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亦文表示,财富管理不仅需要考虑保值增值,还要做好风险规避和财富传承。
9月9日,在泰康联合学术机构、调研机构制作发布我国第一部聚焦中高净值客户法律需求、基于市场调研提供宏观洞察的《中高净值人群财富管理法律服务白皮书》新闻发布会上,武汉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武汉大学大健康法制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武亦文教授做了《长寿时代下中高净值人群财富管理法律环境及风险》的主旨演讲。
武亦文表示,财富管理不仅需要考虑保值增值,还要做好风险规避和财富传承。其中,保值增值可以依靠经济学知识解决,风险规避只有在熟悉和使用法律的基础上方能实现,而财富传承无论是采用遗嘱这一法律工具,还是运用信托、保险等金融工具,均需运用法律才能实现财富的合理有效传承。
财富管理所涉法律纷繁复杂 依法合规管理财富实现有效传承
武亦文从多个维度介绍了财富管理可能涉及的法律规范。这些法律随着社会的发展演变均经历了一些变革,了解各项法律规范的沿革与修改重点,有助于中高净值人群更全面洞悉法律风险,提前规划,做出合理安排。
以婚姻法为例,武亦文表示,目前婚姻法越来越具有财产属性,是构建财产制度的基本法。2020年《民法典》颁布,婚姻法作为婚姻家庭编重回民法怀抱,并进行了重要修改。按照新的民法典规定,离婚时若配偶一方有过错,另一方不仅在财产分割后可以主张离婚损害赔偿,在财产分割阶段也可以主张多分。与婚姻法一样,继承法也被纳入《民法典》中,并顺应社会需求进行了大规模修改。一是在口头遗嘱和书面遗嘱之外,法典承认了打印遗嘱和视频遗嘱的效力。二是涉及多份遗嘱时,成立在后的遗嘱优先。
商法方面,公司法自1993年颁布以来,经历了数次修正与大规模修订,2023年8月,公司法修订草案三审稿已提请人大常委会审议,草案根据最新司法实践做出了许多新规定,将认缴期限规定为5年,强化了股东责任。除了法律之外,《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等政党组织文件为民营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信托法与保险法作为财富管理的重要工具,在与行业的互动中不断发展完善。信托法曾经重商事信托,轻民事信托和家族信托。随着刚性兑付被资管新规打破,信托公司纷纷谋求转型。民事信托、家族信托与资产服务信托代表了未来信托业的发展趋势,相应地会在修订后的信托法中有更多的体现。保险法不仅涉及到单行的保险法,还涉及到民法典,而正在起草的《民事强制执行法》就“保单现金价值强制执行”做出了特别规定。
税法方面,武亦文提示中高净值人群注意,国家自1994年起进行金税系统建设,金税系统的迭代升级带来的是越来越严格的税收管控,必须依法纳税。此外,财富管理还受到诸多法律规范的调整,比如涉及到金融产品的买卖、销售、交易的证券法、期货法、基金法,涉及到投资决策和资产配置的投资者保护法,涉及到信息搜集、使用以及隐私保护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和数据安全法。
婚姻家事、遗产继承、家企隔离是风险高发区 善用法律规避风险
借助威科先行数据库,将时间限定在2015年至2022年(特别提示:因疫情原因,更具参考性的是2015年-2019年间的数据),锁定中高净值人群的500万元标的额,通过案由与关键词的组合,对婚姻家事、遗产继承、家企隔离等风险高发领域的案例进行全面梳理,武亦文通过诉讼大数据得出一些看法。
诉讼大数据显示,婚姻家事案件数量逐年增加,且多发于经济发达地区,最大的风险是离婚后的财产纠纷,因为存在未分割财产、一方隐匿财产、离婚协议无效等情形,离婚后一方要求进一步分割或重新分割夫妻共同财产的纠纷日益多发,这意味着夫妻共同财产的认定尤为重要。以股权为例,存在代持关系的股权不应作为夫妻共同财产,有限责任公司中的股权分割要征得其他股东的同意。此外,离婚协议的效力也影响着财产分割协议的效力,进而导致财产面临重新分割风险。武亦文提示中高净值人群重视离婚协议,要避免约定不明、履行不能甚至没有约定的情形。另外还要重视证据保留,要保持对夫妻财产知情权,避免之后过于被动。
遗产继承案件的数量同样呈现上升趋势,法定继承纠纷多发。法定继承发生在遗嘱缺位的情况下,这提示中高净值人群必须提前规划。在法定继承中,继承人资格的审查与遗产范围的确定常引发争议,未登记在被继承人名下的房产未必会归入遗产范围,生前转出的大额资金能否作为债权得到认可也须从多方面考量。武亦文因此提醒中高净值人群,一是能避免用继承程序的就尽量避免,可以考虑用保险或者是信托来避免复杂的继承程序。二是超高净值的家庭、结构复杂、婚姻关系复杂的家庭一定要尽早规划。三是订立遗嘱优先选择公证遗嘱。
诉讼大数据显示家企隔离纠纷出现的频率也较高。“如果没有采取家企隔离措施,容易导致财产的混同,导致有限公司责任否认,可能使家庭面临高昂债务风险。”财产混同的风险多发于公司因借贷、买卖而对外大额负债的情形。夫妻共同经营企业,配偶一方即使非股东,也可能因参与公司经营管理而被要求承担连带责任。若公司股东仅为夫妻二人,该公司将被认定为实质上的一人公司,面临举证责任倒置风险。为规避财产混同的风险,股东及其家庭成员应与公司保持适当的距离,区分个人财产与公司财产,建立完备的财务会计制度,做好部分资产的保全隔离。
“有的人虽然采取了家企隔离的措施,但是存在操作不当。”实务中股权代持、房产代持的实践很丰富,资产代持的债务风险多发于代持人擅自处分代持资产的场合。资产代持协议仅在双方当事人之间发生效力,代持人的配偶、继承人、债权人均可能对代持的资产产生威胁。为规避风险,建议在进行资产代持时必须有书面代持协议,最好有第三人作为见证人,最好有代持人配偶的签字,通过抵押、质押登记进行权利公示,防止代持人擅自处分。
从信托纠纷的大数据来看,中高净值人群利用信托工具进行家企隔离的司法实践并不丰富。如何安排合法有效的信托计划是超高净值人群需要考虑的。武亦文提示可以优先考虑风险较低的2.0和3.0版本保险金信托。
“财富管理是一个综合性事物,既需要经济学知识,也需要法律知识。在我国法律制度日益健全、法治社会的背景之下,要更好的学会如何应用法律来进行风险规避,进行保值增值,实现财富的合理有效的传承,最后形成百年家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