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华泰柏瑞基金公告显示,华泰柏瑞中证2000ETF于9月1日起正式发行,扩位简称“中证2000ETF”,认购代码563303。这意味着,作为首批拿到证监会中证2000ETF批文的头部ETF基金公司,华泰柏瑞即将补齐宽基ETF最后一块“超小盘”拼图。
在活跃资本市场的高层定调之下,市场有望迎来盈利底、估值底与政策底的共振,根据历史经验显示,市场反弹过程中,中小盘风格往往表现更加强势,叠加2021年以来“小盘为王”风格占优,投资者对小市值产品的需求日益加大。
以华泰柏瑞中证2000ETF为代表的超小盘产品的火速审批与发行具有三重意义,一是规模指数作为指数体系中最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反馈市场表现、引导资金配置等方面承担着重要职责;二是中证2000指数标的中专精特新企业含量高,作为“小巨人”聚集地,中证2000指数或将更好拥抱创新浪潮催化的时代机遇;三是对于公司而言,首批拿下中证2000ETF的发行资质,先发优势明显,有利于完善华泰柏瑞在宽基ETF产品线的全面布局。
随着印花税减半,证监会阶段性收紧IPO节奏、调降融资保证金比例、进一步规范股份减持行为等实质性举措的落地,政策底更加夯实。业内人士指出,持续利好政策出台之后,建议重视利好政策的“叠加效应”,当下正处于积极布局的窗口期。
超小盘风格占优与高弹性双重亮点
2021年以来,小市值公司迎来了业绩复苏和估值提升的“戴维斯双击”,小盘股表现持续优于白马蓝筹股的表现。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24日,中证2000指数区间(21/1/1-23/8/24)涨幅达8.11%,同期沪深300、上证50等大盘风格代表指数回报分别为-28.55%、-31.86%,小盘风格收益表现显著优于大盘风格。
随着A股市场的不断扩容,股票数量已超过5000只,传统宽基指数的覆盖度逐渐下降,截至23/8/11,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三大指数对全部A股的市值覆盖度仅为80%,市场迫切需要一条能够表征小微盘股票走势的宽基指数,以延展现有指数体系的触角。(wind)
到了今年,小微盘市值公司的业绩表现相对大盘、中盘风格更为强劲,微盘成为万马齐喑市场中为数不多的亮色之一。为了给投资者提供更好布局小微盘的配置工具,中证2000指数应运而生。根据中证指数公司编制方案介绍,中证2000指数从沪深市场中选取市值规模较小且流动性较好的2000只证券作为指数样本,以反映沪深市场小微盘证券的表现,为市场提供多维度投资标的和业绩基准。中证2000与沪深300、中证500和中证1000指数共同构成中证规模指数系列,反映沪深市场不同市值规模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
华泰柏瑞基金进一步指出,中证2000指数在小微市值区间对中证系列规模指数进行有效补充,指数成分股平均市值仅44亿元,其中超98%的企业总市值小于100亿元,超小盘风格纯正,投资价值独特。(wind,截至23/8/24)
尽管市场中也有中证1000等覆盖小盘股的指数工具,但是中证2000指数市值规模更小、弹性优势也更为明显。数据显示,中证2000指数自基日(2013/12/31)以来收益率为129.02%,年化收益率9.22%,均显著高于其他主流宽基指数,具有可观的业绩弹性和长期配置价值。(wind,截至23/8/24,同期沪深300中证500、中证800、中证1000的区间回报分别为61.93%、48.25%、57.87%、33.44%,区间年化回报分别为5.26%、4.28%、4.98%、3.12%)
另外,从历史表现来看,每当M2增速触底回升,金融流动性趋于充裕时,中证2000指数的表现都会显著优于其他宽基指数。例如,在2015年4月至2016年1月期间,中证2000全收益指数仅下跌0.52%,而同期沪深300、中证500和中证1000全收益指数区间收益分别为-26.17%、-24.22%和-15.66%;再比如在2021年4月至2023年2月期间,中证2000全收益指数大幅上涨27.63%,同期沪深300、中证500和中证1000全收益指数区间收益为-16.06%、4.91%和12.67%。(数据来源:wind,区间2015/4/1-2016/12/31,2021/4/1-2023/2/28)
可以预见的是,如果今年四季度经济周期拐点出现,国内外流动性重新进入宽松轨道,市场投资信心和风险偏好同步上升之后,中证2000指数有机会延续亮眼表现。
着眼高成长性,聚焦专精特新
从成份股的企业属性来看,中证2000指数成份股22%的高精特新企业、近70%的民营企业含量等指标,决定了其高成长性与高业绩弹性。(wind,截至23/8/24)
具体来看,中证2000指数成份股中包含了446家专精特新企业,占比超22%。在扶持小微企业发展、鼓励创新产业的政策引导下,众多契合产业趋势的专精特新企业有望持续脱颖而出。作为“小巨人”聚集地,中证2000指数或将更好拥抱创新浪潮催化的时代机遇。
民营企业更是中证2000成份股的核心主力,民营企业数量占比69.25%,权重占比65.84%,在一众主流宽基指数中占比位居前列。未来,保主体、促进投融资等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形成合力,有望催化民企经营弹性放大。(wind,截至23/8/24)
民营经济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力量。今年5月以来,包括《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关于实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近期若干举措的通知》《关于开展“一链一策一批”中小微企业融资促进行动的通知》等一系列旨在稳经济促增长的配套政策措施出台,尤其重视民营企业在经济增长提速、发展模式转型和数字化智能化应用推广过程中进行探索创新、投资促进和需求创设的重要作用,政策导向转变和后续细化措施落地对其带来的提振作用可能更为明显。可以说,投资中证2000指数有望全面挖掘中国经济中具有活力和成长潜力的优质小微企业。
此外,从产业技术变革角度来看,中证2000指数成份股有望较大程度受益于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进程。
一方面,中证2000指数成份股权重居前的行业包括机械、基础化工、计算机、医药、电子、电力设备与新能源、汽车、传媒、通信等,均为成长性较强,受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影响较大的行业,并且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11日合计权重达到66.38%,在各大宽基指数中居首;另一方面,新技术的出现将重塑很多行业的竞争格局,对传统秩序形成冲击,衍生出一系列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有利于小微盘上市公司发挥“船小好调头”的灵活性优势,抓住国内外同行业大型公司陷入“创新者窘境”的契机,更快拥抱新技术催化的时代机遇,打通价值链的上升通道,实现公司综合实力的跃迁。
随着华泰柏瑞中证2000ETF的发行与上市,在为投资者提供覆盖小微盘上市公司投资工具的同时,也为这些公司提供了相对稳定的资金“基本盘”,加快培育壮大我国资本市场的中坚力量,以优质供给创造有效投资需求,进而提升资本市场活跃度,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服务实体经济健康有序增长。
头部ETF大厂再出发,进一步丰富宽基ETF产品线
中证2000指数的问世以及对应指数基金的发行,无论是对于风格轮动交易还是权益资产配置的投资者而言,都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既可以拓宽策略可触达的股票范围,提高策略执行的精准度和有效性,又可以通过增加策略构建的基础“模块”,丰富基于指数基金的投资策略类型,显著放大指数基金市场的“网络效应”,实现“规模经济”,反哺于其他指数基金产品的投资需求,促进指数基金行业的整体协同发展。
从这个角度来讲,布局中证2000ETF丰富宽基ETF产品线也是华泰柏瑞等头部指数大厂的必然选择。当下中国经济运行不断回稳向好,在“政策底”夯实下,对后续A股市场的行情可更积极乐观。中小企业不论从基本面还是估值角度来看,向上空间有望进一步打开,中证2000指数还将受到周期回暖、技术变革和政策支持三方面因素的驱动,有望继续凸显配置价值。
此次华泰柏瑞中证2000ETF采用双基金经理管理模式,拟由华泰柏瑞总经理助理、指数投资部总监柳军和华泰柏瑞指数投资部总监助理李沐阳共同管理,二人指数基金管理经验丰富,市场影响力大,足见公司对中证2000ETF产品的重视程度。
作为国内首批ETF管理人,华泰柏瑞在产品前瞻布局上一直勇于“吃螃蟹”,在多个产品中拔得头筹,发行的全市场首只跨市场ETF——沪深300ETF,创被动产品的首募规模纪录并保持至今(数据来源:产品成立公告)。凭借具有前瞻性、创新性的产品部署,华泰柏瑞始终走在ETF的浪潮前沿,旗下产品从宽基到行业主题ETF、从SmartBeta到指数增强都有所布局,投资范围覆盖A股、香港、美国、韩国等多个市场。
根据交易所数据显示,截至8月29日,华泰柏瑞基金旗下非货ETF规模超1800亿元,位列行业第一梯队,超百亿ETF涵盖宽基、行业、跨境、策略四大类别,旗下ETF产品平均规模超56亿元。在单只ETF上,华泰柏瑞沪深300ETF是目前行业仅有的一只规模突破千亿的股票型ETF。2022年末,华泰柏瑞旗下ETF及联接基金累加持有户数近200万户,深受投资者青睐。(持有人户数数据来源:基金定期公告,截至22/12/31)
华泰柏瑞基金表示,将依托于强大指数量化投资平台优势和丰富扎实的ETF运作经验,采用最优化抽样复制标的指数,力求实现跟踪误差最小化,争取为中证2000ETF(认购代码563303)的投资者带来更好的投资体验。
风险提示:如需购买相关基金产品,请您关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相关规定,提前做好风险测评,并根据您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购买与之相匹配的风险等级的基金产品。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投资需注意投资风险,请仔细阅读基金合同、基金招募说明书及产品资料概要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具体情况。指数由中证指数有限公司(“中证”)编制和计算,其所有权归属中证。中证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以确保指数的准确性,但不对此作任何保证,亦不因指数的任何错误对任何人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