据北京文化2023年三季报数据,北京文化账面货币资金仅有2649万,但应付利息却高达1.81亿。而且吊诡的是,公司总负债18亿多,剔除非付息债务,意味着公司借款利率超过10%,如此高的借贷成本,作为上市公司可谓罕见。据央行数据,今年上半年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96%,比上年同期低25个基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