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界M5智驾版背后 “堆料”堆不出的智能汽车
资讯
2023-06-17 08:07 星期六
问界M5智驾版的交付,距“第10万辆下线”仅过了不到20天。“问界这速度够快,里程碑事件一个接一个!

“堆料”一词,以往常出现在手机、PC等领域,各大厂商为实现产品高端化的差异,往往会在前沿零配件的使用方面出现“过量”现象。现如今,智能汽车的下半场已经开始,如何不草率“堆料”,在实用、科技、安全、性价比等之间找到平衡点,华为似乎给出了标准答案。

image

“问界速度” 不是“堆料”堆出来的

6月16日,问界M5智驾版完成全国首批车主交付,新车的全国大规模交付正式开启。问界M5智驾版的交付,距“第10万辆下线”仅过了不到20天。“问界这速度够快,里程碑事件一个接一个!”活动现场,类似的声音屡屡出现。问界品牌自发布至今仅一年有余,但却在今年5月拿下了“最快达成10万辆下线新能源汽车品牌”的标签,作为参考,此前最快达成这个目标的为哪吒、理想,两个新势力品牌分别用时21个月、22个月。

image

“感谢首批车主们选择问界M5智驾版,其配备的百万豪车级别的全铝底盘带来极致的操控,创新的智能增程技术让它拥有时刻充沛的动力和极低的能耗,鸿蒙智能座舱3.0和HUAWEI ADS 2.0高阶智能驾驶方案“双智天花板”创造智能的用车体验。”在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 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看来,当前快速多变、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靠“吹牛”是不行的,要踏踏实实地做产品,拿出对消费者而言更安全、更多样场景体验、更切合实际的功能才是“刚需”。“我们将在第三季度率先在15个城市落地不依赖高精地图的城市NCA功能,后续希望全国都可以,带来人驾更安全、智驾更舒心的出行体验。”

“到了2025年,智能驾驶能力达不到L2级的车辆可能就没有市场。”去年11月,中国科协主席万钢曾在2022中国汽车论坛上直言,市场对智能驾驶的需求已经起来了。据统计,2023年1-3月,乘用车行业L2级及以上渗透率为33.4%,同比提升9个百分点;新势力品牌L2级及以上渗透率基本在70%以上,头部自主品牌L2级及以上渗透率在30%以上。

image

尽管渗透率快速攀升,但余承东的野心绝非限于L2级。今年上海车展期间,搭载HUAWEI ADS 2.0高阶智能驾驶系统的问界M5智驾版正式发布。余承东透露,问界M5智驾版不依赖于高精地图,且能对于异形障碍物进行识别。根据测试,搭载华为ADS的车型在匝道通过率、接管次数等高速性能方面已“遥遥领先”特斯拉。“在问界M5智驾版上首发的华为ADS 2.0,已无限接近L3高阶智能驾驶,该系统可以将因注意力不集中和路况复杂造成的交通事故减少90%。(问界M5智驾版)有智能驾驶领域目前体验最好的解决方案,没有之一。我们超越了特斯拉FSD和国内外所有的同行,我们智能座舱做到NO.1,今天我们又把智能驾驶做到了NO.1。”

问界M5智驾版之所以可以做到“NO.1”,与华为不遗余力的在汽车智能化技术上的投入密不可分。据余承东介绍,智能驾驶涉及到AI、人工智能等很多方面,需要非常大的投入。“华为在车的领域70%到80%的投入都在智能驾驶领域,这方面的投入是巨大的,(换来的)价值也是非常高的,(做到了)大幅度提升驾驶的安全性,同时减轻驾驶疲劳。“

image

问界接二连三取得让业界侧目的成绩,是有深层次原因的,且无需感到意外。三年前,华为的一次看似平常的自动驾驶方案体验活动,却让当时现场包括记者在内的每一个人感触颇多,在那个智能汽车还未疯狂内卷、“余大嘴”名号鲜为人知的年份,华为便已深耕自动驾驶测试(封闭+道路)长达5-6年之久。在位于深圳的办公地、汽车展厅中,自动驾驶方案、传感器、智能座舱、芯片、操作系统、电池热管理等“风火雷电”应有尽有。“少说多做”的风格像极了华为在ICT领域的样子。

智选车模式 问界胜出的“推手”

华为虽然不会独立造车,但却无法掩盖背后的野心。问界的成功原因其实很容易理解,华为将三十多年的技术积累,因地制宜地转移到了问界上,这其中不仅有技术的应用,更有在ICT领域对质量严苛的管理理念,以及关于整条产业链的思维模式和营销体系的建设思路。“除了不做电池,‘三电’解决方案我们都有,我们的(研发)重点是‘四智’——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智能网联以及智能车控。在这个领域(华为)每年直接研发投入100多亿,不包括间接研发投入,我们把积累的ICT技术也应用在车上。”余承东表示。

但这一切,若没有好的合作造车模式,都只会是空中楼阁,难以落地。

image

曾有段时间,智选车模式存有一些争议,甚至企业之间频频用“灵魂说”加以讨论。但当“最快10万辆”诞生后,再也没有人能否认智选车模式的独特性,以及在销售端的优势与商业前景。

在2023未来汽车先行者大会上,余承东谈及智选车模式时解释说,智选车模式在HI的基础上,不仅提供全栈的技术和解决方案,同时把华为十几年来To C的经验,用户体验设计、产品营销、品牌营销、质量体系等赋予车厂,这些能力让赛力斯在质量、能力等方面得到巨大提升。“今天的赛力斯完全不是过去的小康,其质量水平、核心能力在我们的帮助下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赛力斯作为民营企业有一个优点,就是拼劲很足,跟华为合作之后,我们对质量管控、流程、设计、核心能力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和提升。”

image

显然,对于“坚定不造车“的华为而言,智选车模式是实现华为在智能汽车零部件方面盈利、汽车合作伙伴商业成功的最佳路径。在余承东的看来,智能汽车的下半场会更卷,投资也会更大。“从长远来看,相信能和我们一起紧密合作的厂家可以活下来,会成为少数幸存者,(华为)希望联合车厂打造引领中国汽车品牌向上发展的动力。”

余承东此前曾表示,未来能活下来的企业,每年产量达不到500万台,甚至1000万台以上,将很难以立足。无论是余承东口中的“500万台规模论”,还是业界共识的2025年产业“分水岭”,留给智能汽车下半场玩家们的容错率、纠偏时间已愈发有限,高效率、高质量在此背景下显得弥足珍贵。根据规划,全新旗舰SUV-问界M9将于今年四季度上市,“问界速度”亦值得业界再次期待。

收藏
129.03W
我要评论
图片
欢迎您发表有价值的评论,发布广告和不和谐的评论都将会被删除,您的账号将禁止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