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通证券陈春钱:指数投资正迎来共建共赢大时代,推动构建全机构视角下的指数投资生态
原创
2023-07-13 18:54 星期四
财联社记者 刘超凤
①中国行业主题ETF的发展,离不开监管部门的引导和支持。
②ETF自身的特点会影响投资者偏好,高波动的行业主题型ETF更受到个人投资者的青睐。
③本次论坛的初衷是希望市场参与方通力合作,构建指数投资生态圈,助力ETF市场做大做强。

财联社7月13日讯(记者 刘超凤)7月12日,海通证券、财联社共同主办的“高质量 高起点”2023指数投资生态圈论坛在上海召开。

海通证券总经理助理陈春钱带来了题为《全机构视角下的指数投资生态讨论 如何实现全生态合作共赢》的主题分享。他更多地从卖方角度观察市场,通过中外ETF市场的对比,探讨影响国内ETF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也通过个人和机构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分析来寻找ETF市场的发展规律。此外,指数投资生态圈的完善既是本次论坛的重要议题,也是陈春钱主题分享中的重要阐述。

他饶有兴致地回忆起十年前海通证券举办的第一次小型论坛,当时参加人数仅有10人左右,并将会议地点选在了遵义。“十年过去了,我们可以在这里讨论未来指数化生态圈的建设,感受到沧海桑田,每个人在这个市场里都获得了巨大的发展。”

未来中国ETF市场面临很大的发展机遇,这已是行业共识。对比美国市场,中国行业主题ETF的市场占比更高。海通证券总经理助理陈春钱对此认为,“一方面,这离不开监管部门的引导和支持,扶持新兴产业发展,相关行业主题ETF也获得了长足发展;另一方面,行业主题ETF的高波动带来了高交易需求。”

image

海通证券总经理助理 陈春钱

先发优势是做大ETF的关键。近些年来基金公司也在简化流程,加快基金上市速度,抢先布局有关赛道。此外,首发规模、产品定位清晰也有助于ETF产品的持续发展。

陈春钱谈到,ETF产品自身的特点会影响投资者偏好。高波动的行业主题型ETF的交易属性更强,更容易获得个人投资者的青睐。低波动的行业主题型ETF的交易属性较弱,机构投资者更青睐于配置这一类产品。

陈春钱也带来了他的期许,同时也是举办本次论坛的初衷,即希望市场参与方通力合作,构建指数投资生态圈,并积极探讨公私募业务的联动,助力ETF市场流动性的提升和ETF规模的做大做强。

目前,中国资本市场仍然面临许多挑战,但更多的挑战仍来自于市场。比如,近年来指数增强产品的超额有所衰减,对此,公私募基金管理人纷纷在策略上积极做出调整。

ETF发展趋势不同背后是中美市场的差异

陈春钱通过数据分析观察了中美ETF市场的发展差异。根据统计,截至2023年6月,全球ETF资产总额已经超过10万亿美元,其中美国ETF资产总额在全球ETF市场中占比近70%;中国ETF数量共有791只,资产净值合计高达17897.6亿元。

中国的ETF产品类型中,主题指数ETF数量最多,且近三年来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在产品规模方面,中国的规模指数ETF、主题指数ETF、货币型ETF占比最高。

对比中美ETF市场,美国股票型ETF的结构以宽基ETF为主,行业板块型ETF的占比不高,且占比呈现出缩小的趋势。截至2023年5月,宽基ETF占全部股票型ETF的66.7%左右,行业板块ETF占全部股票型ETF的11.2%左右。

相比之下,中国股票型ETF中的行业主题ETF的占比超越了海外占比。对于这种现象,陈春钱带来了他的思考:一是ETF等指数化产品离不开监管部门的指导和鼓励。监管通过政策导向的方式进行产品培育,引导社会资金流向国家重点扶持领域,助力芯片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因此,这些行业或主题基金获得了快速发展;二是A股的行业波动中枢更高,且绝大多数高于宽基指数,高波动带来高交易需求,也为ETF的发展提供了非常广阔的空间;三是A股市场的机构投资者依然处在培育的过程中,使得国内ETF市场结构跟海外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先发优势是做大ETF的关键

如何短时间内突围?陈春钱以另一组数据分析解决之道。在研究宽基ETF、行业ETF、主题ETF布局的不同点后发现,如果一家基金公司想在短时间内实现ETF管理规模的增长,那么产业发展趋势的研究可能是至关重要的。

近年来行业主题型ETF更容易做大规模,寻找热点,顺应潮流或许是产品突围的重要助力。以2022年以前发行的股票型ETF为统计样本,2022年以来,总份额翻倍占比较高的是行业型ETF,占比超过了35%。与之相对,规模型ETF份额翻倍的数量仅占全部规模型ETF的20%左右,而策略型、风格型ETF份额翻倍的占比则更低。

此外,机构化产品的创设和衍生工具的使用,能够创造更多的机会。中证500ETF期权于2022年9月19日上市,以该上市时间前后为观察窗口,发现中证500ETF总份额以及中证500ETF日均成交额均在中证500ETF期权上市后有明显提升。

市场上的做市机构对市场流动性和投资者权益保护方面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做市商有利于市场的平稳,同时降低冲击成本,维护价格平稳,有利于价格发现,提升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在ETF方面的投资效率。

陈春钱认为,先发优势是做大ETF的关键要素,先发产品的优势十分显著。近些年来基金公司也在简化流程,加快基金上市速度,抢先布局有关赛道。以ETF停止募集到上市的间隔来看,平均上市时间由2009年的51个交易日缩短至2022年的13.5个交易日。

此外,ETF的首发规模以及清晰的产品定位均有助于ETF产品的持续发展。

个人投资者青睐于高波动、成长型ETF

陈春钱带来的主题分享中,也分析了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差异,尤其是在ETF投资上呈现出哪些不同的特点。

在他看来,个人投资者在行业主题ETF上的参与程度更高。根据海通证券统计,2017年以前,个人投资者所持份额比例常年处在20%上下;近些年来个人投资者所持份额占比明显提升,2022年的占比已上升至40%。在大类资产方面,个人投资者更偏好股票型ETF,尤其是其中的行业主题类产品。

ETF自身的特点会影响投资者偏好。“高波动的行业主题型ETF的交易属性更强,更容易获得个人投资者更青睐,个人投资者占比较高的产品可能更容易实现规模的快速增长。个人投资者非常关注高波动、成长型ETF的配置,尤其是波动程度越高,产品的吸引力越大。”陈春钱谈到。

机构投资者则选择一些相对平稳的品种进行投资。低波动的行业主题型ETF的交易属性较弱,机构投资者更青睐于配置这一类产品,机构投资者占比较高的产品可能更容易实现规模快速增长。

Smart Beta具有很大发展前景

公募指数增强基金已经发展了近20多年,数量和规模均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从2018年至2023年二季度,公募股票型指数增强基金的管理规模从496亿元增加至1964亿元,数量也从75只增长至236只,其中宽基指数的基金占多数。

陈春钱表示,“十年前,海通证券就在指数产品上进行布局,希望打造一支指数相关的服务团队。从最开始的交易服务到布局FOF产品,尤其是私募FOF产品。我们不仅参与指数配置,还更多地参与到ETF套利和ETF对冲交易。”

在陈春钱看来,Smart Beta是被动投资和主动投资融合的代表,未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Smart Beta指数对传统指数编制方式进行了优化,重视对优秀股票的筛选,追求在传统指数的基础上获得超额收益。”

以沪深300为例,Smart Beta中的300质量、300波动、沪深300红利、300成长、300价值指数的长期收益和收益风险比高于沪深300。

构建指数投资生态圈

海通证券希望大力构建指数投资生态圈,以生态圈更好推动ETF市场发展,这离不开交易所、登记公司、指数公司、公私募基金管理人、证券公司、金融科技公司以及各类投资者的共同努力。这也是陈春钱本次分享的重要内容。

在ETF市场中,不同的市场参与方发挥着各自的作用。交易所可以优化ETF的交易、申赎机制,创设挂钩指数的期权产品。指数公司进行指数的研究、储备和优化。公募基金管理人发行ETF产品和做好投资者服务。私募基金管理人通过套利交易提高ETF定价效率和提供市场流动性。证券公司进行ETF代销、做市以及融券业务。

如何以研究赋能产品创设?陈春钱认为,应当基于对市场发展趋势、产品投资价值、客户偏好等多方面的研究,实现研究赋能产品。为此,海通证券跨部门协同作战,提供从研究服务、指数优化、产品创设、产品代销等综合服务。比如,海通证券和国泰基金合作创设了市场第一只跟踪拥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储量类指数标的——国泰中证有色金属矿业主题ETF。

在数字化平台建设和运营方面,海通证券不断创新线上服务场景,通过ETF实盘赛、智能条件单、账户诊断、客户社区等,构建覆盖投前、投中、投后的完整生态,促使越来越多投资者参与ETF交易。“我们希望,市场上越来越多的投资者通过风险更低、更透明、费用更低的ETF产品投资来代替选股难的问题。”陈春钱补充道。

此外,海通证券基于千万级客户的数字化运营,通过大数据客户画像及投资偏好匹配,提升零售客户保有规模,优化客户结构;并提供基于前沿机器学习算法的交易支持与服务,实现行业主流算法全覆盖;还打造“E海方舟”机构交易平台,结合多套软硬件极速交易柜台,不断优化交易全链路时延,同时提供各类交易定制服务。

海通证券希望最终实现ETF业务的公私募联动。对于私募基金而言,参与做市业务可以获取策略收益,包括买卖价差套利、短期趋势和ETF折溢价套利等。对于公募基金而言,私募基金独有的高频交易策略衍生出高额的ETF成交量,为ETF提供了显著的流动性。对于券商而言,可以串联机构和财富业务,一方面提供两融、交易服务;另一方面获得高夏普资产服务财富客户。

海通证券金融产品部积极布局优质私募量化产品的代销,并探讨公私募业务的联动,助力ETF市场流动性的提升和ETF规模的做大做强。

陈春钱表示,“通过公私募联动,可以形成ETF生态圈的良性可持续循环。公募基金提供定向券源,提高ETF流动性并减少价格风险;私募基金进行ETF做市;券商提供资金、代销、两融、交易等服务。”

当前,中国资本市场仍然面临许多挑战,更多的挑战仍来自于市场。比如近年来指数增强产品的超额有所衰减。

在超额衰减的大背景下,如何评判不同费率结构下公募指增和私募指增的配置价值?公募指增和私募指增策略方法论的边界是否逐渐模糊和融合?如何利用大模型技术提升指数增强类产品的表现?这些问题都值得行业探讨。

收藏
67.12W
我要评论
欢迎您发表有价值的评论,发布广告和不和谐的评论都将会被删除,您的账号将禁止评论。
发表评论
要闻
股市
关联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