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五菱汽车新能源业务目标占比期望达到50%以上,届时将有望带动公司在原有零部件方面业务的进一步转型升级,并增厚公司业绩。
柳州的街头除了螺狮粉,还有一排排的五菱迷你车,显露着这座工业老城觉醒的造车血脉,五菱汽车(00305.hk)便诞生于此。
10月28日,五菱汽车母公司广西汽车集团迎来建厂65周年。在数十载的发展历程中,五菱汽车持续加大产品研发和丰富技术储备,生产也趋向柔性化、智能化、精细化,从成功研制广西首台飞跃牌汽车到首开广西微型汽车工业先河,再到如今的新能源整车产业布局,公司在创新中迈步高质量发展。
在汽车产业链生态中,五菱汽车近年来在新能源领域的布局显然在加速。新能源电驱动桥产销超过100万台,电机、电控和混动发动机配套车型多款量产,于去年重组的五菱新能源公司增资扩股项目也于9月底正式挂牌。未来五菱汽车新能源业务目标占比期望达到50%以上,届时将有望带动公司在原有零部件方面业务的进一步转型升级,并增厚公司业绩。
转型成效初现 产品应用开花结果
近年来,五菱汽车持续推动构建互补联动产业链,加速整车业务从传统汽车产业向新能源转型升级,汽车零部件等业务商用化落地,向中高端配套进阶。与此同时,五菱汽车也把ESG理念嵌入公司基因,聚焦汽车价值链践行绿色低碳发展,形成长效机制体系。
在生产环节,五菱汽车着力开展重点设备及电机效能提升、绿色照明、余热利用、节水技术改造、涂装废气处理改造等节能减排项目;结合机器人、视觉检测、RFID等智能装备应用,培育推广新型智能制造模式。
产品层面硕果累结,谱写公司在清洁合成燃料等新赛道的新篇章。8月初,五菱汽车首台LJ4M20系列甲醇发动机点火成功;10月26日,公司自主研发的首款氢内燃机点火成功,标志着公司在国内首创的醇氢油气多元燃料发动机平台研发成功,该内燃机作为代替汽油发动机的一种新能源解决方案,能够同时实现零碳排放和高热效率的目标。
值得一提的是,五菱汽车早已布局并发展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及核心零部件,通过纯电及混合动力核心部件的研发,发挥发动机技术优势,形成发动机-电机-电机控制器高效的混合动力系统,成为专业的多类型技术路线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集成供应商,路线涉及EV 、HEV、REEV、PHEV等,包括LJM20A阿特金森混合动力推进系统、LJP60R后驱混合动力总成、驱动电机、电控、电驱动、混动箱等。
转型升级关键期,持续涌现的里程碑产品无不说明五菱汽车强大的创新能力和硬核的技术实力,也为公司经营业绩提供有力支撑。以发动机为例,2016年的研发出的2.0T发动机填补了广西区内大排量增压直喷发动机空白;2022年的H系列发动机属超高热效率发动机平台,适用于各类轻型车、非道路车辆及设备;2023年研发出的多燃料高效发动机可使用氢、醇、氨等清洁合成燃料。
截至目前,五菱汽车相关零部件已成功进入长城汽车、福田、Hozon、BAIC等零部件供应系统,新款后桥产品已搭载于长城插电混动高端越野SUV车型,并开始产能爬坡。观光车、巡逻车、高尔夫球车等已出口到东南亚、美洲、非洲等地区。
从“制造”到“智造” 做强做大新能源链条
处在支持政策频出、技术加速迭代等背景下,站上风口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迎来蓬勃发展。数据显示,如今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全球第一,全球有超过60%的新能源汽车由中国生产销售,业内预计2025年中国市场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预计将超过60%,中国汽车品牌市场份额更有望提升至70%。
前不久,公司管理层在绿色领袖ESG大奖2023颁奖典礼上表示,“五菱汽车以新能源关键零部件和新能源物流车为支点,撬动整个集团新能源转型。五菱汽车将坚定不移践行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之路,在新能源领域加速奔跑。”
走进五菱汽车位于柳州的生产基地,内饰线、车架线、底盘线、终装线等自动化生产线赫然入目。在其联营公司五菱新能源,占地面积约55万平方米的生产基地可以完成新能源汽车所需的焊接、喷漆、总装等生产程序,生产条件和智能化水平达到国内同行先进水平,为后续新产品增产扩量奠定扎实基础。
对于新能源业务板块的未来发展,广西汽车集团总裁、五菱汽车董事局主席袁智军表示,希望推动整体业务向整个新能源领域上下游发展。现阶段及未来的两三年内,将以发展商用车为主(主要聚焦微小型和轻型,6米以下的商用车),汽车动力系统和零部件全力攻克新能源关键、核心部件和技术工艺。
“未来新能源产品结构基本上是混动和纯电,我们具备这两种技术并有产品推向市场。”谈及公司目前在新能源产业链上的把控力,袁智军表示,超过50%以上的核心部件我们都有能力进行,混动方面拥有体系化的垂直整合能力,纯电方面我们没有电池厂,但和宁德时代等达成战略合作意向协议,对未来发展起到一定的保障性作用。
新能源驱动方面,据介绍,公司拥有4.5吨以下系列产品的电驱动桥,这将使近两三年内新能源商用车领域的车桥配套更有空间;同时公司积极准备前驱方面多合一核心零部件的开发,为后续发展释放出广阔空间。
雄厚的试验技术力量则为业务发展保驾护航。新能源汽车动力试验中心的设立,使公司在发动机、电机、电控及混合动力总成等方面,实现了性能开发、样车匹配、耐久试验、环境试验的测试需求。
从业绩表现来看,2023H1公司营收超50亿元,录得净利润1226万元,同比实现扭亏为盈;拥有人应占溢利从上年同期亏损到赚回152.1万元;报告期内的毛利同期增长10.3%至4.11亿元。随着项目产能持续上量,规模优势下公司成本优势或将进一步凸显;此外,新能源业务步入上升通道亦有望打开业绩想象空间。
广西汽车集团总裁,五菱汽车董事局主席袁智军表示,我们面向外部的中高端主机配套以及技术、产品等在推广中获得意向主机厂的认可,如热气胀生产线上的轻量化产品。未来在新能源领域(包括油电混合等)空间较大,先修炼好内功和打好产品基础,对明后年进一步提高盈利能力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