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财联社与上海信托联合打造的高端对话栏目《财见》正式播出,首期节目以“家族财富管理与传承”为主题,从家族信托、学术、法律等领域视角把脉财富管理的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民财富迅速积累,财富管理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与此同时,中国金融市场日益完善,信托分类改革于今年6月初正式开始实施,为家族信托业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国内高端财富管理市场的需求愈加凸显。
迎着财富管理的东风,由财联社与上海信托联合打造的高端对话栏目《财见》于8月18日正式播出,首期节目以“家族信托和财富管理”为主题,并邀请了上海信托信睿家族管理办公室负责人刘杰、国家金融发展实验室中心主任兼财富管理研究中心主任王增武、大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兼家族办公室法律研究中心主任黄利军展开深度对话,从家族信托、学术、法律等领域视角把脉财富管理的发展趋势。
近些年来,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地的家族办公室数量呈现爆发式增长。刘杰在家族信托行业从业多年,他表示客户资产有一部分在海外,新加坡政府正是顺应了财富管理的时代潮流并出台相关政策,再加上本身的政治环境、法律环境和时差对华人富裕阶层非常友好,才呈现出这样的趋势。
黄利军认为,新加坡等地给予了高净值人群税收优势和家族身份。目前,高净值人群对财富管理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除了金融资产配置外,还包括子女教育、家族治理和家族精神传承等综合服务。
王增武把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地家族办公室的崛起看作“西风东渐”。他表示,自俄乌冲突以来,瑞士中立国的形象逐渐式微,资产开始转移;同时新加坡让全球看到了政府的有为,始终将财富管理作为首要目标,顺应了时代潮流,从而吸引资金流入。
信托行业在今年迎来重大机遇,三分类新规将信托业务分为资产服务信托、资产管理信托、公益慈善信托三大类。其中,财富管理服务信托七小类被放在资产服务信托的首位,成为家族信托展业的重要法律依据,让行业和从业者大为振奋。刘杰表示,“服务信托的本质不在信托,而在服务。如果我们能及时且高效地响应客户端需求,这个业务一定会越做越好。”
王增武表示,信托三分类是“名正言顺”的开始。家族信托虽然是舶来品,但其精神实则延续了宋朝范氏义庄,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家族信托是新时代的义庄制度,且具备财产隔离功能,未来在中国大有可为。
家族信托因具备财富传承、资产保全等功能,被誉为财富管理皇冠上的明珠。刘杰认为,如果财富管理行业是一根珍珠项链,那么家族信托就是那根串起珍珠的绳。从大处来看,家族信托的核心功能无非是财产的保障隔离、财富传承、信息保密等,其本质是提供一种服务,即围绕着客户需求不断完善外延功能。
家族信托业务在国内起步较晚,推广也不够多,展业上会遇到一些阻碍,客户也会有一些认知上的误区,比如认为家族信托应该是超级富豪的专利。
刘杰提到,“大家总认为,家族信托是外面的月亮比较圆。家族信托制度虽是个舶来品,但信托行为却是从古延续至今,如范氏义庄、白帝城托孤。此外,客户会将家族信托和以往的资产管理类信托相混淆;实际上,家族信托不是买理财产品,而是根据客户的诉求量身定制信托方案。一般来说,资产在哪里,客户在哪里,信托就设立在哪里。”
市场也陆续看到了财富管理大时代的到来,目前国内的家族信托等财富管理机构鳞次栉比、琳琅满目,对于缺乏认知的客户来说,选择一家业务资质完备、财富管理能力出色的财富管理机构是一件非常重要且困难的事。
作为家族信托的从业人员,刘杰给出了他的观点。刘杰认为,“财富管理机构很难用量化标准来具体衡量。但是从实践经验看,有几点建议可供参考:第一,财富管理最重要的前提是信任,以信托为例,信托拆字就是信任和托付,先有信任后有托付。客户选择一家财富管理机构,先要扪心自问是否能信得过这家机构,以及委托的资金就是这个信任的对价。第二,财富管理机构的股东背景、过往业绩、从业人员实力和内部的激励机制等,均可作为衡量标准。第三,财富管理机构的企业文化至关重要。一家机构是以短期利益为重还是以长远发展为重,这永远是一个平衡点。”
王增武认为,国家信用永远是客户托管财富的首选标准。目前很多机构都在从事财富管理业务,对于客户而言,最直观的是建立一个第三方的财富管理评价机制,类似于债券,有助于客户筛选和甄别财富管理机构,同时促进这个市场更稳健地发展。
黄利军认为,挑选一家家族信托机构的关键点在于信任度和专业度。家族信托不仅涉及到金融工具和金融资产配置,其中还夹杂着复杂的法律、税务、财务、投资、家族事务性管理等细化工作,对从业人员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因此,在选择家族信托机构时,客户可以衡量业务团队是否有大量的家族信托实战经验,观察整个团队的专业素养。目前,信托公司行业评级体系已正式修订发布,评级越高,说明这家信托机构的专业水平、服务能力、合规性就越高。
对于一家家族信托机构而言,把工作做细、流程化管理至关重要。信托三分类后,监管认为财富管理服务信托的目标是“做细”,资产管理信托是要“做专”,慈善公益信托是要“做实”。
上海信托服务家族信托客户数量近5000户,与客户建立了长期信任,也在朝着服务做细的标准靠拢。从业多年以来,刘杰认为一直是“如履薄冰、战战兢兢”。
“家族信托业务和其他业务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当客户签完字之后,这就变成一份沉甸甸的嘱托。”刘杰表示,“为了确保长期稳健地管理好客户资产,我们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对流程进行拆解,如设立信托后,将整个流程拆解成投资管理、交易、估值、运算、清算、信息披露、分配等环节,以形成内部业务制度,最终变为系统化管理,把每一个环节做到标准可控。在源头的方案设计时,就尽可能通过可执行、可操作的标准,把每一个环节拆细、拆小,颗粒度做得足够小,要像一个农民一样精耕细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