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药、医保承压、商保困境、医药险的隔阂、患者需求,这些关键词是健康险的标签,也是镁信健康近年来的成绩中,最让大众印象深刻的一个。
在我国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进程中,商业保险近年来的作用愈发凸现。据银保监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商业健康险赔付支出占全国卫生总费用支出比例达5.3%。这个比例还比较低,说明未来医险融合发展的空间还很大。
然而,医药、医疗行业,因为产业链条长,涉及的利益方众多,同时又是一项民生行业,关乎一个民族的面貌与状态。保险作为支付方,一边牵动着万千老百姓的生存质量,另一方决定着药品和医疗服务的市场规模。没有任何一个行业的保险有医疗领域这般复杂。
国家基本医疗保险作为一个官方保障体系,承担了绝大多数基础保险职能,但随着居民健康消费能力的崛起,以及老龄化趋势对医疗需求不断攀升,基本医保因为跟全国平均工资挂钩,注定以一个稳字当头,能承担的越来越有限。
于是,商保的重要性,也在一天天的凸显。政府出台了多项的政策,引导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2022年国家国务院专门发布了《关于促进商业健康险发展的意见》。今年,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与国家医保局起草的《关于推进商业健康保险信息平台与国家医疗保障信息平台信息共享的协议》;同期,上海医保则联合七部门发布了“28条”,提出“支持商业保险公司、医疗机构、医药企业合作,探索引入专业化第三方服务机构加快商业健康保险产品开发,覆盖新药、好药和优质医疗服务”。
这是一个能撬动每年超过2万亿的医疗市场的赛道。市场在呼吁一个整合者的角色。
一、需求纷纷也扰扰:千亿健康保险现状
据中国社会保障学会数据,以美国为主的欧美发达经济体的保险行业占总GDP比例高达12%,日本为8%。而我国截至2022年原保险保费收入为4.7万亿元人民币,GDP占比仅为3.9%。
基础低的背后是增长迅猛。
作为保险业重要支柱的商业健康保险,虽然只占到总体保险市场18%,但2022年实现保费收入8653亿元,2012年至2022年的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5.93%,增速是中国保险市场总体增速13%的近两倍。
保险规模的不断向上的背后,是整个国家的医疗支出拉到一个更高的水平,这是挑战,也是机遇。
而另一边,健康作为民生的一块,政策也一直在从顶层推动着商业保险不断向前发展。
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2030年要全面建成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医疗救助为托底,补充医疗保险、商业健康保险、慈善捐赠、医疗互助共同发展的医疗保障制度体系。
商业健康保险作为基本医疗保险的重要补充,能够对保障范围之外和保障水平之上的医疗费用提供进一步保障,通过市场化的方式形成多元风险分担机制,既能够有效缓解公共财政压力,也可以满足公众更高水平的保障需要。这给了商业医疗保险一个政策上的定调。
然而,即使有着政策推动和需求端蓬勃发展的加持,商业保险的供给,却是一个问题。
保险产品在“基本就医保障”与“‘高端医疗服务”之间有着巨大的鸿沟,前者是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的职能,后者则主要面向超高净值人群。但中间的需求,对应的是我国相当比例、且在不断上升的中产阶级。
举一个例子,保险行业里有句老话就是,“人们想购买健康险的时候,往往是他们买不了保险的时候”。这背后折射的是当前很多保险公司很难去针对带病群体开发保险产品。
虽然在2022年12月,银保监会发布《关于推进普惠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鼓励发展专属普惠健康保险,探索扩大对既往症人群的医疗保障,从政策角度呼吁保险机构关注有既往病史的关注,但实际落地仍尚待观察。
除了一些特殊人群的需求未得到满足,很多细分的适应症领域也面临如此困境。
再比如,肿瘤是一个很大的疾病种类,很多商业健康险通常都只把肿瘤笼统的划到“重疾”中去。但实际上,肺癌、肝癌、乳腺癌、血液肿瘤等等在我国高发的瘤种,预后情况千差万别,所涉及到的治疗手段不同,花费也各有参差,这对商保产品的设计是一种考验。
当前保险业的一大矛盾就是人们逐渐精细的保险需求与市面险种的保障能力之间的矛盾。
这背后是,保险公司拿不到完整而全面的待保人群数据,画不出有效的模型,产品开发也便成了无米之炊。中国的商业保险市场土壤终究没能长出让各方都满意的产品,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保险是舶来品,改革开放后才逐渐引进,相比海外,多数保险公司经营时间短,本身数据积累不足,更新换代慢。
但万事都要有第一步,数据的积累也总要有开始的那一天。
二、关关难过关关过:进击的三方机构们
商保的第一次成功落地,是踏上了国内创新药行业发展高潮。
这几年,国内的创新药市场发展到新高度,国家医保局腾笼换鸟腾走的老药的一部分空间就给了更有效的创新药。但创新药往往价格较高,在医保基金承受力有限的情况下,创新药在院外市场也有了很大的空间。
可惜的是,很多健康险产品固守旧土,并未立即链接上最前沿的创新药,很多患者只能自费买药。医生和指南都推荐新药治疗,患者也想用新药,但是买不起、用不上。
2017年8月,镁信健康正式成立。2018年8月,开创特药服务业务板块,与中再寿险合作推出首个项目。2019年5月,镁信健康推出 “药神保”,每月仅需1元,最高150万特药保额,覆盖社保外16种抗癌特药。至此,特药险在中国走上快速发展通道。
时间到了2020年,一款截然不同的险种“苏惠保”在苏州出现。刚上市时,惠民保并不起眼,现在看来,这个低调出现的险种以破冰的方式,打开了社商融合的创新之路。
惠民保上线后,这款社商融合模式开发的城市定制型商保取得了令各方都意外的成果。各地政府也看到惠民保对多层次医保建设的推动和对民生的改善,参与积极性大增,此后惠民保定制的城市井喷式发展,据复旦大学发布的《2022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惠民保)知识图谱》,截至2022年12月1日,全国共推出263款惠民保产品,覆盖29个省级行政区。
在惠民保发展过程中,诸如镁信健康这类的第三方机构,因其医、药、险产业融合能力、甄选药品和医疗服务能力、以及在互联网端用户及数据的积累,既能在险种以及流程上替保险公司和参保者设计精细化的产品,又能依托其巨大的流量在上宣传、获客以及后续的客户服务环节全面赋能。
大考初评,惠民保上市这三年来,无论是保障范围、深度和地域,惠民保都有了更多更好的探索,惠民保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镁信健康参与推动下的惠民保的落地,是围绕“高价格创新药”商业支付保障的一场排练,让国家相关支付部门长时间以来一直提倡的“构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这句宏大的愿景开始变得清晰。
但特药险、惠民保的出现,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而这,便又给三方机构们提出了新的需求与市场机遇。
三、前路漫漫亦灿灿:商保的春天在哪里
创新药、医保承压、商保困境、医药险的隔阂、患者需求,这些关键词是健康险的标签,也是镁信健康近年来的成绩中,最让大众印象深刻的一个。镁信健康在穿针引线的过程中,也和险司一样,逐渐积累相当量级的数据,数据是最重要的,有了这些数据,保险设计、费用精算和风险控制等专业的步骤有了可能。
在惠民保项目日渐成熟后,第三方机构也开始拓展更细分、也更新兴的机遇。近年来,广义的健康消费成为人们的刚需。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优质医疗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家庭健康管理意识也不断提升。然而优质资源稀缺性、医疗资源地域分布不均、医疗服务提供者与接受者之间的信息差和知识差等多重因素,导致中高端医疗服务不能普及到每一个家庭。
这一次,镁信健康盯准了“家庭品质健康保障”这个命题。
2022年,中国银保监会在《关于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问题和建议的报告》曾提及,当前我国商业健康险的风险保障能力不足,中高端医疗服务供给较少是主要体现之一。
这是一个新的突破口。
刚过去的第六届进博会上,镁信健康发布旗下新品牌BluePass,并联合泰康在线、明亚保险经纪推出BluePass新品牌下第一个产品——“臻如意家庭医疗保障计划”。简单来说,这是一项“一站式家庭健康保险解决方案”,仅靠一张“小蓝卡”,便能解决一整个家庭各年龄段的健康保障需求。
此外,“小蓝卡”配备了“专属健康规划师”和“VIP专属服务中心”,包揽了全家前后端的健康咨询、就医规划、日常健康管理,“VIP专属服务中心”则在公立医院之外,与上海广慈医院、海南瑞金医院、香港尚至医院、北京国际医疗中心合作,提供线下就医服务。
以家庭为单位出发,全方位满足多元化医疗服务需求。这是在内卷的健康险市场里找到一条差异化的竞争路线。
此外,小蓝卡还细分了人群,设计了针对中产及以上家庭、大众富裕家庭、超高净值家庭不同险种。
“包含了门诊责任、住院责任、重疾、国内上市特定的先进药械、海南进口药械、质子重离子疗法,还有特药的基因检测费用,” 镁信健康BluePass事业部总经理王坤表示,小蓝卡涵盖了家庭健康规划、带病体投保、创新医药疗法,包括两款CAR-T,198种国内上市的特定的癌症药物,15种特定的先进药械,55种临床亟需的进口药品,10种临床亟需的进口器械,“打破只有公立医院,乃至只有特需和国际挂号选择的就医困境。”
长时间以来,真正的健康需求一直集中在以公立医院为主的医疗机构,保险提供方能给到的专业服务能力有限。而这一次,镁信健康打破了这种保险和专业医疗之间的隔阂。
这是第三方机构正式从幕后到台前,直接触达C端的标志。
第一站,镁信健康选择了“高净值人群”和“全家健康保障”两个Buff,除了涵盖各种创新药、械,更重要的是提供了提前就医、多学科会诊、海内外二次诊疗等服务。高端医疗资源是一个稀缺性高的产品,镁信健康尝试让这种“稀有资源”能够更有效地去触达到需要的用户。
推出这一产品依托的是镁信健康强大的健康保险产业链整合能力。
据官方披露,镁信健康平台已覆盖全国超300个城市、近4000家DTP药房,服务保单量超2亿,惠民保遍及全国100+城市,惠及患者近200万人。
这些密集交织的网络布局成为根基,让镁信健康能够做健康服务的“新入口”。更精细的责任设计、目录管理、精细化的保障人群圈层、精细化的用户需求,这都需要跟C端人群更紧密、更直接的沟通。
“镁信健康的价值观是未来成为中国先进医疗和创新支付的提供者。” 镁信健康总裁王润东表示,的确,新的变化在发生。而在“基本保障向上延伸”与“高端医疗下沉”两个通路之间寻求突破点,这是未来商业医保可以去深入耕耘的一个广泛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