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影时代论坛彰显了迪奥致力于推动电影艺术发展,支持女性拥有不设限人生的态度。
6月10日,DIOR迪奥与第二十五届上海国际电影节联合举办她影时代论坛,并于上海胜利电影院展开了一场以“不设限的人生”为主题的对话。来自行业的多位先锋代表——国际知名演员章子怡,知名导演、监制陈可辛,知名演员、制片人邬君梅,知名导演、编剧张末,知名纪录片导演、写作者周轶君和DIOR迪奥中国品牌挚友、青年演员王佳怡出席论坛。知名制片人、影评人藤井树再次作为对谈主持人,与众嘉宾一同追溯女性力量。
在论坛开场时,品牌高层代表及上海国际影视节中心副主任童颖,共同为国际知名演员章子怡颁发了2023年度女性电影人奖项,表彰其从业二十余年来在电影行业作出的突出贡献,以及在多领域不断突破自我的杰出表现。她影时代论坛作为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电影论坛之一,既彰显了“她影时代”所蕴含的深远意义,也赞赏了女性影人对于行业的贡献和影响力。
DIOR迪奥中国区资深副总裁徐茜也在她影时代论坛开场致辞中表示,品牌自诞生之时起一直保持着与电影艺术的密切关联,在迪奥第三度携手上海国际电影节推出系列活动之际,她影时代论坛在延续彼此间情谊的同时,也展现了迪奥致力于支持和推动电影艺术发展,支持女性多元发展的坚定立场。
在2015年联合国提出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实现性别平等,增强所有妇女和女童的权能”被列为十七项目标中的第五项。自成立以来,联合国一直在致力于推动女性权利的提升,从保障女性的基本权利,如受教育权、生育权,投票权,到呼吁在社会环境、工作场所中为女性提供更多可能性与空间,减少性别歧视。在不懈努力之下,如今在全球范围内,女性议题越来越成为被广泛讨论的议题,同时女性的地位也在不断提高。
周轶君表示,女性地位与女性受教育程度有密切关联。一方面,教育方面的性别差距问题正在得到解决,女性受教育权越来越得到保障。世界经济论坛去年发布的《全球性别差距报告》显示,在报告涵盖的146个国家中,教育方面的性别差距相较于2006年已经缩小了94.4%,而且已经有29个国家在教育程度方面实现了完全的性别平等。
另一方面,女性整体的受教育程度也在提高。亚太经合组织去年发布的年度《教育概览》(Education at a Glance)中提及,在亚太经合组织国家中,年龄在24至34岁之间的年轻人中约有48%获得了高等教育,其中57%为女性。联合国下属机构世界银行(World Bank)也指出,现在女性的受教育水平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高。
同时,数字化时代使得信息与知识触手可及,这也为女性提供了更多获取知识的途径。周轶君称,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你可以实现很多的自我教育,而当一个人的眼界打开的时候,你就会知道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可能性,你的界限就会无限地被拓宽。”
事实上,在受教育权得到保障的情况下,女性在职场发展方面也取得了进展。《全球性别差距报告》引用的职场社交平台LinkedIn(领英)的职场调查数据显示,根据领英上23个主要经济体的高频数据,从2016年到2022年,女性领导者的比例从33.3%上升到36.9%。金融分析机构标普全球(S&P Global)在《女性CEO:多元化未来的领导力》研究中也提及,在全球市值最高的5801家公司中,2022年女性CEO的比例较2021年也有所上升。
另外,在电影产业,女性也越来越成为行业中不可或缺的力量。现年67岁的法国演员、编剧和导演Catherine Corsini在1987年时拍摄了第一部电影,她表示,“当我开始在电影行业工作时,我仍然处在一个完全由男性组成的团队中”。发展至今,电影《我和我的父辈》之《诗》篇章的导演章子怡介绍,在她搭建《诗》制作团队的过程中,“我发现我们大部分工作人员都是女性”,摄影师、制片人、剪辑师,包括现场很多重要的部门都是女性来主导的,“在我焦虑的时候,我的背后站着一群专业的女性电影人来支持”。
女性电影人在各大电影节已经不再是边缘人物。在今年第73届柏林电影节中,宣布电影节开幕的评委会主席为美国女演员Kristen Stewart;今年柏林电影节的开幕影片《她来到我身边》(She Came to Me)出自女导演Rebecca Miller之手;年仅9岁的西班牙女童Sofía Otero凭《两万种蜜蜂》(20,000 Species of Bees)获最佳主角银熊奖,刷新柏林影展史上最年轻获奖者纪录。
在刚刚落幕的第76届戛纳电影节中,电影节官方海报以法国女演员Catherine Deneuve为主角;开幕影片《杜巴利伯爵夫人》由法国女演员Maïwenn Le Besco担任导演、编剧与主演三重角色;另外,本届入围主竞赛单元的女导演数量达到了6位,是历史之最;而且法国女导演Justine Triet执导作品《坠楼死亡的剖析》(Anatomie d'une chute)获金棕榈大奖,成为戛纳史上第三次由女性导演获得的金棕榈奖。
华人女性电影人也凭借着努力不断叩响国际电影节的大门。巩俐曾经凭借《红高粱》《秋菊打官司》和《霸王别姬》分别获得第3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第49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和第47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2020年,华裔导演赵婷凭借《无依之地》拿下第77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2021年她又凭借该片夺得金球奖,成为首位获此奖项的亚裔女导演;此前赵婷还曾凭借作品《骑士》获得戛纳电影节导演双周单元艺术电影奖。今年年初,杨紫琼又凭借在《瞬息全宇宙》中的表现成为奥斯卡历史上首位华裔影后。论坛现场,陈可辛称赞杨紫琼是人生不设限的完美表达,“她的不设限不止是女性不设限,是华人不设限”。
“不设限”从字面理解意为不设置限制,从人生不设限的角度出发,周轶君表示,不设限是会随年龄变化而产生含义变化的词语,“年轻的时候不设限意味着根本看不见限制,年轻人拥有的天真让看不见边界成为可能。到现在这个年龄阶段,当我要转行做纪录片导演时,我觉得不设限就是准备好随时重新开始,过去积累的所有经验在新的领域都会归零”。
对于电影人来说,人生不设限与角色的多样性息息相关,章子怡称,从在其出演的第一部电影《我的父亲母亲》中饰演“招娣”,在真正体验农村生活后用“纯粹的、天然的、真实的”方式演绎角色;到在《卧虎藏龙》中饰演“玉娇龙”,感受“如此侠女、如此不按常规去生活的女孩的世界”;再到和王家卫导演合作,在《2046》中扮演“白玲”,在拍摄过程中一片一片拼出人物画像,“我在角色的世界里感受到了不设限的人生”。
而电影无论作为艺术形式还是它所呈现的内容,都是不设限的代名词。英国文化类杂志Far Out Magazine电影板块作者Ros Tibbs表示,电影作为一种强大的媒介是无国界也不受规则限制的。正如邬君梅所说,“电影最大的魅力就是电影不分国界、不分语言,不同的人、不同的文化都可以在全世界各个地方相聚并创作出一个凝聚团体力量的电影作品,不同的人和这个作品对话时,每个人又会产生不同的感受。”
在这个不设限的艺术领域,女性电影人以及聚焦女性人物的电影人也正在丰富着不设限的行业定义。从剪辑师、字幕师,到副导演、导演,张末的电影之路是不断跨界的过程,在成为导演后执导的每一部作品中,她都有着自己的考量与坚持。“我发现中国很多女性都很优秀,但是我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是我都30岁了,就这样了”,这些言论促使张末想要找到一个表达“要自己定义、把握自己命运”的电影题材,首部执导影片《28岁未成年》在这样的愿景下诞生。最新的作品《拯救嫌疑人》是张末未曾尝试过的犯罪悬疑题材,她直言,“我其实一直觉得作为女性导演应该不设限,所谓的不设限就是不要认为你只能拍一种题材的电影”。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尝试不同的新的题材”一直是她的职业追求。
章子怡从2009年开始陆续解锁制片人、导演身份,虽然新身份的尝试并非主动选择,但是却帮助她“开启了人生的另一扇窗”。主持人藤井树将章子怡首部制片作品《非常完美》称为“在当时很有远见的都市爱情片”,在章子怡看来,“当时做《非常完美》是因为真的没人找我演轻松一点的角色”,用轻松的电影节奏和人物角色传递美好生活的愿景悄然成为吹起华语影片现实题材的一阵风。此后执导电影《我和我的父辈》之《诗》最初是出于任务,但是在拍摄过程中无形之间集结了一批优秀的女性电影人,并与团队一起呈现了女性视角下极富情感张力的作品。
论坛中唯一的男性陈可辛导演在塑造女性角色方面有着自己的见解,他一直坚信女性很强大,所以他作品中的女性都很强悍,必须要达到目的。当然他的理想不止在于塑造好的角色或者女性角色,更重要的是,他期待让华语电影可以走向更广的市场,让角色可以在世界范围内被看见。他认为流媒体拥有更大的包容度,并且流媒体可以为作品提供更多的可能性。他的下一步棋是进军流媒体平台,而现在正是布局之时。
相较主动选择题材、人物的导演,演员更像是被选择的角色,但是女性演员们都不约而同地提及,遇到的机会与自身付出的努力可以决定拥有不设限人生的可能性有多大。今年刚刚凭借电影《满江红》中“瑶琴”一角受到关注的青年演员王佳怡直言,在出演前未曾想过能在张艺谋导演的电影中露面,在长达近一年的筛选、训练过程中,能做的就是日复一日训练,尽力去诠释这个角色。正如邬君梅所言,“导演选择了你、作品选择了你、人物选择了你,你尽最大的能力去演好这个角色,然后就顺其自然地一步一步向前走了。”章子怡也表示,虽然往往迈出“不设限”的那一步并非主动而为,但是能做的是当机会来临时把握机会,并且全力以赴去做好。
虽然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António Guterres)表示,实现性别平等并增强妇女和女童权能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未竟事业,但这些电影人正在用杰出的作品推动着电影产业女性话语权的提升,同时也在用手中丰富的角色引导着社会认识女性的无限可能。20世纪女性主义先锋、英国女作家艾德琳·弗吉尼亚·伍尔芙(Adeline Virginia Woolf)在非虚构代表作《一间自己的房间》中写道,“不必行色匆匆,不必光芒四射,不必成为别人,只需做自己。”这是这些女性电影人不设限的人生,也将会是未来所有女性不设限人生的远景。